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三让天下和一个恐怖故事(上)
由于么有打败洪水大魔王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商均先生遗憾的错失啦帝位。
舜先生决定传位给小禹,他把小禹喊来进行了如下对话:
舜说:“我老了不行了,你来干吧(真心话)。”
小禹照例是谦虚的:“不行不行,我何德何能怎么能担当起这么大的责任(好熟悉的味道~),我看皋陶先生可以~”
一让天下。
皋陶先生就在旁边,见他这么说,马上露出一副很嫌弃的表情——虚伪,真虚伪!
在天下归属明朗化的现在,小禹明显是在玩虚伪。
舜先生想到皋陶见自己传位给小禹,心里可能不是滋味,洞察人心老奸巨猾的他马上安慰了皋陶先生一番,大肆表扬了他在司法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安抚了皋陶,舜先生转过脸继续做小禹的思想工作。
小禹不一定不想做帝君,只是他只能遵循“谦让”的传统(具体原因我们在“59、一家有难八方支援”说过啦~)。
舜说:“你搞定了洪水,大家么人(包括皋陶先生)比你功劳大,你不做帝君谁做啊!”
——不要在拉别人了就你了!
舜先生一句话堵死了小禹“举荐比自己更牛掰的人”这种借口,小禹眼睛一转、灵光乍现,“人”的原因找不到了我就不能找别的原因吗?
能,“别的原因”就是“神”,关于天下位,神还么说话呢。或者说神说的话让人印象不深刻,等于么说。
于是小禹说:“你在占卜占卜~好好想想~”
二让天下。
“不用了我已经占卜过了,不需要重复出现吉兆,”舜先生直截了当的否定了小禹的突发奇想,强调“以前已经占卜过”这种事。不过这个占卜在历史上确实么记载,我们根据舜的意思推理,应该是以前做过这种卜算,比如——“小禹出任治水首领怎么样”,占卜结果是“吉”。
舜先生已经不耐烦了,务实的他很不待见这些浪费时间精力的虚伪仪式。小禹终于么借口了(再有就真的是和虞舜过不去了,敬酒不吃吃罚酒~),磕头如捣蒜,么有理由的推辞。
——没有理由就不能推辞吗!?我不愿意就不愿意你能把我怎么着?难不成把我五花大绑不成?
三让天下。
舜直截了当的说;“就你了”,然后直接把小禹五花大绑搁到帝君位置上,颇有点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继承黄帝的味道。
小禹先生做了天下的老大,也留下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禅位之谜”。关于“禅位”,我们照例是要解谜的。揭秘之前,先来一个小故事。
一个恐怖故事。
这是我前段时间无聊,为了写这个故事翻网页查资料看到的。
(据说)管仲先生临死的时候,告诉齐桓公,不要任用三个人。关于这仨人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现在先说管仲先生对齐桓公的临终告诫——“人性都是自私的,然后是爱自己的妻儿,然后是爱自己的父母。”
110、三让天下和一个恐怖故事(下)
——人先爱自己,其次是爱妻子儿女,再其次是老爸老妈。
“人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这是天性。如果有人爱别人胜过爱自己,那就是伪,就是违背天性,不近人情。不近人情的人,要离他远点。因为一个人没有人的性情了,那和禽兽就无异,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原话引用
管仲先生不一样是这样想的,但后人的分析很有道理~有道理的东西我觉得需要弄明白其中玄机。
“就好比我们经常听到的好人好事,其中有一种好人好事是,抛妻弃儿去养活别人的妻儿,拯救别人而割自己的肉。乍一看,让人感动,细思一下,就会感觉极为恐怖。
一个人要畜牲到何种地步,才会做出这样不近人情的事来?”——引用
其实我也不喜欢做这么大段的引用(好像剽窃一样~),只不过为了原汁原味保存鬼故事精髓,我想的头痛剧烈也么有好办法,最后只得把原话搁在这里大家权且讲究一下~
后来齐桓公么听管仲先生的话,亲近啦这三个人——最后果然被他们害死了。
虽说我已经看遍这个世界上的人气恐怖电影(曾逃课七天七天就为啦一口气看完这些让人又爱又怕的恐怖片~),可是看啦这个故事,还是被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连做了好几个噩梦~
按照这种逻辑,先贤大人成功推出了这样的真相——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小禹先生。
于是有啦以下这段故事:
小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全国都知道了大公无私的小禹先生。舜先生也知道啦,他非常激动,马上打出口号“学习小禹好榜样,忠于治水忠于舜”,把小禹作为全华夏偶像来膜拜学习。
舜的臣子彭祖先生很不以为然,对舜先生说——小禹治水真就这么刻不容缓?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看?
舜先生说——他太忠于祖国了,太无私了,他是超级伟大的人(比我还伟大所以我要把帝位传给他)。
彭祖先生更加不以为然,他说“我看他是个伪人。人爱自己,爱亲人,天经地义。他却不爱,这人要么是白痴,要么就是大奸大恶,要么是他老婆太难看。”
舜先生不同意。
“几年后,大禹挟着治水的威望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口碑,把舜逼下台,成为华夏之主。”——引用
这个故事在正史并无记载,很大可能是为了论证这种推理的臆测,但其中的逻辑还是值得品味的。
通过这个故事,天真善良的人们马上得出这种结论:所以请注意你身边不近人情的人,尽量远离。
人们有这种结论前,一般情况下都经历过多次上当受骗(比如我)或者历史看多了变沧桑悲观了(例子还是我~),对么有人性带着面具的人很反感(被骗的很惨,印象深刻~),所以看到这种结论马上有啦共鸣深以为然——趋利避害,尽量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