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你转过身,这种朋友关系才会结束。
石鉴就是这样的人。
他也是姓石的,石遵是他的弟弟,并且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谋划的大事告诉了他,谋求他的帮助,而他的表现也着实可靠,第一个站出来表明自己坚定的支持态度,看起来只要皇帝弟弟一声令下,他就会毫不犹豫的第一个拎着刀去割石闵的脑袋。
面对这么忠心的哥哥,石遵想必也是感动到想流泪的。
他实在应该多品味一下这种感觉,因为很快,他忠心的哥哥就会带给他一些别样的惊喜了。
从皇宫里出来之后,石鉴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去找了石闵,不过并没有提着刀,而是带着一张嘴去的。
他把皇帝正在谋划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给了石闵。
这个举动很有些说不过去,石遵是他一个父亲所生的亲哥哥,有血缘关系,而且还是皇帝,拥有整个国家,而站在对立面的石闵呢?只是姓跟他一样而已,说起来还是外人,而且现在又失势了,手上无兵无权,不管怎么看,石鉴都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做,就算闭着眼睛站队,也不至于站到石闵这边,这边是个死胡同,看起来完全赢不了。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实力比较,暗地里当然还有一些实力以外的因素,在决定这场拔河的胜负。石鉴有幸,他对于双方的真实情况有一个穿透表面的了解,这源于他早年间跟石闵的一次共事。
十年前,石虎派兵南侵,进攻东晋,石鉴和石闵,同为此次出征的领军将领。
这一战中,石闵大显神威,独自用少量兵力打得晋人溃不成军,斩杀了晋将蔡怀,其中的过程,石鉴全程目睹。
他亲眼见过石闵在战场上的杀神气势,那是一种无可匹敌的雄浑霸气,任何胆敢拦在这个人身前的对手,都会被这种霸气席卷一空。
自此以后,石鉴就对这个名义上的侄子有了莫名的信心,虽然现在石闵两手空空,兵权都被剥了个一干二净,但石鉴就是认为,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打败自己的皇帝弟弟。
这次的通风报信,就是他帮石闵创造的机会。
当然,他这么做也不是义务劳动,他也是个追求进步的青年,还想在职业生涯上更进一步的:如果石遵失败,那下一个上台的,除了自己还能有谁?石闵自己是个养子,又不具备继位的资格。
当然,这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他没想到石闵后面会玩得这么大。
总之,他觉得石闵能赢,而只要石闵赢了,自己就能捞到最大的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这一票。
石闵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接到报信的一瞬间,石闵就立即行动了起来。
他现在是没兵了,可是别人有啊。
当然,别人的兵也不是能随便借的,当兵的吃的都是后赵的军粮,石闵要干的可是杀君夺位的大事,一般的军人他未必拉得动。
不过正好,李农手里有一群特殊的的兵,他们身经百战,极为强悍凶猛,而且是一群无政府主义者,并不听后赵的指挥。
这队兵是李农捡来的。他原本是石虎的心腹重臣,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石虎在的时候他自然位高权重,石虎一死,他也就得准备打包回家了。
不过这里的情况有点特殊,石虎死后,皇位更迭弄得一塌糊涂,首席权臣张豺并不打算赶李农回老家养老,而是计划直接送他回老家投胎,从肉体上毁灭这个资历过重的前朝老臣,以免他成为自己的威胁。不过事情没办好,李农多年为官,势力盘根错节,不知道在朝中埋下了多少自己人,提前收到了风声,于是连夜出逃,跑到广宗躲了起来。
然后,他捡到了这支部队。
广宗的乞活军推举李农为主帅。
