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但是明政府一直对澳门实行直接管辖,那时澳门,属于广东省下的一个行政单位。直到1887年,不争气的满清政府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才把澳门拱手送出,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再被中国收回,已经是1999年了。

明朝水师在1598年,还曾联合朝鲜水师在露梁海战中大败日本,直到明代濒临灭亡的17世纪30年代,还把荷兰海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整个有明一代的对外海战,全胜。】

西班牙小打小闹地也试过几次,发现明朝不好惹,也就绝了念头。

-----------

明朝外贸规模——

借着海运,西班牙人不断把美洲白银运到亚洲,换取大明帝国出口的商品:生丝、丝绸、瓷器、茶叶,等等。

而明朝能够从西人手里进口的,除了香料,其它的什么也拿不出手,西班牙如此,葡萄牙也一样。于是,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中,而西葡两牙只能支付海量的白银。

整个16世纪,输入中国的白银以数千吨计。

“16-17世纪,欧洲人闯入亚洲的海域,是他们拿着掠夺的白银来中国购买这些商品的”——搞笑不,这种事也能拿来当成攻击中国的理由??

无非就是说,是欧洲人颠颠跑到中国来买货的,所以中国就不算厉害,非要自己颠颠跑到欧洲去卖货才高大上,你在家就把钱赚了,那不行,非要漂上十万八千里去才叫厉害……这什么奇葩逻辑??

不漂洋过海就不够牛——这么说,唐代中国人岂不是逊爆了,因为居然一直都是倭国颠颠地往中国跑,一船一船地派遣唐使,中国从来没什么大规模的东渡,只有鉴真之类几个,还是随着倭国的船过去的!

话是这么说的吗???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倒是看看,欧洲白皮跑到非洲去干了些什么??跑到美洲去干了些什么??哪怕就在亚洲,白皮在印度干了些什么??在印度尼西亚干了些什么???

为什么【偏偏在明朝】,白皮就得老老实实地“拿白银购买商品”呢??

为什么???为什么???

答案不是明摆着吗——第一中国的东西好,第二他们打不过,所以不得不老老实实拿钱来买!等中国到了满清时期,国力衰弱打不过的时候,你再看看白皮们都干了些什么???

哦,对,依据某些人的“逻辑”,明朝水师打败白皮,是【中国不行】;满清被白皮打得满地找牙,也是【中国不行】!反正怎么都是【中国不行】就对了!

荷兰,又叫尼德兰,是一个各方面条件都算不上得天独厚的地方,这里的发展,本来就是各种争取来的。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市旗市徽,就是个很好的象征。

旗子和徽章上都打了三个叉叉,据说,分别象征的是城市要克服水、火、黑死病。

水,是因为荷兰地势低洼而且临海,潮汐洪涝,都是挥之不去的威胁,所以要在“水”上打个大叉,不让它危害城市;

火,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建筑多半是木质的,一旦着火,就是接二连三牵四挂五烧成片,轻则烧掉一个街区,重则毁掉整座城市,所以也务必把“火”叉掉;

黑死病,是整个欧洲的噩梦,阿姆斯特丹也没能幸免,14世纪的阿城,公共设施差劲,潮湿而肮脏,完全是病菌和老鼠的天堂,对黑死病毫无抵抗力,瘟疫一来,几乎灭城,这个心有余悸的叉叉,代表了人们的恐怖记忆。

中世纪的尼德兰,就是这样一个向自然讨生存的地方,经济结构毫无亮点可寻,除了苦哈哈地捕鱼,差不多什么都没有。所以长期以来,大佬们对这里简直是看都懒得看,直到航海业的兴起,才逐渐扭转了尼德兰的国运。

首先,是独立。

那年尼德兰,是挣脱西班牙的控制而独立的,而且独立出两个国家:荷兰、比利时。

在讲述尼德兰独立的时候,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话:

“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这种说法;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他们坦然地接受了;当西班牙国王为荷兰派来新的总督时,他们也顺从地臣服了。但是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就是本帖里说的“腓力二世”,腓二)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奋起反抗了。”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描述可能是会心一笑:荷兰人,财迷。

然而,历史不是这么简单的。

如前所述,自中世纪以来,经过前后n代婚丧嫁娶导致的领土合并、继承、转手等等,尼德兰早就是西班牙的一部分,并不是腓二第一个跑过去宣布的。

况且,向上追溯,尼德兰不是西班牙的一部分,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或者勃艮第公国的一部分,等等。

在分封制下,“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尼德兰头上总是有领主,领主头上仍然有一层或若干层领主,然而顶层领主是谁,和尼德兰的大小屁民本来就没什么关系。

至于国王向尼德兰派总督,也不是第一天。自打勃艮第的玛丽嫁给马克西米连一世,尼德兰地区归了哈布斯堡家族,土地的主人是国王,而执政一直是国王亲自委任的“总督”(governor)负责。

所以那些年的状况是,铁打的尼德兰流水的总督,反正总督总是有,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从国王的各种亲信到国王的各种亲戚——什么叔舅姨姑、外甥侄子、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国王老爸们的私生子们),都有。

尼德兰屁民根本没得选择,而且也早已经习惯,只要日子过得去,谁吃撑了因为这种事造反?先保住自己的家不被洪水吞没比较要紧——然而修防洪堤是需要组织的,所以有个领头的组织者,不但不是坏事,简直就是至关重要。而那个头儿叫总督还是叫国王,对屁民来说,有什么差别?

最后,可不就是只有钱袋被掏,被逼上梁山,忍无可忍的时候才会反抗。

须要知道,尼德兰当时被敲竹杠的数额,可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星半点,而是性命攸关。

央视的纪录片里,采访了荷兰乌德勒兹大学政治历史系教授伊多·德汉。

教授说道:“菲利浦二世需要很多的钱,因为他一直和法国打仗,要用大量的钱维持。【他希望得到永久的财力保障】,而荷兰人拒绝这样做,他们只同意在一段的时间内提供部分的钱。”

这个“和法国打仗”,就是掺和法国的天主教和胡格诺之争。

1560年,苏格兰玛丽女王的老公,法兰西国王弗二世早亡;

1562年,法兰西各派正式开撕。

这一撕,就撕了三十多年,酿出了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以及后来一堆亨利的各种打仗、各种暗杀、各种血雨腥风。

腓二呢,就要在其中插一脚,支持狂热的天主教原教旨主义者【吉斯家族】一派。然而计划很丰满,“天主教一统欧洲”,结果很骨感——所有西班牙军事势力,都被纳亨也就是亨四赶出了法兰西,“一统欧洲”更成了荒唐梦呓。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星出东方ABC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