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女士在周朝可谓名动天下,她在周朝人心中的地位就像某baby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一样,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褒姒和禹先生也是有着很深的渊源的。
请看下集《夏后氏、姒姓和三苗战争》”
130、夏后氏、姒姓和三苗战争(上)
——这件事不是小禹一人能改变的,人呢,始终只能在时代的浪潮里随波逐流。
大禹先生出生在一个氏名叫做“夏后”的部落,夏后氏又属于另一个更大的姓氏部落——姒姓,就是说“夏后氏”是姒姓部落中的一个啦~所以小禹上台后,夏后氏就成啦联盟第一大权贵家族。这是夏朝的前身了,大禹的儿子启先生当了帝君后,“世袭王朝”横空出世,夏后氏就成啦皇亲国戚。
——这是一个马上上市的原始股,房产限购令出台的前夕,没改姓“夏后”的抓紧时间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华夏联盟正式退化为一个帝国——夏国。
——虽然生活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就“联盟变为帝国”这件事来说,是一种倒退了,一种没弄懂“家天下公天下”真相的倒退,它直接遏制了社会财富的大喷发,撤了祖先大人幸福生活滴后腿儿~
关于“夏后”,有点现象很有意思,祖先大人习惯性的把夏朝帝王名字前加上一个“后”字,比如“后启”“后相”“后羿”“后少康”等等。但是我还是一个懵懂初中生的时候,只在帝王纪年里看到“禹启相羿”等一连串帝王的名字,并么有“后”字,很明显的,“后”这个字的含义在史学界有争议,所以教科书课本不采纳有争议的东西。
不过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真相了,“夏后氏”是一个姓氏,我们可以把“后”当成一个“名字前的姓”就行啦~
作为夏后氏渊源的姒姓,人气不怎么高,相反的,有一个“姒”姓的人却有着超高人气——褒姒。
作为周朝名动天下(确实是“惊动”了天下——烽火戏诸侯)的美女,褒姒女士成功挤掉夏朝众多帝王,成为姒姓家族的第一大人气女王——现在有请褒姒女士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褒姒女士悄无声息的走到麦克风前,“咳咳…”咳嗽了两声,清了清嗓子,“颜值~没办法~”
——好了,你可以走了。
关于褒姒女士的故事我们在周朝故事里还会细说,现在请把我们滴聚光灯继续投射在大禹身上。
洪水先生歇菜了,自然灾害搞定了,人们又开始没事找事了,三苗开始蠢蠢欲动了。
三苗受到了长期的压迫,按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最开始时遭受黄帝先生旋风腿的横扫。好不容易等到黄帝先生断气,安生了一段日子,又受到帝喾先生的王八拳乱抡。帝喾打累了,三苗喘了一口气以为痛苦结束啦,么想到唐尧突然一个匕首插过来——心脏么了。三苗以九死一生的意志完成了心脏重组手术历经多年的休养生息,脸上总算有点血气了,么想到家乡又被洪水冲啦~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时,一个满脸横肉比凶神恶煞还凶神恶煞的人出现啦——大禹。
三苗向大禹扔啦很多年的石头,靠着耐心总算把他轰走了。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也变的奄奄一息付出啦惨痛的代价~
130、夏后氏、姒姓和三苗战争(下)
三苗么想到的是,虞舜比自己还有耐心,马上施行经济封锁人口掠夺(抓了当挖沟奴隶去)等一连串恶毒手段,给啦自己致命一击。好在此时洪水滔天,虞舜大禹没工夫搭理自己,三苗利用这段泡在水里的日子抓紧时间休养生息。
——环境似乎不咋利于修养生息了,但好歹安全一点,天灾总比人祸好,“苛政猛于虎”嘛~
由于对欺负了自己好多年的小禹怀有极大偏见,治水的时候,小禹让他们干嘛他们不干嘛,非常的不配合。
小禹忍了!
——等我收拾完洪水在收拾你们~
在大禹双手搬石头时,三苗就像叮在他心口上的蚊子一样——非常的不舒服。每当大禹看到它越来越红胀的肚子,都有一巴掌拍死它的冲动。
——现在大禹终于腾出巴掌了。
其实这是一个心病,小禹么有意识到三苗和自己一样,同样有着生存权利,有着不容侵犯的生存空间,有着自由活动自由成长的权力。大禹拥有了“”,拥有了不受遏制的、足以侵犯他人“屏障”的权力,也就么有了调节自己心态的打算。
所以他打算调节下三苗——干掉这群该死的蚊子~
小禹马上集结军队群殴三苗,借口是他们“不尊王、不纳贡”。
这是个比较扯的借口,治水时候三苗和小禹各干各的,他么购买小禹的“治水产品”也没碍着大禹啥事——这还纳个什嘛贡呀~
但头脑发热的大禹明显么想到这些——他也不用想到。反正三苗很弱,欺负了就欺负了,还能怎么着?谁让他们当初不听话!
此时的大禹先生,眼里只有“别人都交保护费了就你么交,那就打你”这种逻辑,他大权在握不发发威风实在过意不去。在“”的淫威之下,再加上殴打三苗对华夏是一件好事儿(虽然这种“好”很不光彩,其中隐情一会儿再说了~),伯益等一干首领表态非常的识时务——狂欢支持(这一幕是不是比较眼熟~)。
——你以为“明君”在“”下还会是明君吗?人是会变的。
大禹是一位明君,这点没啥疑问,但他还是感情用事,做出了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可是呢,问题的根源不在大禹,根源在“”本身。“”“帝权”“独裁”是不符合“行政、司法、立法互不掺和”的权力规律的。
帝王不受束缚,看起来“不受惩罚”,但公道是存在的,公道自在人心。大禹殴打三苗的战争并没有得到华夏外的部落支持,所以史书上留下了“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的记载。
——即使是华夏本部,也有很大的“胁迫”原因。
此次战争非常残酷,并么啥直接史料描写了,我们这里就不猜测过程了,直接说结果啦~——之前我也么猜测过,那些故事都是推论、推论,有理有据的推论了~
“云贵高原的古老史诗中有着这样的歌词:别人有家,我们有苗氏没有家,我们象铁鹞子和燕子去游荡天涯。……各个村寨扭成一路,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去。手拉着手我们去渡河,手牵着手我们翻山越岭。
那么在三苗最后的日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请看下集《三苗战争的结局、海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