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也是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大约比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

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剩下的,就是钱——资本。

如前所述,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池子已经挖好,资本注入,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荷兰,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资本在荷兰,一言以蔽之:来去自如。

17世纪的其它国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欧洲在打三十年战争、英国在忙着内战、法国是君主制、神罗是稀碎的一地渣,而且哪哪都在驱逐犹太人,所以资本选择荷兰,再自然不过。

更妙的是,在荷兰,资本得到了它梦寐以求的权力。再也不是被君主压制得吭吭哧哧抬不起头,一不小心还要被没收财产卷包滚蛋的倒霉样,而且,索性成了城市的主人——资本掌权的历史,由此开启。

掌权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

首先是从城市小领主那里获得自治权,这个很简单,不用打打打,买过来就是了。

《大国崛起·小国大业》煽情地说:“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市民?别逗了,说清楚好吗???

谁能从【贵族】手中【买】到城市立法权??分明是【资本家】、【有钱人】、【巨有钱的人】,承认这一点,很难吗?

连荷兰人自己都不否认这一点。

节目中采访了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他说:“每个城市都努力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城市由【有钱的商人】统治,由他们来决定城市的管理。”

总有那么一批中国人,拼了命地给西人洗地化妆各种美化,画成的样子,连西人自己都不好意思看。

在1602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比英格兰的那家同名公司晚了两年,性质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还是拿《大国崛起·小国大业》的解说词来:“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为什么不把荷东印那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具体权限列出呢——

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定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这是如假包换的国家权力寻租。

换言之——从此,“资本权力”开始与“国家权力”分庭抗礼,甚至凌驾其上。

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历史书都拿“宗教改革”说事了吧,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真正的要害,那些白皮或者追随白皮的“历史学家”们都说不清楚,还是俺说吧——

中世纪,是【“教皇”】凌驾在【“国家”】之上发号施令,“宗教改革”之后,教皇被撵一边儿去,世易时移,换成了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的【“资本”】,凌驾在一切之上。

既然资本要凌驾在“国家”之上,所以“资本”的喉舌们,极力鼓吹的必定是【“世界公民”】,而拼命贬低的一定是【爱国主义】(——小伙伴们,有没有觉得有点眼熟??)……然而,国家有疆域,屁民有国籍,资本喉舌永远不告诉你的是:世界公民白给的啊?不要钱啊?没钱没身份,还吹哪门子“世界公民”啊?那叫【国际难民】啊……呵呵……

17世纪,资本的大戏已经开锣——刚刚开锣。

英格兰的东印度公司,是本国资本家和政府勾结;荷东印,则是直接在国际资本的操控下成立。

在拜“资本”为老大的进程上,荷兰因为“君主”或者“国家”的力量太弱,几乎没有反抗,直接就成了【资本主义国家】。

而在荷兰之后,会有一嘟噜国家跟上:英法美、德日俄、西意葡……资本大棒抡过,所向披靡,但也总要几经反复,才能确认资本的“老大”地位。

必须注意这一点:“资本掌权”和所谓的“资产阶级革命”经常并不同步。

而且,“资本掌权”可以是矬子里拔大个,也可以是国际资本的走狗傀儡,所以“资本掌权”和“该国有钱”之间的关系,就像李鬼到李逵那么远。

结果就是——尽管地球上两百个国家,大多数都是“资本主义”,而算得上“发达”、“富裕”的国家,只有那么几个。

资本掌权,未必富裕,而且也未必“文明”到哪去。

往前翻翻历史,小伙伴们一定还记得资本掌权之前,国王的夺权方式:打打打,国家政权也无需多言,不过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呢,就转变成了“谁钱多谁说了算”。

比起来,“钱多的说了算”比“打打打”更文明了一点吗?

——也许吧。

然而,“资本掌权”就是人类文明的巅峰极致,再不可能有更先进的制度了吗?

——说啥呢??别侮辱“人类文明”几个字好吗??

资本的力量惊人——可以是惊人的财富,也可以是惊人的破坏。

以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和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开张为节点,标志着资本运营在荷兰正式成为主流,国际资本纷纷涌入。

到17世纪中叶,荷兰成为“海上第一强国”,荷东印的分支机构有15000多个,商船1万多条,而当时的荷兰人口仅有150万——做个最简单的数学题就知道,把荷兰人全押上都不够维持这些机构和商船的运转。

不仅如此,17世纪,荷兰的资本积累,比欧洲其它各国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原因就是,此时的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整个欧洲的储蓄中心、结算中心、兑换中心和多边支付的核心角色。

全欧洲的钱都在这里进出,妥妥是吃过水面也吃肥了的节奏么。

说荷兰是“赋予商人阶层充分政治权利”的国家,其实还不够,荷兰的基本宗旨,岂止是保障商人的权利,索性就是“商人利益高于一切”,整个荷兰,就是世界所有资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来而无忧、去而无虑的大市场。

17世纪的最初10年左右,荷兰确定了“资本来去自如”的宗旨,并确立了一系列制度保障,然后,乐子马上就来了——

从17世纪20年代开始,到1637年为止,荷兰经历了一场著名的经济泡沫事件: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

这场危机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大量涌入郁金香市场,导致郁金香价格虚高暴涨,以至于到了一个球根可以换一栋豪宅的程度,然而,资本又在价格到顶后迅速撤离,导致郁金香价格暴跌,一夜之间,许多借贷炒花的投资者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债台高筑。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星出东方ABC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第1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