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时出现的第二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五行遁术。
无巧不成书。五行遁术作为治水的一个副产品,在以后的日子里,对祖先大人的影响远远超过啦“此次治水”本身。
话说小禹在挖沟的时候逐渐掌握了金木水火土五种生产资料。比如说,有洪水过来的时候,要用土来挡住他(水来土掩)——土克水。但是土又容易和水同流合污变成泥巴一起私奔~所以要种植绿色植物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
——名副其实的“同流合污”啊~最早说这个成语的人是孟子先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我怀疑这是孟子先生想到治水情景时发的牢骚~
挖沟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好看的木头,为了把它们变成木材小禹不得不用青铜斧头一下一下的砍(也可以烧掉,但是烧掉就么有木材可用啦~)——金克木。
斧头很快磨没了。
为了制造大量的破青铜斧头(和现代的铁斧相比了),小禹就用火冶炼出大量的“破青铜斧头”——火克金。
破青铜斧头成型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淬火。嗯,用水淬火啦——水克火。
自此,小禹先生无形中成啦“五行相克”技能的高级别大神,无形胜有形~除啦“五行相克”,小禹先生还同时钻研啦“五行相生”技能。
“你想泡小妞吗,吧。
你想钓帅哥吗?吧。
你想让别人泡到你钓到你吗?吧。
你想拯救城市吗?吧。
你想拯救亚洲吗?吧。
你想拯救全世界吗?吧。
没错,拯救世界其实没你想象的难~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欢迎喜欢的亲扫描二维码关注微博‘大中华断代工程补完计划’关注故事最新动态~及时拯救世界”
125、脱了缰的野驴和五行遁术(下)
比如烧木头取火(木生火),剩下的锅炉灰就是很好的治水物资(详情请查看“11、女娲氏”中的“女娲补天”啦~)——火生土、土克水。
为了攫取大量闪闪发光的金属(青铜),就需要大量的石头(各种金属矿石了~)——土生金。
其实我是不大明白“金生水”是咋回事的,难道说是青铜可以烧成“水”?按天真善良的现代专家解释,“水”就是“液体”啦——这就符合“金生水”规律了。不过我总觉得这是一种牵强附会——硬是把“五行”往“完美产品”上拉。
——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了。
我觉得吧,对于小禹来说,“水”就是“水”,h2o的水了,没啥特别的意思。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么有静止的产品”,推导一下,也就是“么有一成不变的产品”,再推导就是“么有完美的产品”啦。
——“完美”产品怎么可能会有变化呢?反向推理一下,如果有“一成不变的完美产品”,那么就和“么有一成不变的产品”冲突啦,所以也就么有“完美产品”啦。
这点对于“五行”来说也是这样,最初的“金木水火土”中的水就只是单纯的指“水”啦。
小禹先生为了让小树苗欢快的成长(好用来植树造林),他不定期的给它们浇浇水——水生木。
自此,小禹先生顺利修炼完“五行相生”,成啦道家的一代宗师。
使用金木水火土的方法就是“五行遁术”~(≧▽≦)/~啦啦啦,在治水过程中大放异彩的“五行遁术”也作为一种生活常识流传下来。祖先大人家里的小孩从上学起(如果可以上学的话),就必须学习“五行”,就像今天必须学习数理化一样。祖先大人经常教育孩子的就是“学好金木水火土,走遍天下都不怕”——小禹就是靠“学好五行”才能“走遍天下”的治水的。
“老师,你为啥加啦一个表情。”课堂上,大眼睛的小男孩抬起头问。
“嗯…”我想了一下,“刚才打字的时候它自动蹦出来的,碰巧我心情大好忘了删掉。”
“…”小男孩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恣意妄为(他刻意强调了这四个字,这是他刚学到的一个成语不用一下实在过意不去~)’,影响我看漫画的心情。”
“…嗯”我回答道,“好的。”不过我始终不明白我加了个表情和他看漫画有啥关系~
由于五行隶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又和生活息息相关,基本上在生活里办实事的都是“五行”。不懂无行就么有饭吃,就是“不懂数理化”的“识字文盲”,所以诸子百家(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等等)都把五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后来祖先大人中成为一代宗师的大牛们,似乎都有很深的“五行”造诣。
“走火入魔这种事经常出现在电影里,讲的是一个人练功的时候误入歧途迷失心窍,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心魔’,这一直是武侠剧的经典桥段。可是人们看‘走火入魔’也不过是图一种新奇,在心理始终认为这只是武侠剧的幻想,现实中并不存在。可是,现实中真的不存在吗?
请看下集《道家的诞生和走火入魔之谜(婆媳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