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关键时刻,他的儿子岳托和硕托该上场了。自从分家之后,他们和皇太极就走得非常近,皇太极要夺位,他们势必要作出一个选择——选择自己的父亲还是选择皇太极。

前面咱们说过,代善对这两个儿子不怎么样,所以这俩人在一起一琢磨,觉得自己老爹上位,自己将来的日子肯定还不如皇太极上台后的好,所以,该选谁一目了然。岳托他们做好决定之后,就开始游说代善的另外几个儿子。很快,他们的三弟萨哈璘就被他们说服了。

于是,岳托就带着弟弟们去劝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听了他们的来意,又仔细审视了自己那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以及当时的国情,他深深感到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

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还有多尔衮兄弟他日也是个不可控因素……更何况,朝政上父亲又早已宣布确定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以自己的能力要把他们制服是非常艰难的,更别说是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时那样听话了。

他思来想去,终于认识到,这个汗位,表面看是荣耀,其实却是个烫手山芋、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所以,他便接受了儿子们的提议,转而支持皇太极了!

各位,由于楼主今日家中有事,需要停更一天,还请大家见谅,谢谢!咱们明天见!(楼主晚上会尽量早点儿回来更一段儿,和大家说晚安哒^_^)

皇太极登上汗位后,立即与诸贝勒议定了君臣之间的礼仪,并盟誓昭告天地。在这份誓词中,皇太极按照之前的约定,赋予了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教训子弟的特权。

这项特权规定:四大贝勒对阿巴泰、阿济格等十一位“子弟贝勒”,具有管教辖束之权,如果子弟贝勒胆敢藐视代善三人,则将短命而亡。这项特权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将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地位提升到了和皇太极同等的高度。

盟誓结束后,皇太极就开始了与阿敏、代善、莽古尔泰共同执掌朝政的岁月。这共同执政听起来好像是在减轻皇太极的重担,可实际上在处理军务时,皇太极却被迫处于“说了不算”的尴尬地位。

作为一国之君,却没有绝对的话语权,这样尴尬的局面,显然不是皇太极谋夺皇位时所希望见到的。因此,他开始在暗地里谋划,想要改变这种窘境……

与此同时,这种与其他三大贝勒并列而坐,共执国政的政治格局,也引起了汉臣们的质疑。

汉官胡贡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大汗只是位徒具虚名之汗:贝勒不容于皇上,皇上亦不容于贝勒,事事掣肘”。在汉人眼里,这种共执国政是历史的倒退。他们私下向皇太极谏言:“贝勒们是谋家之心,而非谋国之心,旗主们各谋私利,又怎能顾全之大计?”这一翻话,正说中了皇太极的心事。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大权独揽,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对皇太极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相比大贝勒代善的拥立之功、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浑浑噩噩,曾经露出异心的阿敏无疑让皇太极最容易找到下手的理由。

要讲阿敏,就要先讲讲他的父亲——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他们兄弟俩的恩恩怨怨,也是曲折离奇。关于这些,咱们留着明天讲吧!

各位,晚安!

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五岁,是辽东指挥使塔克世的第三子,努尔哈赤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他们的母亲,是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额穆齐。

舒尔哈齐的早年并不好过。在他5岁时,生母不幸去世,所有的家事开始由继母纳喇氏主持。继母为人刻薄,对舒尔哈齐兄弟苛责虐待、少有关心。才满六岁,舒尔哈齐就被迫跟随哥哥努尔哈赤到深山野林中去,采集松子、木耳、猎取野禽,然后再将这些山货送往抚顺的马市出售,以贴补家用。然而,两个孩子的奔波和劳作并没有换得继母的垂青。无奈,10岁时,舒尔哈齐便跟随哥哥离开家,寄居到了外祖父王杲的门下。(努尔哈赤后来对自己前妻们所生的子女都很恩待,大概也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吃过继母虐待的苦头吧,所以代善的继妻虐待硕托才会让他如此恼火。一切,大概都与童年阴影有关。)

小兄弟俩原以为到了外祖父家,生活便会渐渐好起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年后,外祖父叛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立刻率军攻破了王杲的建州右卫,并将人畜杀掠殆尽,兄弟俩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也背叛了亲家,为明军作向导。

战争中,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双双被俘。李成梁见他们年幼,又是塔克世的儿子,便将他们收养在帐下,一来作为质子,约束塔克世的言行;而来则充作其麾下侍从,随军征战。(后来明廷责怪李成梁养寇为患,有一大部分就是指他收养了努尔哈赤兄弟长达九年这件事。)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小说在线阅读_第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风H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第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