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46.南陈金紫光禄大夫张种,是个博学多才而有清静宽仁的学者。虽然身居显位,但是家境清贫,不但是没有积蓄,而且还口袋空空如也。其实,他的女儿就是始兴王妃,也是朝廷倚仗的外戚。可是他并没有投靠权势,生活清贫,可是也不以为意。

他的简陋的生活条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毕竟作为当朝重臣,也不能让他的生活太不成样子了。赐给了他一处好的宅院,并且总是按月给他补给些俸禄。张大人为官宽厚仁慈,就是他的这种好脾气,还促成了一桩乐事,陈文帝得知之后,匍匐大笑,竟也不好怪罪他。

那个时候,张种在无锡做官,看见有很多重刑囚犯,每天只得关在监狱里,不见天日。此时正是严寒冬日,监狱里面潮湿阴冷,虽然这些人都是重犯,但是让他们长期在这地牢之中关着,他们也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境况十分凄惨。张种见到这些可怜的犯人也不免生出些许怜悯之心。

那一天,太阳高挂,阳光充足,张大人就把这些重刑犯叫出来,晒晒太阳,振奋精神,相当于今日的放风。这本是官老爷大发善心之举,按说这些重刑犯是没有权利走出监牢的。他们应该感恩戴德才是,可是张大人好心没好报,犯人多,官员少。比如犯人有十个,张大人只有一个。等到放够了风,晒足了太阳,杀除了病菌。张大人回头再一看呐,犯人都不见惹。

张大人很没面子,重刑犯都跑了,这件事是必须上报朝廷的。陈文帝看到奏疏,竟然也只是哈哈大笑,居然没有责怪他。恐怕也是知道,这种二事,也就只有他这种榆木疙瘩办得出来罢了。那些可是重刑犯,逮到他们都很不容易了,你居然还放他们出来,想也知道这些人一得到机会就都跑了。哎,看来善人也不好做啊。

147.南北朝时期佛教风靡全国,尤其是南朝,在萧衍的极力推行下,从贵族再到士大夫阶级,笃信佛教、精修佛法的人都很多。佛教首先要求的就是不杀生,所以在南朝吃素的官员有很多。不过自己吃素是个人意愿,你也不好让谁都不能吃鲜味啊。

比如太常卿王固,乃是梁武帝萧衍的外甥,他曾经作为使者访问西魏。那个时候还是叫西魏,其实也是北周的那一班人马在掌权了。佛教在当时的北方并不如南方那般风靡,南朝萧衍当政的时候,甚至还颁布过禁止祭祀宴饮宰杀牛羊的政令呢。

王固来到西魏,西魏当然要好好款待使者,大摆筵席,王固看到宴席上要上一道烤全羊,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请求西魏官员莫要杀羊。西魏还是要尊重使者的,所以满足了他的心愿。据说,此羊知道自己免于做刀下亡魂,即刻走到王固面前单膝跪拜王固的救命之恩。

西魏迎接南陈来的使者当然要准备很多游乐项目,这一天,王固又跟着他们来到昆明池钓鱼。西魏准备这个项目那也是有寓意的,西魏人认为,王固是南朝人,肯定爱吃鲜鱼。昆明池这里的鱼是又大又鲜,如此一来,既能玩乐,又可以饱尝美食,不是两全其美之法嘛。于是,他们在昆明池之中,撒了很多渔网,期待着能有好收获,款待使者。不过,王固很不喜欢这项活动。

笃信佛教的他,怎么能够杀生呢,虽然这些鱼即便是捕获上来也不是经由他的手,而且他也可以选择不吃。但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他不能放任这些小鱼小虾没命。于是就在一旁打念佛法诅咒之。王大人在一边念叨的厉害,西魏这边捕鱼的人可就奇怪了,这网撒下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这鱼应该奋勇争先的往里跳才对,没成想,今天居然一条也捕不到。各路人马只能败兴而归了,看来真是心诚则灵,王大人确实佛法精研。

148.南陈国子博士徐孝克,专攻五经,天嘉六年被征为国子博士,兼国子祭酒。时陈宣帝陈顼大摆筵席,作为学士的徐孝克经常要陪侍。徐孝克是一个谨言慎行之人,每每出席宴会,经常是不吃不喝。按说,参加这些朝廷宴会,应该要大吃大喝才对,毕竟很多菜式都是家里见不到的,可以尝个鲜。而且,这些宴会的主题一般也就是以吃饭的形式会友。气氛热烈,徐孝克经常端坐其中,连筷子都不拿。当然引起了陈顼的注意。

