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大特务头子龙先生(上)
——例如两个人打架,都说对方先动手,空口无凭模棱两可,“五刑”也么法办。司法大臣就会把这种钻法律漏洞的事情一股脑的送到舜这里。这时候,大臣说的事情已经不是事实了,而是通过公式“事实+大臣感情=大臣观点”计算出的观点啦。而且呢,转述人越多,偏离最初事实的程度越严重。
又或者,汇报问题的只有一个人,一面之词令人难以信服。这种现象是有行业说法的,嗯,罗生门。
——比如一个财大气粗的奴隶主老爷抢隔壁部落一个村子,把村民抓起来当自己奴隶,这些村民自然不愿意自然要反抗要打架,打不过就跑。奴隶跑了,奴隶主老爷非常伤心,无视自己的“抢劫”做法(自然也不会对虞舜先生讲啦),反而对舜先生报告说——我的刁奴跑啦,青天大老爷啊你可要为我做主啊~~哇哇~~
为了表达生动他还嚎啕大哭了起来,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任谁一下子损失这么多奴隶都会伤心的嚎啕大哭。
此时“刁奴”其中一个跑过来哭诉了自己村子被抢的经历。
舜先生陷入啦两难境地——我到底该相信谁?
是非不分。
作为人精的舜先生对“人言”是有自己的感触的,他刚离家时后妈就是这么对不明所以的吃瓜亲戚说的——“舜这小子好吃懒做在村子呆不下去所以跑了”。不明所以的吃瓜亲戚当时就是一边吃瓜一边连连点头。
舜先生少年时代就么了“初入社会的天真”啦。
当然,我们拥有奇迹之眼拥有“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的简单的公式,可以把“人言”装进玻璃瓶子里屏蔽它的危险,从而只看“真相”“事实”。可是舜先生不一样,他远在四千多年前的蛮荒时代,么啥自然科学知识~
——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
人言难辨。
舜先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具体做法是,他安排了自己最信任的龙先生充当自己耳目,监视百官百姓的风吹草动。
舜先生对龙先生做了如下训话:“龙啊,我讨厌谗言和恶行,你没事就把民众说的话原封不动的说给我听,嗯,我也会让你传达我的命令。”
舜先生沉思了一会儿,对龙先生说了谈话——“要真实。”
这是载入史册的一段话,可以是龙先生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大特务头子,后来锦衣卫东厂啥的都是龙先生的徒子徒孙啦。
大特务头子龙先生,特务的开山祖师爷,当之无愧——后代特务都应该供奉龙先生做祖师爷~
不过话说回来,特务也不过是君主接触百姓的方法。用自然法则解码的话,“尽职”是君主的产品,“顾客”就是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为了使产品更受顾客欢迎(销售量也会更大),君主当然要了解顾客的真实看法。
这是人创造产品的规律吧——你喜欢啥我就做啥,销售量和人的感受不会骗人。
百姓拥护顾客欢迎,就会反应在产品销售量上——自己的“尽职”产品越受欢迎,在下届领导人选举上投给自己的票就越多。“尽职”这项产品对应的销售量,就是百姓的“投票”啦。
103、大特务头子龙先生(下)
很明显,舜的时代么有这种现代制度,最多也就是联盟首领的举手表决代表不了啥民众意见——也就么有“销售量”指标啦。
在么有“销售量”情况下是没办法确定自己的“尽职”产品是否受百姓欢迎的,舜先生么有我们具备的“奇迹之眼”“自然法则”知识当然看不到这个真相,也想不到这个办法。
舜先生想到的办法仍然是,人言。
嗯,是屏蔽人言的缺点啦。
其实“销售量”反应也不过是“民众喜不喜欢”这种真实情况,换一个思维,如果我有其它方法可以知道这种“真实情况”,是不是可以缓解一下“销售量缺失”的缺点呢?
答案是,可以。
舜先生通过自己眼睛耳朵嘴巴、感同身受的体会到百姓对自己“尽职”产品的满意程度。当然,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东西比较真实,毕竟是一手信息。可是么啥分手术的君主是不会对所以事情逐一“眼见耳听”的,所以就他们选择了妥协做法安排啦充当自己耳朵眼睛(耳目)的人,嗯,就是天真善良的特务先生特务女生啦~
虽说增加一道人手,“二手信息”的真实度还是比三手四手五手信息要可靠。
“特务”相当于君主先生的眼睛耳朵鼻子嘴,能见识到不少真实信息,这是历史上“特务”现象层出不穷的根源啦。
现代也是。
和很多人想的不大一样,“特务”到啦现代可么有消失。相反的,它算是扬眉吐气遍地开花发扬光大啦——形成了无数的产品型公司。
产品型公司当然有“销售量”这种终极“真实受欢迎程度”指标在起作用,但也辅助了一些“特务”方法。
比如我们每天看视频网站时,时不时蹦出的那个“问卷调查”,或者收到快递后,又收到快递公司的服务打分邮件。这些其实都是“电子特务”充当产品公司耳目,在收集我们的真实信息啦~然后它们就可以改进产品改进服务质量“让生活更美好”啦~
当然了,在人们耳渲目染的历史里,“特务”的名声不咋好。历史上的特务组织可谓臭名昭著,这种事咋说呢,其实怨不得特务组织本身了,毕竟像唐要虞舜这样把“尽职”当做本分(产品)的君主“屈指可数”。大多数君主只是借助特务服务自己维护自己僵化(帝化)的快要崩盘快要“合久必分”的统治而已~
舜先生安排啦这么多,其实人们都不咋在意,首领们两眼亮晶晶盯着的不是这些“万万骨枯”职位,而是那个最大的官——百揆。
百揆这个职位不见得比其他职位好,就好比市长服务一个市省长服务一个省一样,各有职分没啥高低上下的区别。只是天真善良的人们习惯于“知府管县令,县令官老百姓”的“体制型”管理方法,让知府和县令产生了尊卑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