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因此,那些殖民头子,只要在【涂过圣油的君主】那里取得特许,就有了【杀戮天下】的本钱,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践踏蹂躏其他民族的无辜民众。

不信去翻圣经,殖民主义的所有行径,都能从圣经里找到依据,振振有理的依据。

那些开口拯救闭口爱人的基教徒,给民众洗脑之前,记得先擦擦手上的血。

詹姆斯一世是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英王。

也难怪。前有纷纷扰扰的都铎王朝,后有惊天动地的大革命、被砍了脑袋的查理一世,以及被津津乐道几百年的光荣革命。

他夹在中间,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即使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里特意标明他“喜欢漂亮的青年男子”,居然也没什么人关心,懒得从堆积如山的故纸堆里挖出一星半点同性恋故事。

不过,至少有一件事,可以令他青史留名(虽然不确定这名是好名还是坏名):修订并颁布了标准版《圣经》。

这个工作,从詹姆斯一世即位之初就开始准备,在牛津、剑桥、威斯敏斯特三处,各自成立了两个翻译委员会,总计6个委员会、50多学者和教士,负责收集整理圣经的各种版本,并将其翻译为英语。

工作方式,是每个委员会负责翻译一部分,出稿后由其他5个委员会一一审查,最后由一个12人委员会定稿,除了解释难以翻译的希腊语或希伯来语词汇,不许出现任何注解。

1607年,学者们正式开始工作;

1609年,完成定稿;

1611年,《圣经》的钦定英译本印刷发行。

这个版本成了接下来几百年的标准,至今已经被译作760多种语言,发行量以亿计。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圣经,绝大多数也是来自这个标准版的译本。

由此一举,詹姆斯一世青史留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怎么看这个标准版圣经,那就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了。

在保持宗教教义一致性和传承性方面,标准版圣经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基督教这样一种发育不全的宗教来说,如果自己内部都不能统一口径,贸然丢到其他文明中自生自灭,结果基本是被灭,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从古代影响看,基督教的生存能力,比伊斯兰教都差远了去。

其实,伊斯兰教和圣经体系,都是从同一战壕爬出来的宗教,不过伊教的战斗力,却比基督教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赫赫有名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是穆斯林的成就,基督教去惹事,前后n次十字军东征,基本都是惨败而归。

751年,中国的大唐王朝曾与阿拉伯帝国打过一仗,也以失败告终,从此唐朝势力撤出中亚,中亚也就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被伊斯兰化。

同样是在唐代,基督教传到中国,被称作“景教”,为了尽快本土化,当时的翻译借鉴了大量佛教道教术语,譬如“三位一体”,被译作“三威”,“圣父耶和华”、“圣子弥赛亚”、“圣灵”分别被译作“阿罗诃”、“弥施诃”“净风王”,透出一股浓浓的西游记味儿。

在那段时期,唐朝欢迎各种外国人,从阿拉伯的穆斯林、叙利亚基督教教徒、突厥人到萨珊王国的波斯人,还有东瀛的倭国日本人,都一视同仁。自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到明代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的时候,已经哪哪都找不到“景教”的传人,利玛窦传教,只能从0开始。

这段历史,估计那些当代传教士也都知道,然而他们坚决不承认是基督教自己没个性没本事没生存力才被中华文明一口吞了的。景教的消亡,反而成了他们攻击中国的理由,宣称这是中国人的错,没眼力劲,不重视不发展基督教,有眼不认救世主……

——屁,当年的传教士阿罗本到中国,是名相房玄龄亲自迎接的,之后又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见,还要怎么重视?自己烂泥糊不上墙,死活发展不起来,最后完全被吞没,怪中国咯?

无知无畏的自大狂可以不理会,真为了基督教发展着想,弄一本标准版,然后推给尽可能多的人,保证一切解读都从一个原点出发,就算跑再远,总还要落回来,这大约是保证基督教不被变成其它奇奇怪怪样子的唯一选择。

组织了标准版圣经这工程的詹姆斯一世,无论是出于功利还是出于虔诚的心态,客观效应就是如此,能够让基督徒基本维持一致——尽管这帮傻瓜蛋至今仍在内讧,有的说《圣经》可以和《论语》对读,有的他说《圣经》和《论语》绝对不同,不能放在一起,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根本不用和基教徒吵,只要让他们自己咧咧自己闹,他们就能自耗得啥狗屁事儿也干不成。

好歹这帮傻瓜蛋手里都还能有一本同样的参照物,也就好歹能承认,彼此都是同一个头儿下的喽啰——詹姆斯一世功不可没。

然而,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标准版圣经,少说少说也有百万字,篇幅多、教义多、规矩多、各种典故也多,凭那几十个17世纪初的学者,见识和智慧都极为有限,于是有许多当时看起来完美无比的教义,在后世看来却充满了笑话。

说个最知名的:以圣经为标准,耶稣就根本不是出生在冬天,更不是什么12月25日。

《圣经·新约·路加福音》有个桥段,说“在伯利恒之野地里有牧羊的人,夜间按着更次看守羊群。有主的使者站在他们旁边,主的荣光四面照着他们。牧羊的人就甚惧怕。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这一段很显然标明了耶稣出生的季节是春天,因为【冬天的羊群都关在圈里喂干草】,不需要时时守着,直到来年【开春放出来吃草,才需要牧羊人日夜看护】。

所以,17世纪之前的画作,只要画面上传达了室外风光信息的,那些【在野外出现的羊群】,以及【一片新绿的风景】,都再明白不过地表明,在15-16世纪的画家理解中,耶稣就是出生在春天、春天、春天。

有图有真相——filippolippi(约1406-1469)画的耶稣出生图

domenicoghirlandaio,1485年作品

作于1440/1460,作者fraangelico与filippolippi

作者diericbouts(约1415-1475)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albrechtdürer(1471-1528)1504年作品

乔尔乔奈giorgione,1477-1510的耶稣出生图,约作于1507年

jacopobassano(1510-1592)16世纪40年代早期作品

所谓圣诞节是12月25日,是基督教为了图生存壮大,抓来种种传说合为一个的结果。当今流行的圣诞节习俗,有来自罗马、埃及、中东、北欧等等各地的民间传说,基督徒把各种神话圣人传说都和“基督”生搬硬套地捏在一起,即使张冠李戴、生扭槐树作柳树,强拉驴唇就马嘴,和《圣经》文本自相矛盾左右互搏,也在所不惜。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星出东方ABC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第1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