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欧洲不可说,在美帝不可说,多亏还有中国,还是可以说说的。

经常有人说犹太人狡猾云云,然而要说一个“民族”如此这般,无论怎样,都显得有点不科学,凭什么他们就和其他“民族”格外不同呢?

也许事情应该反过来看:在资本到处流转的过程中,必定会逐渐出现掌握资本并且文化趋同的特定的一群人——符合这些条件的,就叫“犹太人”。

换言之,不是“犹太人有钱、狡猾”,而是“有钱、狡猾的人”才被称作“犹太人”。

拿本犹太人自己写的犹太史翻翻就知道,犹太人号称5000年历史,其中4000多年都是各种神话、传说、水,确凿可查的倒是从驱逐犹太人开始,还是借助其它国家的记载才留下。

“犹太历史”有个“公理”,就是《圣经》是历史,这一点是不需要(也没有)论证的。

搞犹太历史基本就是搞笑——别人家的历史,讲究的是史料、逻辑、证据链,而犹太历史啦?一个字:“信”!你相信犹太人有5000年历史,它就有了!

好了,且看中世纪,综合种种史料拼凑起来的“犹太人”,是这样的形象:他们一般是外来人口(比如,来自威尼斯……),带有大量的钱,然而没有土地,所以一大赚钱方式就是放贷,高利贷。

时间一久,驴打滚利滚利,借贷的人还不起,当然民怨沸腾——贵族怨得更狠,因为他们往往借贷更多。

有钱,又没武装力量保护,不驱逐你驱逐谁,加上君主和资本,本来就是天敌,索性撵走了事,不用还钱了。

悲催么?悲催,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谁叫你一开始往死里敲竹杠了??

拜占庭皇帝不缺追随者。后来的这些君主,驱逐手法和拜占庭皇帝如出一辙,只是驱逐对象的名字(马甲)换了而已——

1290年,犹太人在【英格兰】被逐;

1394年,犹太人在【法兰西】被逐;

1492年,犹太人在【西班牙】被逐;

约1500年,犹太人在【葡萄牙】与【德意志】境内的城市被逐;

1555年,犹太隔离区建立,教皇保罗四世(popepauliv,1476-1559)命令【罗马】的犹太人住进隔离区;

……

犹太人也不都是放高利贷的。如果以中国传统的“士农工商”几大行业衡量的话,情况大抵如此:

“士”,整个欧洲都没有,犹太人也不用想;

“农”,犹太人是外来户,没地,搞不成;

“商”,是主流,高利贷也算是这行里的,把人往死里宰,最招人恨;

再就是“工”,犹太人也做得,也就是靠技术吃饭的,而且,工商自古不分家,工场出来的产品,不能吃不能喝,总得经过“商”的环节进行交换,才能和其它行业互惠互利共同生存。

而那些君主在驱逐犹太人的时候,并不区分行业,连奸商带工匠,统统走人的干活。

往哪儿去呢?

回威尼斯是不好的,远洋航运兴起,地中海航运地位下降,毗邻威尼斯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而奥斯曼帝国又兴起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奥斯曼和威尼斯一直在打仗。

如图,15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快被奥斯曼(ottomanempire)啃完了。

在啃吃拜占庭的同时,1423-1430年,奥斯曼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为了争夺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打了七年战争。而且还没完,到1463年,又开打,断断续续打到16世纪,其中乱战不可胜数,直到威尼斯彻底没了脾气。

自那之后,威尼斯就不再是叱咤地中海的强国,持续凋零,延宕至今,早成了风光旖旎气氛慵懒的度假村——所以那年的资本,当然是没有回流威尼斯,而是转移到【能赚钱】而【君主管辖又比较弱】的地方了。

于是,各种撵来撵去之后,巨额资本流向了安特卫普。

港口城市,航运发达,发展商业的绝佳地带,再加资本助力,就像打了激素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16世纪,安特卫普是欧洲最富有的商业城市。

商业发达,则“钱”的行业——比如金融,也发达。

一个佐证是这时期的英格兰,在亨八去世以前,英格兰在财政上已经陷入困境,到伊丽莎白一世继位时,英格兰在【安特卫普】的【欧洲货币市场】信用已经跌到冰点,政府必须付百分之十四的利息才能借到贷款。

所以说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金融中心也不错,虽然这中心的交易量和辐射范围都还极其有限。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尼德兰反了西班牙,打起来了,而安特卫普的地位,如假包换的兵家必争之地,原本属于北方的乌德勒支同盟(unionofutrecht),后来被西班牙抢了回去。

还记得伊丽莎白一世的小青蛙嘛?在生命最后几年,还在和荷兰人一道,奋力夺取安特卫普。

总的来说是没夺下来,现在那里属于比利时,是比利时的第二大城市。

在西班牙控制之下,当然搞不起什么资本主义,于是资本又流跑了。

这次的主要去向,是阿姆斯特丹(红箭头标识流向)。

资本的本性是什么?英国人邓宁(thomasjosephdunning,1799-1873)在《工联与罢工》中提出、被马克思大胡子在《资本论》中引用的一段话,说得很透彻:“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当资本流向阿姆斯特丹的时候——16世纪末17世纪初,干什么最赚钱呢?

毫无疑问——航海、殖民。

15世纪西葡两牙的航海本钱,来自政府资助,最大老板是君主;

1600年,英格兰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跃跃欲试也要下海,是君主和【英格兰国内】资本家的联手——君主开始权力寻租,猫给耗子当伴娘,可见莎一也真是穷疯了……

在阿姆斯特丹,资本也要干票大的,而这里的“君主”实在提不起来,那么不好意思,主角光环就是资本的了。

那年的阿姆斯特丹,各路资本乌泱乌泱挤成一团,要航海,要殖民,要发财……然而无论哪家资本,都不可能有君主制的国王那样的权威和号召力,怎么玩?

当然,他们的玩法地球人都知道了:股份制。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简称voc)成立,集资方式就是股份制。

荷东印大股东有17个,小散则不计其数,股权随时可以出售转手,为了交易方便,又有一个机构应运而生:证券交易所。

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

证券交易频繁,如果没有银行为中介,那就得是每天都一堆人拎着一堆现金转来转去——显然,人不会笨到这程度。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星出东方ABC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第1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