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为了斩杀毛文龙,袁崇焕也是颇费周折。他先是邀请毛文龙骗他到山上看将士射箭,然后令参将谢尚政等率兵埋伏在山上预先设好的帐篷外。毛文龙到达后,他的部下被拦在了山底下。

袁崇焕为了减轻他的戒心,就对他说:“我早晨就走,你担当海外的重托,请受我一拜。”毛文龙见状,回拜。然后俩人就开始登山。

路上袁崇焕有意识地询问随从官员的姓名,发现大多都是姓毛的。毛文龙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孙子。”袁崇焕闻言赞叹说:“你们在海外长久劳累,每月禄米只有一斛,说来痛心,也受我一拜,请为国家尽力。”说罢,众人都叩头道谢。

到了山上的帐篷里,袁崇焕接着说了毛文龙的几条违法行为,毛文龙听了,与其争辩,袁崇焕却突然变脸,厉声斥责毛文龙,并下令将毛文龙的冠服去除,捆绑起来。于是,埋伏在帐外的谢尚政等人一拥而上,将毛文龙制服。

毛文龙被绑后表示不服,袁崇焕于是列数了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接着就立刻拿出尚方宝剑,一刀将毛文龙斩杀。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因为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但是岛上群龙无首,人心涣散,变得难以使用。

为了团结他们,袁崇焕上书朝廷说:“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

兵员减少了,军饷却增加了,这样的事情着实让崇祯费解。但是,他虽感到疑虑,却仍看在是袁崇焕奏请的份上,答应了他。

那么,袁崇焕杀毛文龙,这件事情的性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这肯定是蓄谋已久的,并非一时冲动。早在他还没有前往辽东之前,阁臣钱龙锡曾问他如何处理与毛文龙的关系,袁崇焕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驱使他这样做的并不是个人私利,而是个人的道德好恶。不在还没见过毛文龙的时候,就已经对他动了杀心。毛文龙的骄横不法、阳奉阴违,根本就不是他所能容忍的。

其次,他手中虽握有崇祯所赐的尚方宝剑,但真的在不作任何汇报的情况下,擅自处死了一名皇帝认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虎将,这显然不可取。

据史料记载,毛文龙的死讯传到京城,崇祯目瞪口呆,但想到人已死,自己还要依靠袁崇焕镇守辽东,因此便赞许了他的行为,并补发了降罪斩杀毛文龙的诏书。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崇祯根本就不想杀毛文龙!事实上他对毛文龙还是颇为倚重的,在袁毛相斗的过程中,崇祯对毛文龙也一直态度暧昧、多有袒护。而袁崇焕自作主张杀了这么一员大将,对这件事,崇祯心里其实是极度不满的,只是迫于形势没有发作罢了。

因此,杀毛文龙不是简单的越权,而根本就是在挑战皇威。袁崇焕在疑心病重的崇祯面前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论出发点是好是坏,这种行为无疑都是在找死!

那么,毛文龙究竟该不该杀呢?

的确,毛文龙有过杀良冒功的行径,但他治理东江镇,对后金起到了极大的牵制作用。不论是努尔哈赤,还是后来的皇太极,他们都拿他无计可施。关于这一点,朝廷上下都很清楚,就连木匠皇帝朱由校也知道。因为倚重他,他虽然不懂朝政,但也把他提升为总兵,还多次派人前往慰问。

对于毛文龙的作用,翰林院编修姜曰广曾这样评价:“建州之有东江,犹人身之有蚤虱也。撮之则无处著手,听之则吮肤而不宁……使无东江,则彼得用辽人耕辽土矣。”这段话的大意就是说,毛文龙就像叮在后金身上的一只跳蚤,虽然不至于使后金为此丧命,却可以不断地骚扰它,使它不得安宁,牵制它的力量。

当然,坐镇一方的时间长了,这个毛文龙就变得不那么听话了,他拥兵自重,骄横不法,朝廷上下对毛文龙都有了不小的意见。不过,有意见归有意见,东江是交通要枢,是辽东雄镇,地处后金海上咽喉之地,战略意义突出,朝廷自然不会随便将他治罪。

对于毛文龙,他这员大将,是明朝在辽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人物”,要杀他,那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轻易杀掉的。

