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大家早上好,楼主的感冒还在继续,缩着鼻子更帖子,眼泪横流中……天气变化多端,大家记得多穿点儿,这股流感病毒真不是盖的(苦笑脸……)

昨天说到孝庄被派往军营照顾危在旦夕的多尔衮。其实皇太极当时认为多尔衮被炸成那样肯定活不了,因此才会派自己不到三十岁的小老婆去军营的。但去的时候,他仍然装模作样地对孝庄说:“这是我最爱的幼弟,你一定要好好照料他。我要上前线去作战,不能亲自前往照顾,妃子中我最信任的就是你,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皇太极只是这么一说,谁知,这孝庄却是个实心眼儿,丈夫派她去照顾,她还就真死心塌地、衣不解带的照顾上了。结果,十天下来,多尔衮没死,二十天下来,多尔衮还活着,一个月下来,在孝庄的精心照料下,他居然渐渐康复了!

这下,就该轮到皇太极不乐意了。他心里觉得:这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天长日久,那还不得生出感情来啊!得赶紧想个办法把庄妃给弄回来!

然而,他心里虽这么想,可表面上又不好说出口。毕竟,人是他自己派出去的,现在多尔衮才刚好了一半,要是就把人给叫回来,显然不合适。那怎么办呢?他只能隔三差五地派使臣去问候,明里暗里地暗示孝庄可以回宫了。可是孝庄呢?太老实,她还以为丈夫是来监督她照顾得好不好的,于是,为了让皇太极“放心”,她反而照顾得更卖力了……

这照顾来、照顾去的,一晃眼三个月就过去了。且不说孝庄和多尔衮这一对年轻男女相处得到底怎么样吧,但至少军营里的人渐渐已经开始起了闲话了。

这闲话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他自然是不高兴的,但这会儿也没办法,人是自己非要派出去的,因此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了。再说此时多尔衮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于是皇太极立刻一道圣旨,把孝庄招了回去。

这次照顾伤病员的经历,是多尔衮与孝庄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至于两人到底有没有产生感情,这是没有史料可以佐证的。再说爱情这种东西就像鬼,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靠感受,但感受是主观的,仅凭这个很难抓住证据。

那么,你们觉得他们这三个月会不会处出感情来呢?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忙惨了,继续更:

自以为圆满完成任务、立了大功的孝庄回到盛京,等来了却是皇太极的冷落。他表面上虽嘉奖了她,实际上却开始在暗地里冷落她,很长时间没有再宠幸她。

不过,那时候海兰珠刚死也多长时间,皇太极兴致不高也正常,因此,孝庄也没往心里去,不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直到崇德七年,皇太极派她出去劝降洪承畴,她才意识到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地位已经产生一些不正常的变化……

这劝降洪承畴,还要从松锦之战中洪承畴被俘说起:

崇德六年,皇太极回到战场后,日夜兼行五百里,抵达锦州城北戚家堡。就此重新排兵布阵,将兵力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以断绝松山要路。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与此同时,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夺取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整整十二堆!粮草一断,大惊,立刻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商议撤回宁远就食,并决定第二日一早就分成两路突围南逃。

谁知大同总兵王朴胆小怕事,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率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见状全都抢着逃跑,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堪,马步自相蹂践,发生了踩踏事件。

黑暗中,明兵们且战且闯,早已分不清是敌是友,各兵散乱,自相残杀。总兵吴三桂、王朴等人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人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则突围未成,只得困守松山城。

接下来,被困的洪承畴多次组织突围,但是兵少粮少,全都以失败告终。很快,松山城弹尽粮绝,全城都没有了食物。眼看着再不投降就要出现人吃人的惨祸了,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

于是,到了崇德七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盛京。

洪承畴被俘后,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见状,派出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但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碰了一鼻子灰,却仍不放弃,还特意命最受宠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

范文程去了之后,洪承畴对着同是汉人的他大肆咆哮,骂他数典忘祖。而范文程则处处忍让,绝口不提招降之事,只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察言观色。两人聊天之时,梁上突然落下一块灰尘,掉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只见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好几次伸手拂拭,掸去灰尘。范文程见状心中大喜,但表面仍不动声色,继续与他闲聊,出来后则立刻回奏皇太极:“洪承畴不会寻死了。他对自己的衣服都如此爱惜,更何况是自己的身体性命呢?”

皇太极闻言深以为是,于是改变策略,在范文程、张存仁等的建议下,对洪承畴更加关照,恩遇礼厚,甚至不惜派出孝庄前去劝降。

那么,洪承畴究竟是谁?为什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能让皇太极对他如此心念执着,甚至不惜血本也要留住他呢?

今日最后一更:

说起这个洪承畴,他还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万历二十一年,洪承畴出生于福建泉州。他童年家境贫寒,11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并在每日清晨走街串巷进行叫卖。当时泉州才子洪启胤当地办村学,洪承畴每日卖完豆干,就会去学馆外听课,偶尔还会帮着学生们做作业、对对子。

后来,这件事被洪启胤发现了。他发觉洪承畴是个极有天份,而且抱负不凡的孩子后,决定免费收他为徒。于是,洪承畴重返校门。

洪承畴是个学习用功,博览群书的人。在宏启胤的帮助下,他认真研读了《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从小就立志要治国平天下,甚得老师的赏识。

洪启胤觉得他是一匹前途不可限量的千里马。他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这样的评语。

果然,他慧眼识人,万历四十三年,23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中举人。一年后,他又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被赐进士出身,从此踏入仕途!

年轻的他以为自己从此即将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却没想到,等待他的现实与他的梦想有着巨大的落差……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汉风H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清朝轶事多:比野史还荒唐的正史,欢迎大家吃瓜围观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