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64、舜(上)

舜很不满意,晚上躲在茅草屋捂着脸默默哭泣。

后妈就是在逼他离开这个家。

舜先生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他决定离开这个家。

舜先生跑到离村子很远的一个山坡自己开荒种粮,搭建茅屋,缝制兽皮衣服。在渡过了最初的孤独感后他渐渐适应了新生活,心血来潮时还能下河抓鱼做烧烤。舜种地的地方叫历山,打渔的地方叫雷泽。

舜第一次发现自己离开家也能养活自己,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幸福。这是一种自己可以紧紧握住自己命运的幸福,一种生活的充实感、掌控感,从此不用低三下四侍奉老爸老妈和弟弟,不用看人脸色讨饭吃,自己可以做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啦。

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这是对舜影响最大的事情。

以后舜先生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都没什么了。依靠最初的幸福感,舜先生很快把这些事摆平了。

自己种地可以有粮食,捞鱼可以有咸鱼干,舜先生是一个勤奋的人,自家的粮仓和鱼舱堆的越来越满。

丰收是件好事,可是粮食太多反而出了问题。

吃不完的开始发臭腐烂,舜不得不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果实喂给家里的老母猪。

舜先生生产过剩。

这个现象很普通,我们可能没啥感觉。我说一个不普通的,经济危机时也会出现生产过剩,人们把卖不完的牛奶橘子啥的一股脑倒在河沟里。

两件事一样吗?当然一样,看起来都是“生产过剩”的结果。之前咱说过要办挺“经济危机”这个谜的,不过离解谜的时机尚早,我们暂且来看舜先生是怎么做的吧。

具体来讲,舜先生也没有做啥。

舜还发现一个情况,就是一直就着烤鱼吃麦饼会吃腻,以至于他每次看到这两件东西就想吐。

不是想吐,是真吐了,与生产过剩相比,这件事才真的让舜痛苦不堪。舜一日三餐都是这些东西所以他每天要吐三次,吃不下饭在上古社会同样是一件大事。

正当舜扶着地头一棵树吐得七荤八素时,他看到树旁几个果农正在摘苹果。果农被他看的不好意思,就递给他一个,舜先生一口咬下去,咯嘣脆响甜液四溢。舜先生非常高兴,连声道谢,第二天把自己晒的咸鱼给他送了几条。

果农非常高兴。

舜先生尝到了甜头,就经常给邻居换东西,自己吃的用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舜再也没有“想吐”的感觉啦。他不见得刻意想生活的更好,可是吃多了一种东西的确想吐,舜先生不得已而为之,包括离家出走自立门户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舜很会和别人换生活用品,所以他居住的地方也成了四周村庄固定交换生活用品的地方,集市诞生啦~

舜先生在没有意识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把“经济危机”解决了,什么叫水平?这就叫水平,高手从来都是防患于未然解决事情于秋毫,看起来像个没经历过“大事”的白痴。

【中场休息一下(就像动画片放一半了放个中间画面一样了),喝口饮料继续看~看在小编写的这么卖力的份上~求介绍求打赏求~感激不尽::_::就算忍心不打赏也请收藏介绍给朋友网友看�7�8(^�6�3^*)啦~】

64、舜(下)

家里粮食很多,舜先生闲来无事就捏陶器盛麦粒用。由于粮食多他捏的陶罐也多,舜先生对这门活儿很熟练。

捏陶器在当时是居家必备生活技能,正如封建社会每家都是“能耕女织”都会自己做衣服一样。而且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现代,我小时候村子里也是每家必有织布机,缝纫机。

由于舜先生做啥都比别人高出一筹(被逼的),包括“集市”都是在他的影响下才出现的,所以邻里对他很尊敬,时不时到他家做客,还摸着舜捏的陶器爱不释手。

邻居很识货,作为长期和陶器打交道的农家,他一摸就知道舜捏的陶罐个大不说手感还很光滑。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在心理做出以下判断:很结实、耐用不渗水。

舜见他对自家陶器爱抚了半天,就很大度的表示——送给你啦。

邻居欣喜若狂,按“礼尚往来”的传统,他马上回家提着一袋子西瓜给舜送了过来。舜照例推辞不肯收,邻居火了“你的陶器我的都拿了你不拿西瓜就是看不起我。”

舜只好收下。

一传十十传百,舜的陶器的名声就这么传开啦,到舜家索要陶器的人络绎不绝。舜的藏货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堆贝壳——贝壳在当时是通用货币啦。

舜先生发现自己捏的陶器比种的粮食和打的鱼更受欢迎,索性专门做起陶器来了。

他的陶器很快远销四周村庄部落。

这是好事,

也有不好的。

陶器畅销了,黏土就不够用啦。

黏土是专门用来烤制陶器的土壤,非细腻沙泥不可胜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陶器匠人的舜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一直把这件事惦在心上,闲来无事沿着小河溜达,终于找到一个黏土资源丰富的地方——黄河岸边。

说起来黄河先生从黄土高原扛下来的沙子有粗有细。粗沙就是我们常见的大沙漠黄沙,往上一躺站起来拍下身子还干干净净的,不沾身。这部分沙子被黄河先生运到东海填海造陆去了。

细沙就是黏土,细沙在黄河水中很容易沉淀下来,具体原因我们可以翻开小学自然课本,观看以下实验:

第一步,在一个大玻璃杯里放上泥土,沙土,碎石头,水,然后开始搅拌。

第二步,等它慢慢沉淀。这时候玻璃杯里的东西会泾渭分明的分成好几层,从下往上依次是:泥土、沙土、碎石头、清水。

这种现象的详细原因到了高中课堂才讲述,还给出个密度离心力公式什么的,我算的一塌糊涂被老师骂惨了所以记得这件事。

简单来说,就是重的东西在下面轻的东西在上面。比如地球表面,地壳在最下面,水在中间,空气在上面。按专业术语就是“密度不同所以沉淀层次不同”,差不多就是这个原因啦大家明白就好~

黄河先生经常闹情绪大肆泛滥,客观上造成了两岸黏土资源丰富。事情总有点好处嘛,不要太悲观。

历史未解之谜全解——讲述不一样的历史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白发渔樵V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历史未解之谜全解——讲述不一样的历史真相第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