七十八
没有其它人了,石闵只能自己上了。
他拼拼凑凑,居然还凑出来一只骑兵部队,人数有一千多一点,比孙伏都造反的时候还要可怜,孙伏都还有三千敢死队呢。
没有余粮了,行不行都只有这么些人了。于是,石闵带着这一千多人,出北门去迎战石琨。
这一战,一千对七万,石闵没使任何计谋,就是硬碰硬的强攻。事实上,他这辈子就没用过计谋,不管打干什么仗,都是以堂堂战阵对攻。
可能他唯一占点优势的,就是占有主场的便利,战场是他选的,一片开阔地带,便于骑兵冲锋。可是石琨所带来的部队中,也有大量的骑兵。
但是,他就是打赢了。
史载,石闵拿着两刃矛,纵马冲杀,所杀披靡。这是一种奇门兵刃,两头都是矛尖,来回刺人非常方便,但是对使用者的武艺要求非常高,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捅到自己。
石闵没有捅到自己,他捅的全是别人。
他的战马所到何处,那里的敌军就如山崩地塌,根本无还手之力。他用这一千人,斩首三千余级,打得石琨掉头逃跑,大败而回。
同样的资源,放在不同的人手里,所能发挥的作用当真是天差地别。孙伏都带着三千死士,以必死之志、以偷袭的手段,也没拿到什么成绩,石闵只有一千拼凑出来的杂军,对阵七万部队,居然就这么堂堂正正的砍赢了。
就是霸王项羽,也不过如此了。
这一场胜利,给石闵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立即震慑了身边所有蠢蠢欲动的势力,李农马上重新投入了石闵的怀抱。
不管在什么时候,有实力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谅解。李农手上还有三万乞活军,所以石闵立刻就原谅了他,完全没有追究他刚才看热闹的行为,再次结成了石李联盟。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石闵从来也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
有了打败石琨的赫赫战功,又有了这三万乞活军,石闵现在终于可以腾出来手来去讨伐那些逃跑的叛乱分子了。他选择的第一个目标,是跑到石渎的张贺度,于是和李农一同踏上了漫漫征程。
此时他已经感觉到不方便了,这支乞活军是李农的,所以每次要用的时候,都要带着李农,身为一名沙场上的绝顶高手,却没有一支自己的部队,当然是非常让人不爽的。不过石闵并没有爆发出来,而是默默的忍受了这种局面,而且还对李农礼让有加。
石闵虽然粗鲁,但也不是完全的一根筋,他其实是有脑子的,只是一般的时候懒得用而已,而且平常的敌人,也根本轮不到让他费脑子。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信,大部分人不具备石闵的绝世武力,都只能暗地里使一些阴谋诡计。
而且还使得并不怎么好。
石鉴这次,又玩出了幺蛾子。
他虽然没本事,但是有脾气,石闵这个粗糙的莽夫,并没有给他多少好脸色。平定孙伏都之后,鉴于他优秀的表现,石闵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关了起来,每顿饭用小篮子吊着饭菜进去喂他,像喂猪一样。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实石闵在的时候,他还是可以忍一忍的,现在石闵出门讨逆去了,他顿时就觉得,忍不了了。
他偷偷的派出心腹太监,给逃到外面的张沈等人送去密旨,告诉张沈现在都城空虚,赶紧过来偷袭,只要打破城门,什么都好说。
这是一招毒计,石闵此时已经是与天下为敌,一旦都城被占,失去根据地,天下将无处可去,到时候他只能去当土匪流寇,而从事这种浪荡的职业,是无法让他的军队保持战斗力的,被剿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不过很可惜,石闵其实有脑子。
石鉴以为石闵只是一个莽夫,所以才会不押着自己出征,给自己留下了机会,但他没有想到,石闵之所以不把他扣在军中,并不是考虑不周,而是没有必要。
石闵早就买通了皇帝身边的人。