总之,实际上这个毛文龙是罪不至死的。袁崇焕处心积虑地去杀他,实际上是做了一件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毛文龙死后,最高兴的就要数皇太极了!毛文龙死后,皇太极就发动了战争,从蒙古方向入关,直击京城,发动了“己巳之变”。

关于己巳之变,咱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在这里不再重复展开。我们要讲的,是这场保卫战中袁崇焕的表现。

按照常理,他本应将来后金军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在此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城安全。崇祯给予袁崇焕调动军队的权利,结果袁崇焕将各路勤王的军队部署到了其他防线,自己则率关宁军坐守蓟州,并向皇帝承诺“必不令敌越蓟西”。

然而,事与愿违,皇太极比他早到蓟门关两天!于是,他们在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情况下竟直接通过天险蓟门关,兵逼北京。而更要命的是,袁崇焕在发现这件事后并未对后金进行追袭,而是兵行险招,经另一条道路率重兵赶到北京。

六天后,袁崇焕抵达北京广渠门外,而此时后金部队已经到达北京城外4天了,也就是说,崇祯已经担惊受怕了四天,在这四天中,他一定是感慨万千、悔恨交加,想得很多很多。那他会想些什么呢?不用问,自然是袁崇焕的坏处!

与此同时,北京城外的后戚权贵们也是极度不满,他们纷纷向朝廷告状说:袁崇焕名为入援,其实却听任敌骑劫掠焚烧民舍,不敢一矢相加,导致城外园亭庄舍被敌骑蹂躏殆尽……

当时,京城已是谣言四起,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臆想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他们说:后金之所以能长驱直入、兵临城下,是因为袁崇焕早已暗中降了后金。他擅杀毛文龙、大开蓟门关,就是为了帮助后金破明的!

这种说法本来是荒谬的,但就因为他担心北京会有所闪失,因此亲率大军直抵京师,想要直面迎敌,反而使得京城的种种流言捕捉到了一丝“切实”的证据。

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不在前线阻敌,反而千里迢迢要求深入京城,这正常吗?对袁崇焕而言,他觉得自己是赤胆忠心,一心在为君王考虑;而在崇祯和京官们眼中,他袁崇焕利用五年平辽的大话来套取军饷;利用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擅杀大将袁崇焕不在城外退敌;利用皇帝赐予的调兵特权来为后金大开方便之门……这一桩桩一件件,早已犯下死罪,根本不值得再次信任了。谁又能保证,他真的和后金没有丝毫联系?

最终,广渠门之战,以明军的胜利告终。虽然后金退兵了,但明军的死伤也不在少数。

后金军退兵后,袁崇焕就被崇祯治罪了。他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纷纷诽谤他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深信不疑。于是,在这年十二月,袁崇焕被拿下狱。

墙倒众人推,他一倒台,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人都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于是就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了袁崇焕死罪,而崇祯对此乐见其成。于是,崇祯三年八月,一代忠臣袁崇焕就这样被凌迟处死了。他死时,受尽万人唾弃,京城百姓争其肉而食之。

直到清朝时,人们才开始为其平反,说崇祯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故而冤杀了袁崇焕。然而,其实清朝这种说法背后,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的。

什么目的呢?其实很简单。清廷入主中原后,民间反清复明的运动不断。为了破除民众对明朝政府的留恋,清政府急需做一些事来给明朝“抹黑”,如何抹黑效果最好呢?塑造一个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冤杀忠良之臣的“狗皇帝”,显然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因此,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就在官方推出了“皇太极小施反间计,蠢崇祯中计杀忠臣”的版本。这个版本,一石二鸟,一来把皇太极神话、智慧化;二来又把崇祯昏庸化,把民众亡国的怒火归咎到崇祯昏杀忠臣这件事上,给清朝取代明朝增添上一些正义性的色彩。

当然,崇祯杀袁崇焕,不论有没有反间计,都是愚蠢的,就像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一样,只会使亲者痛,仇者快罢了!袁崇焕死后,松锦之战溃败,祖大寿、洪承畴先后投清,明朝在辽东溃不成军,再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战斗。到最后,明军节节溃败,崇祯自己也吊死在了煤山之上!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小说在线阅读_第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风H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第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