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权力的腐蚀作用
于是史书上开始流传以下说法:禹先生将商均先生改封在河南虞城,实际上是强迫有虞氏搬家。有虞氏大部分人向南方和东方跑。搬一次穷一次,这些人就变得很穷很穷了~
这种说法也成立,小禹先生确实忌惮商均,怕他一时头脑发热聚众闹事和自己争帝位,所以才让他滚得远远的。由于小禹不喜欢实力强大的有虞氏,有虞氏旁边的部落首领在大领导(小禹先生)的默许下,时不时的欺负一下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虞氏很艰难~
所以他们投奔商均先生去啦~人们在怎么排挤也不会欺负有着虞舜名号的商均先生的,何况商均先生四周千里无人烟,有人能欺负自己排除下寂寞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这种说法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帝王之术价值观”了,身在权位的人当然尧排除异己和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哪怕他比自己更贤能更适合当老大。
小禹先生还处在自然科学的蛮荒时代所以也会有这种想法,但这不是他让商均去开荒的主要原因了。
——真相就是这样。
舜先生做啦帝君后,照例逢年过年回家看一看,看看老爸瞽叟,顺便看到了不想看到的弟弟象。
弟弟象娇生惯养长大的,没啥喜欢胡闹粘人惹是生非,舜就把他打发到有鼻开荒去啦。
血浓于水,即使曾经对自己再不好,舜先生依然遵循了为人子之道。爸爸确实做错了,但是舜还是每年去看他,这也么啥矛盾的。就好比,要是自己家孩子犯了罪(要是、要是、嗯,举例啦~不要激动~),蹲了大狱,自己该去探监去探监,不能因为孩子犯了错就断绝母女(母子)关系,犯罪受罚是理性,探监是感性,是母慈子孝的感情,两者并不掺和。
不过呢,曾有一段时间,儒家并不这么想。
舜先生对儒家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诞生于春秋时代的儒家把“母慈子孝”天性归纳为孝道,在他们虔诚讲学诉说自己想法的时候,总是拿舜先生作为“孝子”例子,久而久之,舜先生就成啦“孝子”的完美典型。
——以至于被夸张为“愚孝”。
舜先生成啦“孝子”典型,他的故事又和上古贤君重叠啦,所以儒家先生们经常拿他说事儿,把他说成“无论父母肿么打骂都逆来顺受”的样子。孟子先生更是设想,如果瞽叟先生杀啦人,舜先生虽然不会徇私舞弊放了他,但还是会偷偷把老爸从监狱背出来,然后俩人一起私奔到世外海岛过双宿双栖的美好生活~
哎~先贤已经么有机会看到事情的原貌啦,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现在权且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啦(所以以后不再有和先贤一样的困惑遗憾了)。
舜先生的人生还有一个亮点么说,就是有才的人那么多,他为啥偏偏重用对自己有看法的小禹呢?哪怕小禹确实有才,可在鲧先生的下属中,有能力的治水的人不乏其人,为啥还要用这个以后可能把自己大卸八块的人呢?
117.权力的腐蚀作用(下)
这种想法是很多天真善良的人可以想到的,人之常情嘛~用科学的放大镜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问题就出在人之常“情”上。感情用事,对人不对事,么有把“尽职”放在第一位,这明显是帝王之术思维了。按这种思维,就是首先要选对自己衷心的人,尽不尽职啥的无关紧要了。
舜先生也是这么想的,但他还是选择了小禹。舜先生在掌权以后,很多次都是这样做的,他既没有冷落家人,又没有排挤四凶的家人。舜先生只是简单的把事情料理了,并不处罚没有犯错的人(这些人在后代是被冠以“株连”罪名的),哪怕自己落得仇恨和骂名。
这是很难得的事。
我在和同事侃大山的时候,同事说了这么一句话,“中国人很有意思,没权没势的时候像孙子,等有权势的时候,弄死你。”当然,俺这位同事是喜欢说话闲不住的性格,他也许么有往深处想,么有找到能推出这句话的逻辑,只是凭感觉这么说。
但他仍然说出了这样的事实:
很多曾经诚实正直的人,在隐忍奋发很多年以后,掌握了权力。他们拥有权力以后,就开始有了不同以往的做法。人们习惯性认为他们“变了”,变得歇斯底里,变得嗜权如命,变得睚眦必报。人们把这种事叫做——“权力的腐蚀作用”。
用传统说法就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
其实权力么啥“腐蚀作用”,问题出在对“权力”的设置上。权力的“腐蚀作用”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和“独裁”“帝权”如出一撤。就是因为“立法权”“行政权”“执法权”三权合一啦,产生了集权现象啦,所以才会发生“一个人想干嘛干嘛没人管的着没人约束的了”这种事。
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说话的重点啦。
现在要说的是,舜先生没有被权力腐蚀。即使“帝君”已经是一个集权的存在,舜先生依然我行我素,和当初做陶器的他一样,单纯的把“做出好陶器”“尽职”当做本分。
——单纯的让人感动。
舜先生在么权么势的时候这么做,也许么啥。但他做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帝君后还是如此单纯,这就难得了。在已经逝去的几千年历史中,包含哪些声名显赫的帝王将相,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
那么舜先生为啥能做到这点呢?仅仅是因为他很聪慧吗?因为舜经历过童年磨难生活沧桑,所以他有世事洞察的智慧,所以舜能做到这一点,是这样的吗?
可是,很多和舜先生有同样经历的帝王都么有做到啊~
疑问就在这里。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另一个让舜坚持这种选择的原因——他有自己要坚持的东西。
“一个人总会坚持一些东西,我们把它称之为‘原则’,比如真善美,比如诚实勇敢,比如勇气、活下去的勇气。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重要,却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高考失利、失业、投资失败、电信诈骗中积蓄打了水漂、婚姻失败等等。
一个人没有原则的时候,就像浮萍,很容易随波逐流,变成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有时候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但我们始终是认识舜的,虽然相隔几千年,我们依然能看到他的音容笑貌。舜有坚持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那么他在坚持什么呢?请看下集《118、最后的坚持和“妈~我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