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有个高平县的郗绍,写了一部晋中兴书,成书之日也是洋洋得意的四处炫耀。他把这本书数次拿给自己的朋友何法盛看,何法盛觉得他这本书确实写的很不错。欣赏之余居然有了其他的想法,他想把郗绍的这本书纳为己有。他是这样请求郗绍的:“爱卿早就已经位列贤达,不需要以此书获得更多的赞誉了。可是我是寒士出身,到现在还默默无闻。咱们往前追述,袁宏、干宝那一类人,都是依靠有著述,才能够青史留名。希望您能够把这本书让给我,让我也有点名气流于后世。”
你们看看他说的话,这个人根本就是三观不正啊,不管郗绍当时是已经多么有名,可是人家的智力成果凭什么让给你呢。若说是,你很贫困,作为朋友,可能能够时常周济一二,也就保你个衣食无忧得了。可是这文学作品,我相信任谁都不会让给别人的。人哪,追求功名利禄本没有什么错,可是也要堂堂正正,居然打起别人的主意,这样的人即便是有再大的名望,也照样让人看不起。而这郗绍大人,正是梁武帝萧衍的皇后郗徽之祖父,确实是当朝贵显,也不由得何法盛羡慕嫉妒恨呐。
不出所料,郗绍当然是不会同意将晋中兴书出让。不过,何法盛这时主意已定,他是一定要把这本书弄到手的。这两人之前是很相熟的,他知道郗绍自从是写好了这本书,就一直放在房间的书橱之中。一天,他趁着郗绍不在家,就径直来到他的书房中,将晋中兴书窃走。郗绍还家,发现书已经不见了,可惜,他居然没有准备副本,原本被何法盛偷了,他竟然无计可施。于是,当世流传的晋中兴书都打上的是何法盛的名字。真是让人有苦说不出啊。
131.古时候即便是贵族女性,她们的地位如何,日子过得怎么样,有的时候也和她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她们际遇的变动时常是不稳定的,不会像男子一般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基本上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都没什么改变,一直很稳定。这里发生了一件公主与驸马的离异事件,居然还牵扯上了一条人命,原因也是很莫名其妙的。
宋文帝时期有个酷吏,名叫赵伯符。他的父亲赵伦之是宋武帝的母弟,所以也是当朝的贵戚。赵伯符在文帝时期历任徐州刺史、兖州刺史。他为政苛爆,不仅是境内的百姓惧怕他,就连他手底下的小吏看见他都像是遇到了虎狼。不过他这样的性格也不是没有益处,不如说,有这样的酷吏在境内为官,他所在的州郡绝对是连盗匪都不敢接近的存在。
不过,外忧可避,内患难除。他后来调任丹阳尹,所在地的官民就没有那么好的耐性了。他的酷虐,使得境内之人不堪其命,要不就是叛逃到了北朝,要不然就是投水而死。境内大乱,真是生不如死。他的刀笔吏为文失了旨意,他就打了这人五十马鞭。
他的儿子赵倩,尚了文帝第四女海盐公主,两个人其实感情甚笃,这已很不容易。不过,有一次两个人开玩笑,一下子没注意,就动起手来。赵倩打了公主一巴掌,其实这是一起家庭纠纷,本是不该闹大的。如果是宋明帝刘彧,他肯定不会管的,毕竟他是绝对的男权主义者,老公打老婆这种事情,那是稀松平常。可是文帝刘义隆就不是这样的人了,他非常疼爱女儿,这公主挨了打的事情一传到他的耳朵里。他就勃然大怒,责令公主与驸马离婚。
其实在那个年代,公主离婚还是很常见的,也不见得就会把驸马一家怎么样。赵倩还没有如何,他的爹爹,那个以苛政著名的赵伯符居然害怕起来,而且这种惧怕,是与日俱增,每天担心刘义隆要处理他,疑神疑鬼,居然病死了。这件事实在是离奇,按说他这样的酷虐之人,应该胆大如牛才对,怎么会因为这点事就吓破了胆呢。而且刘义隆并不是残忍好杀戮的君主,也许也是赵伯符之前作孽太多,以至于老了老了心病作祟吧。
132.要说我国古代钱币流通最为出名的就是汉武帝时发行的五铢钱了。这五铢钱为什么能够如此稳定的在市场流通呢。那是因为他的钱币规范严整,规格统一,制作精良。铜钱这种货币,一定要有一定的质量。五铢钱正是便于流通又重量合理的钱币。五铢钱一直到隋朝还有流通,是官方认可的法定货币,可见他的合理性。
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动乱的时期,这种不稳定,不仅表现在战争频仍,也表现在经济制度的不稳定。这一点从货币的铸造上面就可以窥见一二。
这里就给大家讲一讲曾经在孝武帝刘骏年间进行的一次货币形制大讨论。宋文帝开铸四铢钱,形制和五铢钱差不多,由于用料比较费,所以民间盗铸基本无利可图,货币流通的数额很稳定。可是到了孝建年间,刘骏又想发行新的孝建四铢钱,这就在朝野之间引发了一场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