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化习气一路传承至今,难怪英伦三岛出了那么多摇滚大侠。
也正是因为英国人终于把基督教破烂儿扔到了故纸堆,才保证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个现代国家。
詹姆斯一世的标准版圣经,基本就是英王搀和宗教事务的最后绝唱,之后的英王,将一步步成为争权夺利的符号,至于教义神权,则仅仅被当成画儿,挂在墙上。
【西风乱吹500年】西风卷起暴风雪,风雪中是印第安人
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这三个词经常搅在一起,然而侧重各有不同。
殖民主义,侧重于宗主国对殖民地执行的统治方式,特征是极度的剥削、践踏、蹂躏;
资本主义,也就是【资本】说了算的主义——资本,指的是能生钱的钱。拥有资本的人,就是资本家。大资本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控制者;
帝国主义,核心是【帝国】,也就是由“帝国”所有者掌控一切——经济、政治、军队、文化,概莫能外。
这几个概念,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有区别。
譬如16世纪的欧洲,资本家还没能登天,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却早就勾结在一起坑害全世界了。
整个美洲都见证了它们的作恶,自从1492年哥伦布踩上这片土地,从北美到拉丁美洲,悲剧无数,血债无数,至今仍在继续。
所谓“拉丁美洲”,也就是“拉丁化的美洲”,曾经被西班牙与葡萄牙彻底殖民的美洲,从现在的墨西哥往南,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片原本丰美富饶的大陆,至今仍在流血。
霸主来了又去,无缝切换——时至今日,西葡两牙早混成了猪,然而,两牙势力退去,新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迅速成为拉美新霸主。
等到日不落帝国衰落,拉美又成了美帝的后院。
美洲原本是得天独厚的人间天堂,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物产丰饶。
因为与亚欧非之间有广袤的大洋相隔,于是这里的物种生态也独具特色,许多影响遍及全世界的作物原产这里。举几个例子:
玉米:
西红柿:
土豆:
辣椒:
烟草:
可可,果实里的种子叫可可豆,也就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
玛雅人早就拿可可来制作饮料,玛雅文字的“可可”一词,长这样:
古柯——coca,古柯叶含有神经兴奋的成分古柯碱,印加人自古就有嚼古柯叶以对抗高原反应的习俗,还会把古柯叶当茶,泡水喝。
天然古柯叶中的古柯碱含量很低,所以单嚼叶片子的话,很难上瘾,但是加提纯精炼,就能制成一种著名丨毒丨品——可卡因。
可乐果——cola,画风清奇的果实,活像是彩色石子的种子,种子里含有咖啡因成分,也有兴奋神经的功效。
在不知丨毒丨品的时代,古柯和可乐果被拿来做药,然而这药味道不错,很快成了饮料——没错,这就是卖到全世界的coca-cola,“可口可乐”……当然,可乐配方几经更改,现在已经不含丨毒丨品成分,但名字仍然是“古柯-可乐果”,呵呵……
动物也有特色,比如骆驼的近亲——羊驼。
这种萌物,原产南美的安第斯山区,也就是印加文明的地盘,和骆驼是近亲,常见的有三种:
这是大个儿的,名唤llama,驼毛质量不算好,只能用来打绳子,或者混纺,但是个头最大,可以当畜力驮运东西。
这种叫vicuna,驼毛质量最好。
说是骆驼近亲,身材比例更像是美丽的小鹿,妥妥的神速飞毛腿,不管多崎岖嶙峋的荒山怪石,兀自闪转腾跃,毫无压力……
这是alpacas,驼毛质量居中,这呆萌样子,早已名扬天下……对,这就是传说中的著名神兽,中文网名相当拉轰——草泥马。
呃?好像有人乱入(我才不承认我是故意地,嘿嘿)……
看这个头,这模样,妥妥是只llama没跑。但是这货脾气并不好,警惕性超高的,一不小心惹恼它,不是大蹄子踹过来,就是口水呸你一脸。
能让他各种调戏各种戳弄,可见michael对这货真是很用心,才能混得这么熟——动物不会撒谎也不会装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所以这也是他喜欢动物的最大理由,毕竟脸上笑着脚下使绊子坑他的人,实在太多……咳咳,扯远了。
回到美洲,动植物之外,还有丰富的矿产:金、银、汞、锡、硝石,等等等。
至于人——美洲原住民,分布在从北美到南美的广袤土地上,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南美的印加,是美洲的两大文明区。
玛雅文明区
印加文明区
自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之后,托他不认识自己到了哪儿的福,所有的原住民,都有了个名称:“印第安人”。
英文中,“印第安人”和“印度人”两个词是一样的,都是indian,以人种划分的话,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和华人同类,因为肤色比华人更深一些,也被称为棕色或红色人种。
目前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印第安人的血统,更多来自亚洲,也混入了少量其他(如欧洲)人种的基因。
在普通人角度,看印第安人的相貌、听他们古韵悠悠的音乐,恍惚间会觉得,他们就是我们的远房亲戚。
因为哥伦布的误判,所以“印第安人”一词包括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从南美到北美的印加人、玛雅人、北美各个原居民部族,等等。
然而,帝国主义铁蹄踏处,无论西葡英美,无论踏到哪里,造成的都是惨绝人寰的灾,尽是触目惊心的血泪交织,尸骨累累。
“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七千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三百五十万”(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死于杀戮
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村落的居民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外来统治者,而刽子手是绝对不会讲道理的。
于是在长枪火炮的淫威下,无数印第安城市被夷为平地。
1521年,阿兹特克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tenochtitlan),终于沦陷于西班牙殖民者之手,这座位于墨西哥特斯科科湖中的壮观城市,变成了被烧毁的废墟,断壁残垣,尸首遍地——“我们手无寸铁,已经弹尽粮绝,滴水未进”,“整夜下雨,雨水浇淋着我们”。
在两年前的1519年,殖民头子埃尔南·科尔特斯(hernáncortés,1485-1547)第一次抵达这里的时候,阿兹特克的首领到居民,都曾对他们表示友好,以礼相待。
仅仅因为这里的居民不是基督徒(确切讲,不是符合西班牙定义的天主教徒),并且拥有丰饶的黄金财富,就落得个被彻底摧毁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