所以这个太监拿到密旨之后,立刻就出发送信去了,不过不是送给张沈,而是送给石闵。
石闵拿到密旨,马上掉转马头,和李农一起回了都城。
石鉴是一个狡猾的人,前两次叛乱,虽然都是他在幕后主使,但完全没留下痕迹,石闵没有切实的证据,也一直没拿他怎么样。但是这回不一样了,这回是他亲手写的密旨,还盖了他的玉玺。
石闵废了他的帝位,砍下了他的脑袋。给他陪葬的,还有三十八个石氏子孙。
石鉴这个人,没有半分武勇,总是试图玩心计,但连心计也没玩过石闵这个莽夫,死得一点也不冤枉。
不过,他也并不是全无用处,起码他的死,就给石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其实石闵想岔了,他的战略方向有问题,面对众多的叛乱,根本就不应该去一一讨平,那是君主的作法,有逆必诛,以维护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但石闵又不打算做君主,看他的所为,他就是想在这个乱世中抡圆了活一回而已。
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的话,那不用外出征讨叛逆,只要诛一个人就可以了。
诛掉石鉴,天下无主,这些野心家自然会去抢夺空出来的神器。
果然,石鉴活着的时候,各个外逃的军阀都试图回师都城清君侧,但石鉴一死,这些人立刻就停了下来,而开始互相防备,试探着攻击一下彼此,原本的同盟关系瞬间变成了仇敌。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永恒的只有利益。
比如姚弋仲,原本计算讨伐石闵,部队都派出来了,走到半路听到石鉴死了,于是不往前走了,掉转方向去打苻洪,结果被苻洪打了个劈头盖脸。
总之,随着石鉴的死,原本的反闵同盟算是瓦解掉了,石闵获得了一段半年多的休养期。
他没有浪费时间,立即开始从前来投奔的汉人流民中招募士卒,组建军队。他迟早是要和外面的石氏旧臣们大战一场的,现在手里没有力量,让他非常的没有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的缺乏,逼着他做出了一些不符合性格的事情出来。
石鉴死后,国中无主,总还是要有人当家的,众人很自然的推举他即皇帝位。这是理所应当,他是此时的朝中第一人,而且以他一贯无法无天的表现,他也不可能再容忍一个其它人爬到他头上。
但是,石闵一反常态的不肯接受,反而要把皇帝的位置让给李农。
李农当然更不肯接受,虽然石闵话说得好听,但如果他敢朝那位椅子瞄上一眼,他怕石闵下一刻就会从身上把两刃矛抽出来。
既然李农不受,石闵于是又表示,其实我祖上本是晋人,如今晋室还在,不如我们迎晋天子还都洛阳,大家做个晋朝的牧守也挺好,怎么样?
没有人敢答应,谁能相信这是石闵的真心话?哪个人能抵御皇位的诱惑,甘心去做别人的殿下之臣?
于是大臣们固谏,几次三番,石闵才勉勉强强同意做这个皇帝。
按照石闵的一惯作风,他本来应该用不着大臣们劝进,自己就把那把椅子搬到屁股底下来坐着的,这种粗糙的事情,他绝对做得出来。
只是现在,他实力还不够,仍然极度倚仗李农的乞活军,所以只能表示下态度,把皇位让一让,然后向大家表明其实还有退路,我是晋人,大不了拉上大家一起去投晋。
想必他做这番表态的时候,一定憋得很辛苦。
不管怎么样,他最后还是坐上皇位了。为了尽可能的抹掉石氏的影响,他宣布改国号为魏,同时恢复自己的本来姓氏。
他原本不姓石,之所以冠以这个姓,是因为他父亲少年时被石勒所擒,拜了石虎做干爹,从此就改了姓。现在,他诛绝了石氏一家,篡夺了石氏的天下,改回自己的本姓,理所应当。
他的本家是姓冉的。
五胡第一霸王,冉闵现世!
七十九
霸者没有朋友。
冉闵称帝之时,周边全是敌人,各个都恨不得咬死他,除了他篡位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性格实在是太强横,而武力值又实在太高,像一枚行走的人形核弹一样,每个人都害怕他哪天突然过来核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