乞活军的主体都是汉人,而李农也是汉人,而且在后赵担任顶级高官,一生征战沙场,官场经验和战场经验都非同小可,在当时北方的汉人群体中有很高的威望。乞活军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作战异常凶猛,战斗力极其强大,但都是贫苦人出身,缺乏一个有高度的领袖,现在有这么一个同族大人物过来,立刻就得到了他们的认同。
所以李农平白无故的就拥有了一支接近私人属性的军队,并且凭着这支乞活军打败了张豺的追兵,在石遵登基后,又回到后赵,依旧当他的司空。
手下的臣子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私军,石遵必定是无法安心的,只是李农老实,没什么野心,远不如石闵可怕,所以他打算先摆平石闵再说,还没来得及动到李农头上来。
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能等的,你喜欢一个姑娘,不敢表白,想等等再说,结果等着等着,她可能就被别人追走了。
权力斗争是一个道理,对于一方无主的势力,你不去争取,别人就帮你收编了。
按说石闵要收编这支乞活军,难度非常大。倒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没有时间了,皇帝已经在找人商量怎么算计他,也许明天就会动手,他必须在转瞬之间搞定这支军队,这就太难了,对方是一支活生生的大军,又不是一群流浪狗,扔个包子就会跟着走。
火烧眉毛的石闵用了非常直接的方式,再次体现了他一贯“简单直接直击本质”的行事特点:他直接劫持了李农,逼着他带着军队帮自己造反。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粗暴,但也就是这么有效。石闵这辈子做事情,都是走的这种重金属风,简单到毫无谋略,但你就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控制了李农,石闵就控制了这支凶猛异常的乞活军。不过人数不是太多,只有三千人,他们毕竟不是都城卫戍部队,不可能放太多进城,乞活军的大部队都驻扎在城外,而现在也没办法调他们进来,首领还在里面,外面的乞活军大部队一动,石遵马上就能发兵捉住石闵和李农,管叫他们服服帖帖。
手上只有三千人,和城内的后赵部队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看起来仍旧是一个死局。
不过这是对别人而言,对于石闵来说,有三千人,已经够够的了。
他再一次展示了自己让人瞠目结舌的粗鲁,就带着这三千人,直接杀奔皇宫,捉刘遵去了。
还真被他捉到了。
其实想想也很在理,城内虽然兵将众多,但这支乞活军是自己人,他们光明正大的在路上走,谁能知道他们是打算去造个反呢?
石闵就这么带着他们大摇大摆的一路走进了皇宫,抓到了正在和嫔妃下棋玩的石遵。
石遵虽然皇帝当得稀巴烂,但作为冷酷异常的石氏血脉传承者,在刀斧加身之时,也表现出了临危不惧的优秀特质,问清楚是石鉴当的带路党之后,发出了自己振聋发聩的诅咒:“我都落得这样的下场,石鉴又能当几天皇帝!”
他这辈子,没办过几件靠谱的事,也没说过几句靠谱的话,但偏偏这句话就应验了。
这也是他的遗言。
说完这句话之后,石遵被当场杀死,给他陪葬的,还有不让他诛石闵的郑樱桃郑太后。
然后就是权力分配,石鉴毫无意外的得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皇帝宝座,石闵则获封大将军,拿回了自己的兵权。从头到尾都很懵逼的李农也官升一级,得到了大司马的位置。
新皇帝上位,照理来说,应该是有一番新气象的,不过石鉴不同,他虽然搞倒了石遵,但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纲领,而是完完全全的继承了石遵的事业:
那就是:继续跟石闵斗。
七十六
没有谁愿意自己头上还蹲着一个人,他要拉要撒,时不时就会浇头淋下来,这种感觉非常的不美妙。石鉴已经是皇帝了,他当然也不愿意脑袋上有这么一个人存在。
所以,在上台之前,他是石闵的亲密战友,为了石闵背叛自己的亲弟弟也在所不惜,但就在坐上皇位的瞬间,他跟石闵之间的盟友关系就不复存在,甚至转而接过了弟弟的遗志,跟石闵斗智斗勇。
不过,这个人比石遵还要不如,石遵如果是个懦弱的无赖,石鉴就是个十成纯度的卑鄙小人,所使用的招数,简直猥琐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