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大家早上好!

其实,我一直不太愿意去触碰袁崇焕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又令人心痛的故事。但讲清史,绕开袁崇焕这段,那就不完整了。

好吧,我会尽量用一种轻松些的语气来讲述这段历史的。现在,咱们开始……

在故事的最开始,咱们还是先来大概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吧。

袁崇焕,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明朝末年任蓟辽督师。35岁时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他在抗击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的欢心辞官回乡。

后崇祯帝继位,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崇祯二年,发生己巳之变,袁崇焕虽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但由于守护不及时,使后金军直逼京城,被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最终被崇祯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之刑。死后,京城百姓因痛恨他叛国通敌而争其肉生食之。

后世,清政府为他平反,此举引起后世数百年的争议,袁崇焕是奸是忠,始终没有定论。

孟森老先生曾针对这桩公案说过这样一番话:“庶知三百年公论不定,一翻明末人当时之记载,愈坠云雾中。论史者将谓今日之人不应妄断古人之狱,惟有求之故纸,凭耳目所及者之言以为信。岂知明季之事,惟耳目相及之人,恩怨是非尤为纠葛。”

是啊,孟老先生说得太对了,今世之人光凭几张故纸,又如何能妄断古人之狱?如今,咱们也只能通过那段历史,从史料中窥探当初的真相了。只希望,今日我们能从那零星半点的线索中,还原一个真实的袁崇焕吧!

先来谈第一个问题,袁崇焕有才华吗?

古时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大概分为两部分——文韬和武略。

首先说说文韬,从袁崇焕35岁考中进士来看,他肯定是有才华的。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由此可以看出,考中进士,那是精英中的精英,远比今天考公务员、考清华北大难多了。

袁崇焕能考中进士,至少说明,以他的才学在朝中做个文官、帮助皇帝治理国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那么,他的武略如何呢?

事实上,袁崇焕是一个胸怀天下、心有大志的人。他自认有镇守边关的能力,因此,早在他刚进入仕途、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时,就喜欢与人谈论兵法。每每遇见从前线退伍的老兵,袁崇焕都会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以了解边塞的状况。

那个时候,他才是个朝廷的“新人”,前路究竟如何连自己也不知道,但即使如此,他却已经开始为将来镇守辽东作准备,这足以看出他是个目标远大的人,不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庸人,也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贪图享乐的人,他应该是一位心系国家社稷,并以守卫祖国为己任的爱国志士。

不论后来如何,但至少,他的初心,一定是那样的!

天启二年,袁崇焕循例往京城述职,得到御史侯恂赏识,于是破格提拔他到兵部任职。

不久之后,广宁沦陷,朝廷商议,认为应该派人前去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这一消息(当时他还没资格参与庭议),随即单枪匹马私下前往关外查阅地形。

回朝之后,他立刻上折夸口道:“只要皇上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明熹宗是个木匠,本来就无心朝政,一听有人自愿前往,除去了自己的烦恼,因此很高兴。

与此同时,朝中大臣也纷纷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明熹宗破格提拔他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还特意拨给他帑金二十万,让他用来招兵买马。

那么,此时的辽东究竟是什么形势呢?事实上,一切已经十分危急、败坏了。

辽东经略王在晋当时曾这样分析关外的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明朝先失陷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又失陷广宁,最后丢弃全辽,其实已经无局可守了!节节退守,一直退到了山海关,从此以后,已无路可退!

据当时资料统计,自努尔哈赤攻陷抚顺以来,明朝在辽东折损的总兵官,阵亡者多达14人!损兵折将到如此地步,天启帝曾惊慌失措,抓住首辅叶向高的衣袂而泣。京师官员,已经到了谈敌色变的程度,大家都觉得谁去辽东,那就等于是去送死,因此当时除了袁崇焕自告奋勇以外,其他人对这个任务根本就是避之不及,生怕皇上会叫到自己!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袁崇焕一说要去,大家就忙不迭地夸赞他有军事才干了吧?其实倒未必是他真的有那么厉害,实际上大家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替死的炮灰罢了!反正谁去都一样,只要不是自己去,那就万事大吉了!

所以咱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件事,这不正是袁崇焕忠君爱国的体现吗?他并不是不知道此时的辽东已经成了明军的“鬼门关”,也不是不知道辽东已经崩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明知艰难险阻却仍然执意前往,将祖国的利益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这样的一个人,若硬要说他叛国通敌,那就实在太过荒谬了!

当然,忠心耿耿是一回事,能不能胜任、适不适合这份工作就是另一回事了。作为一个忠臣,他的军事才干到底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要根据几次经典的战役来好好分析一下了。

袁崇焕赴任前,曾专门去看望因失守广宁而被革职听勘的熊廷弼。熊廷弼问他:“操何策以往?”袁崇焕答:“主守而后战。”熊廷弼闻言,跃然而喜。

前面咱们讲林丹汗的时候提到过,当时明廷对蒙古诸部一直是采取抚赏政策,通过颁发赏银,争取他们同明朝结盟,共同抵御后金。这种赏银,花费极大,但却收效甚微。因此,袁崇焕上任后,就递交了《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在奏疏中,他力请朝廷将从前送给蒙古的赏银用来练兵选将,整械造船,固守山海关,以图将来收复失地。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那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对袁崇焕颇为赏识,对他很是倚重。袁崇焕上任没多久,恰逢哈剌慎诸部归顺,王在晋便令他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后来,王在晋又令袁崇焕往前屯,安置辽民流亡、失业者。袁崇焕受命后,毫不迟疑,他连夜赶路,不顾一路虎豹出没,在天明时分即已入城,将士见了都赞叹他的勇敢与胆量。

袁崇焕赴任前,曾专门去看望因失守广宁而被革职听勘的熊廷弼。熊廷弼问他:“操何策以往?”袁崇焕答:“主守而后战。”熊廷弼闻言,跃然而喜。

前面咱们讲林丹汗的时候提到过,当时明廷对蒙古诸部一直是采取抚赏政策,通过颁发赏银,争取他们同明朝结盟,共同抵御后金。这种赏银,花费极大,但却收效甚微。因此,袁崇焕上任后,就递交了《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在奏疏中,他力请朝廷将从前送给蒙古的赏银用来练兵选将,整械造船,固守山海关,以图将来收复失地。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虽然如此,但从这件事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与一般的朝臣在战略眼光上还是不同的,他能够看出明朝在辽东政策上的弊端,而且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

那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对袁崇焕颇为赏识,对他很是倚重。袁崇焕上任没多久,恰逢哈剌慎诸部归顺,王在晋便令他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后来,王在晋又令袁崇焕往前屯,安置辽民流亡、失业者。袁崇焕受命后,毫不迟疑,他连夜赶路,不顾一路虎豹出没,在天明时分即已入城,将士见了都赞叹他的勇敢与胆量。由此可见,袁崇焕不仅有见识、有眼光,而且颇有胆识。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小说在线阅读_第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风H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第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