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有完吗??这不是强盗白痴逻辑是什么???

再比方说,秦始皇陵墓,主陵里埋了什么?秦始皇的遗体是否完好?

如果你说,“秦始皇遗体完好”——那请你举证,举不出来,就是空话一句,当不了结论。

而不是说,你丢个“秦始皇遗体完好”的结论,然后气势汹汹地叫嚷:“你说我说的不对,你去证明这句话是假的呀!”

——我靠,你谁呀你???

大家可以比对比对上面的“古希腊文明之争”,是不是这么回事??某人甩了个“古希腊文明一定存在”,却半点过硬证据也拿不出来,还反咬一口,把【证伪的工作】全甩给了别人!

还满嘴不干不净骂骂咧咧……我靠,你谁呀你??

网上找地图,费死个劲,中文版的就更少了。

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的势力扩展到欧洲,然后欧洲就“文艺复兴”了呵呵呵……

注意看威尼斯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呵呵。

说到威尼斯的穆拉诺玻璃器,穆拉诺是个地名,至今还在烧玻璃,打成了著名品牌……

但是这玩意其实在中国明清时期也有烧制,只不过量小,一般只用来当案头文玩,几乎没人拿来做器皿。

这当然让中国人躲过了很多慢性铅中毒,不过估计那时候中国人也未必是因为懂得铅中毒这事儿才不用它,更可能是因为这东西比较软,很容易划花,所以还是当个小玩意小摆设算了……

话说俺也不太待见这玩意,透明的像水果糖,半透明的像洗衣皂,不透明的像塑料……

下面几张图,一个带logo的那只是穆拉诺的,其余几只都是madeinchina,基本是清代以后的东西。

老外的东西,尤其是工艺品,真的是……说啥好,敢不敢弄得更怯一点……

手欠上某宝搜了一下,果然高价代购也是有的……坑爹也就算了,穆拉诺明明在威尼斯,跑去美国代购干嘛啊?合着是要绕着地球跑一圈哪,怪不得这么贵……o(∩_∩)o

本来俺是想以更新抢沙发的,这可咋办……要不,先把写完的一部分放出来……抢楼层要紧……其它的待会儿慢慢写……o(∩_∩)o

英格兰:从“玫瑰战争”到亨利八世

其实,我也不是不想正儿八经地讲欧洲历史。

就像欣赏艺术作品,不同作品也有不同的审美意境,古典优雅、崇高悲壮、滑稽幽默、荒谬不经等等,都可以。

欧洲有教皇、有国王、有神甫、有大学,还有学者骑士贵妇人,也有政治纠纷战场厮杀恩怨情仇,按说应该不乏“优雅”、“崇高”的主题嘛。

可是往往所想非所得,想象很丰满,史料很骨感,抱着一颗向往与尊崇的心翻看欧洲历史,看着看着就哈哈直乐,再看就是天雷地雷轰轰滚。几次三番下来,再看书就记得自带避雷针;而提及欧洲历史的时候,不油嘴花腔调侃一番,自己都会觉得太对不起历史上那些疯子傻子色情狂……

所以这篇就讲讲永垂不朽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henryviiiofengland,1491-1547)。

在严肃版文本里,这个国王可以说是“一代明君”也不为过,就是在他手里确立了英国的【新教】立场,而又有后世的大大小小史学家认定新教就是英国建立现代政体的基础,也就是说,“日不落帝国”之所以横行天下,归根到底是因为信了新教,上帝庇护的结果。

这种学说影响甚广,不少人信以为真,而且从英帝独立出来的美帝,也宣称是新教国家,至今美国新任总统宣誓就职时,举起的是右手,左手就放在《圣经》上。

英美权势熏天,于是新教也神气得不得了,而“与天主教决裂”、“推动宗教改革”等功劳,毫无疑问就得记在亨八账上。

可是,这些文献基本不提,或者即使提到也会尽量弱化:【亨八之所以和罗马教皇决裂,全因为他想要个儿子】。

这段历史可以简化为:亨八为了【抱儿子大业】,不惜得罪整个欧洲,大费周章之后,得了个【名垂千古】的【女儿】……

不知道那些见个“女”字,就像得了宝一样上蹿下跳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的loser们会怎么想——没错,女性天生在体力打架等方面弱于男性,所以,除了打架不认其它的野蛮人,肯定会歧视女性;而秉持性别平等,是文明的标志。

俺虽然修养不高,但是满嘴生*器赤裸裸地宣扬性别歧视,这种事还是真做不来……

另外再多说一句:俺自认并不是逢西必反的死脑筋,俺这帖子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实事求是地理清西方五百年来的发展脉络,剖析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演变逻辑,这本身就是一个好玩的智力游戏。而自强自立、文化自信,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况且,对于那些跪久了以至于认为站起来是病、被西方洗脑洗白了自己还不知道的主儿来说,俺说啥对它们都不起作用,不但不起作用,还只能换来一堆脏话,呵呵。

对西方那些立得住、站得起、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牛人,俺也是真心点赞的——譬如亨八的这个女儿,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iofengland,1533-1603)。

亨八的故事很多很多,从他老爸亨七开始吧……

15世纪中后期,1455-1485年,英国爆发了一场为期30年的内战,史称“warsoftheroses”。

这个词的翻译,有点意思。不少人译为“玫瑰战争”,然而,要较真的话,这个名字并不太准确。

老外在花鸟命名方面似乎很不讲究,差不多的模样的花儿,中文叫“玫瑰”、“月季”、“蔷薇”的一系列,老外统统都叫rose,所以“warsoftheroses”在英文文本里没什么好争议的,然而翻译成中文该叫啥,就有说法了。

首先,“玫瑰”指的是这样的花:

《中国植物志》的解释是:“玫瑰,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红色、白色等,果期8-9月,扁球形”——ok,现在对照图片看一看,“玫瑰”的叶片由5-9片小叶构成,叶面是皱巴的,花朵是花瓣平展的“大饼脸”,茎干上刺儿很多,又细又密。

“月季”则不然,叶面光滑,小叶只有3-5片,茎干上是稀疏的大刺,花朵可以像卷心菜一样高高卷起。

毫无疑问,情人节里挤满大街小巷的正是此君——切花月季。

不过,玫瑰也好,月季也罢,15世纪的英国都没有,那时候英国人能见到的,是一种更小的花:蔷薇。

而那场英国内战的主力,是两个家族,一是以红蔷薇为家徽的兰开斯特家族,一是以白蔷薇为家徽的约克家族。所以这场战争更恰当的译名应该是“蔷薇战争”。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五星出东方ABC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西风乱吹500年】从殖民主义到普世价值,剖析欧美崛起的真相!第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