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御史就是为了弹劾官员而存在的,到恰一听说这件事,就连忙找人查验此事,然后卯足了精神写了一封奏疏,内容是这个样子的:“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少妹,小妾的别称而已。这封奏疏萧衍拿在手中,犹如捧着热火盆。他爱惜刘孝绰的才华,本着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意愿,他将妹字改为姝字,也就是将刘孝绰的行为,说成是带着妹妹入住衙门,刘孝绰确实是有妹妹的,而且相当有才华,所以萧衍如此用心,都是为了保全刘孝绰的名声。

不过,即便是带着妹妹上任,丢下老母,那也是罪过一桩,所以刘孝绰还是被免了官。他怒不可遏,纠结自己家族中的各位在朝为官的弟弟,联名细数到恰不平事十件。将到恰骂的是狗血喷头,一无是处。真是打虎亲兄弟是也,人多力量大哈。可惜的是,这封洋洋洒洒,凝聚着刘氏一族心血精华的奏疏,呈到昭明太子那里,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萧统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他们都信奉着爱与和平的原则,于是,他连看都没看,就让下人把这封奏疏烧掉了。哎,如果他能够早点接了萧衍的班,说不定,南梁就不会遭受侯景之乱了。不过时事造人,谁让萧衍是历史上有名的超长待机的皇帝,而萧统没有熬过他爹呢。

刘孝绰一家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他们兄弟加起来七十来人,个个都是文章清雅之士,这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可谓满门均是书香之士。特别是他的三个妹妹,更是少有的文采飞扬的女子。第三妹嫁与徐勉的儿子,徐悱。可能正是那个徐勉向王泰推销不出去的儿子。

不过,现在看来,徐悱与刘氏感情甚笃,以至于徐悱死后,刘氏痛不欲生。徐勉作为当朝仆射,本来要起笔为儿子写一篇悼文。他还没有构思好,就得到了刘氏为夫君写的悼文,文辞凄美哀婉,读之让人不禁悲从中来。徐勉自从读了儿媳的悼文之后,叹服不已,自此再也不提为儿子写悼文之事了。

145.宋司空何尚之的孙子何点,为梁时著名的隐士。对于隐士,我国古代也是有褒贬不一的评价的,有的人认为,隐士不尚名利,淡泊处世,可堪称赞。也有人认为,隐士属于浪费资源。毕竟,这些能够青史留名的隐士,一般也是有点背景,才学也不一般的。这些人如果能够为国效力,说不定会大有作为。古代要求读书人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才是丈夫的作为,那么对于这些隐士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在修身层面上很有修为,其他的目标都弃之不顾了。

比如何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祖父何尚之,早早的就为他准备了婚事,何点弱冠之年就发誓,不婚娶、不仕宦。何尚之作为司空,他是不会听他的这一套的。他为何点强行娶了琅琊王氏。

我觉得何点在处理这件事上,十分的不妥。既然是笃志不娶,那就逃婚好了。比如写《文心雕龙》的刘勰,也是遁世人间,不过人家就要坚定多了,直接去当和尚了。而何点呢,拜堂成了亲之后,就与何尚之哭哭啼啼,何尚之见他如此这般,只能是随他去了。我为什么说他这样不妥呢,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对于女性婚嫁来说,束缚还是比较少的。如果何点实在是不愿意娶王氏,那么退婚也是可以的。王氏还可以另选他人,这并不违背当时的风俗。可是她与何点已经拜了堂,婚礼即成。那么就只能呆在何家,不能另嫁了。

而何点呢,这位号称隐士,他是不会与王氏有肌肤之亲的,对于琅琊王氏来说,这和朱安有什么区别,分明就是守活寡嘛。而且,何大人出身名门,即使不做官,仍然可以和三五好友,逍遥人间。可恨的是,他不是发誓要终身不娶的么,晚年居然娶了鲁国孔嗣之女。孔嗣据说也是一个有名的隐士,可谓与何点志同道合。

可惜,他妻子老王这时候不知道还在不在世,否则估计要气死。何点虽然结了婚,可是也不和妻子同房,居然另辟一室,即刻分居。世人都不知道何居士到底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

何点的脾气怪,他有时候也是很得罪人的,当时有个吴国张融,年少时因为一些过错被免了官,自此之后,也再不出仕,专思清谈。时常有些高尚的言论,在隐士的圈子很受欢迎。何点对他很是瞧不起,时常说他文章不行,都下根本没有人赏识他的文辞。哎,自己一摊子烂事,都说不清楚,还要跳出来挑事,可见何点为人还是很傲慢的。

针对何点的鄙视,张融绝不可能坐以待毙,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赠与何点,其中有一句便是:“惜哉何居士,薄暮构荒淫。”讥笑何点遁世之心并不坚定,老来倒是变出个老婆来,止增笑耳。何点虽然十分气愤,自此之后也没有释怀,但是居然也无法反驳,只能听之任之而已。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刘不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第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