让陈顼对他更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件事,陈顼发现,虽然徐孝克每次宴会也不吃东西,但是他的桌子上的水果、菜肴也经常减少。陈顼纳闷,他几次宴会都仔细观察过徐孝克,从来不见他自己吃东西,那么这些菜肴又都去哪儿了呢。不能是自己长翅膀飞了吧。陈顼把这件事秘密的告知了中书舍人管斌,让他一起琢磨琢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管斌对这件事也是摸不着头脑,不过,想要弄明白也不是难事。陈顼派遣管斌一定要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陈顼还是一个重视实证调查的人,菜肴减少也不是什么大事,线条比较粗的皇帝估计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可是陈顼认为这件事背后必有蹊跷,于是派人调查。这一查才知道,徐孝克虽然自己不在朝会上面应酬,但是每逢散会,他都会将自己的那一份菜肴之中的水果挑出来,放在衣袋之中,打包带走。

这件事令管斌好生纳闷,如果是徐孝克喜欢吃水果,在宴会上尽情的吃就好了,他自己从来也不张嘴,却把水果都带走。这本来就是一件矛盾丛生的事。另外,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太体面的,徐孝克在朝为官风评很好,按说他没有必要做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啊。

身负皇命管斌必须把这件事调查清楚,他暗中查访,四处打听,终于知道了徐孝克家有老母,徐孝克是个大孝子,每有珍奇佳果,他都拿回家给妈妈吃。当然,他之所以这样贪朝廷的一点小便宜,也是因为他为官清贫,靠自己的俸禄,不能给母亲置办这些食品。

管斌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详细的告诉了陈宣帝。陈宣帝嗟叹良久。为了满足这位孝子的心愿,他特别宣告有司,凡是以后的宴会,徐孝克的那一份菜肴,他都可以带回家奉养老母,不必再偷偷摸摸了。这一段君臣之间的情意也是一段佳话。

149.乃们说,醉鬼真的能够处理朝政,执掌乾坤吗,反正我是不信。不过南史还就真的讲过这样一个奇人。据说他一月当有二十九日醉,可是胜于世人二十九日醒。孔顗,大明六年,任安陆王刘子绥后军长史。他每天醉生梦死,很少有清醒的时候。可是,酒鬼的脾气自然是不会好的。经常凌侮部下官员,以至于下人每天屏气凝神,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他不高兴,讨上一顿打。

这种蹑手蹑脚达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部下向他咨询意见,不呼前不敢前,不令去不敢去。可是即便是这样,他醒着的时候,处理政务还真是通晓明断,没有错漏。所以部下也就拿他没什么办法了,不仅是部下拿他没办法,就是皇帝陛下也要看他的脸色。孝武皇帝想见他的时候,都要专门命人算上一卦,看看孔大人今天是醉还是醒啊。

孔顗实际上不缺钱花,但是他家里又十分贫穷,就算是朝廷给他一点赏赐,都让他换酒喝了吧。他在同僚之间也十分不修边幅,每天你能看到的都是一副蓬头垢面,衣服丁零当啷的,简直就是个邋遢老头。他为官的三吴地区,附近都是富人,从上到下,从官员再到一般富商,都会修饰仪表,讲究气派。唯独是孔大人不以为意,郡内的富人经常暗自取笑他,当然他们只敢背后议论,孔大人虽然穿着破烂,为官还是很威严的,没几个人敢于给他找难堪。

孔顗自己一无所有,他的弟弟孔道存,表弟孔徽倒是很有钱,他们资产巨万,这些资产当然不能便宜外人,都要运回家才对。所以,趁着假期,他们二人就带着自己的金银细软,多达十几船,浩浩荡荡的回家了。孔顗得知这两个不肖的弟弟,居然在外贪墨了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就心生一计。

他来到江边,看着舳舻相接的货船,期期艾艾的对弟弟说:“我太穷了,比不得你们,这些东西还是给我吧。”他还挺想得开,自己不置办钱财,张嘴便要,可见胆识非同一般。不过,他好歹也是哥哥,既然大哥开口,弟弟们也不敢不给。只能是让船家把货船靠岸,准备让孔顗拉走。孔顗看到货船一一靠岸,登时变了脸色,一身正气的指责弟弟们:“你们这些人舔着脸混在士族之中,今天拉着这么多珍宝,是要改行做商人吗?”他没给弟弟们反应的时间,趁着他们打愣的功夫,就让人把财宝都烧了。

其实,我一直也存有一个疑问,比如说,孔大人处理这些财宝的方法。虽然他愤恨弟弟们专心经营家产,想给他们个教训,但是,那些锦彩杂段,金银玉器,并没有错,干什么把他们都毁掉呢。莫不如,都折成现钱,散给百姓们,不是更有用了吗。毁掉他们,有对谁有利呢,看着倒是挺潇洒的,实质上,并不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刘不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第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