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颜延之这个人,为人怎么说呢,应该是不太好亲近的那种。元凶弑逆之后,让他做了光禄大夫。那时颜竣正在孝武帝刘骏的麾下效力,颇受刘骏的青睐。刘骏那些洋洋洒洒的檄文多是出自颜竣之手,不要怀疑,历史书中记载的很多皇帝的文字,多数都不是自己的文笔。有的皇帝军事起家,文化水平不高,例如刘裕,都是直接找人代笔。有的皇帝喜好文学,也爱附庸风雅,有事没事写点文章,比如杨广。不过他自己的文采并没有那么出众,所以写好的文章也要文臣润色,帮着修改一下,他有的时候也会模仿当时流行的文体写作。

元凶刘劭见到刘骏的檄书,看看也知道不是出自刘骏本人之手,毕竟都是亲兄弟,他的墨水有几斤几两,哥哥还是清楚的。他拿着檄书质问颜延之:“你说,这檄书是出自谁之手啊?”颜延之文辞出众,确实是文笔鉴定的权威人士。他将文书拿在手里,稍稍瞟了一眼,就自信满满的回答:“肯定是出自颜竣之手。”我说,颜大人,你和你儿子的关系到底是有多么差劲啊,他好歹也是你儿子,你这么痛快的就暴露目标,你是一点也没有替他着想啊。

另外,你现在是给刘劭干活,你儿子是给刘骏卖命,你俩是处于敌对阵营。你就不怕刘劭给你来个连坐,追究你老人家的责任。通过颜延之之后的说话,我认为,他确实是不怕的。他这么说,也是准备好了说辞的。刘劭见颜延之如此肯定,忍不住问他原因:“你怎么这么肯定是颜竣的文笔?”颜延之还认真的给刘劭解释了一下:“颜竣的笔体,臣不容不识。”

合着是从字体上面看出来的,也是,估计这檄书刘骏也就是看看,都不会照抄一份的,肯定都是颜竣写的,他署名而已。这刘劭就纳闷了:“诶,颜竣怎么可以这么讲话呢,他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吗?”这时,颜延之语重心长的安慰刘劭:“陛下想开一点,颜竣尚且不顾老父,他又怎么会为了陛下你着想呢?”颜竣这小子,明知道老爹在中央供职,居然还投靠刘骏,还写檄书,他就根本没有顾着老爹的死活啊。刘劭转念一想,也是啊,有道理,颜延之居然没有受到颜竣的影响,没有获罪,也真是不容易。

前面说了,颜延之的性格比较难接触。他的儿子既然是刘骏的起事功臣,刘骏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就权倾朝野。颜竣也经常资助父亲,毕竟他现在发达了嘛。可惜,他爹并不领情,凡是衣食供给,全不接受。院子还是那个院子,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平时上班也还是乘着那辆破牛车。颜竣既然是身份贵重了,这出行的排场必然不会小。每次在路上遇见儿子的车马仪仗,颜延之都要从旁躲避。恐怕对于儿子的铺张浪费,他也很有些意见。

123.被俘也要有个好心态

话说宋武帝刘裕的得力大将毛修之,从平洛阳,大功一件。所以等到刘裕到了洛阳城,就赐予毛修之两千万钱。这两千万钱是个什么概念呢,想当初刘裕的重臣刘敬宣嫁女儿,刘裕特别赐予其家三百万钱,杂彩千匹,这在当时就已经是很为人称道的重赏了。那么,毛修之的这两千万钱,可是大大刷新了武帝赏赐的记录。不过,古代的这些数字通常都有些夸大,我相信实际上毛修之领到的钱应该没有那么多。

时值桂阳公刘义真将要攻打长安,没想到被赫连勃勃得了个正着,战败奔逃。毛修之本来是要和刘义真会合的,可是却走丢了,没有碰上。这件事还不要紧,这互相寻找的路上,有一个比较险峻的小山凹,毛修之登上山坳,可能是想观察地形,再找找方向。没成想,就在这小山坳上面栽了跟头。

当时已经有一路军人投降了赫连勃勃,也登上了山坳,毛修之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人已经不是自己人了。这些投降的军人里面,有一个曾经被他惩罚过的。这人怀恨在心,以戟投掷,伤了毛修之的额头,他跌落山崖,被赫连氏俘获。不过,赫连氏的好景也不长,其子赫连昌被拓跋焘打败,俘获,毛修之就一起又被拓跋氏掳到了北魏。

毛修之虽然几经周折,不过,他在北魏算是安定下来了,作为俘虏,他的心态十分乐观。当年在洛阳,他就与嵩山的一个道士交情很好。如今在北魏,此道士又深得拓跋焘的信赖,于是在这个道士的庇护下,毛大人的性命无忧,得以迁入平城。他不仅是依靠别人的保护,在北魏过日子,自己也十分努力赢得拓跋焘的喜爱。

毛修之善制羊羹,他把这道菜推荐给了北魏尚书,尚书尝过后认为此羹乃是人间绝味。这样的好口福可不能一人独享,尚书又把此羹推荐给拓跋焘,拓跋焘也喜食此羹,立即提拔毛修之做了太官令。你看想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也是说不准哪种方法就能奏效。

毛修之一路高升,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他在朝廷的职位越来越高,地位越来越稳固。这时,刘宋又一名官员朱修之也不幸被俘,同样受到拓跋焘的宠信。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名叫修之的人,都是左右逢源,四处都混得开的。

作为同是南朝俘虏,此二人平时都有许多话说。一日,毛修之提起现在南朝都是谁在当家。朱修之回答:“殷景仁。”毛修之抚了抚胡须,哈哈大笑:“想昔日我在时,殷景仁还是娃娃呢。你说当我归罪之时,是不是殷景仁还要衣冠整齐的到城门前迎接我啊!”可见,其实他一直都记挂着南朝,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去,可是身在敌营,这份心意应是绝对不会轻易表露的。也就是在老乡面前提提罢了。

毛修之在南朝仍有亲人,可是他经年累月都不忍心询问家中的情况。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他终于忍不住了,登门拜访朱修之,朱修之详细的为他介绍了他南朝家人的近况。尤其是他的儿子毛元矫,朱修之对他是赞不绝口。

您的贤子毛元矫,颇能自处,当世之人对他都很称赞。毛修之听着自己儿子的消息,悲不自胜,连话都说不出,他直直的看着朱修之,最后仰天长叹:“呜呼!”自此之后,就再也不问亲人之事。

毛修之的这点心事是没什么人理会的,他身在北朝,却还时刻躺枪。这北朝流亡到南朝的人,也要给他泼点脏水。他们对宋文帝刘义隆说:“这毛修之经常哄骗拓跋焘侵边,不仅如此,他还教授拓跋焘中国礼仪,这北魏野人都要上岸变成文明人了,大王明鉴。”刘义隆又没有功夫到北朝亲自考察,听了这些话,不免对毛修之起了疑心。毕竟,他已经是被俘虏的人了,讨好拓跋焘,出卖南朝也是极有可能的。还是朱修之为他消除了疑虑。

毛修之虽然终身没有再回到南朝,但是朱修之却得到机会得以南奔。他回到南朝之后,发现刘义隆竟然怀疑起毛修之。急忙写了一封奏报,详细讲毛修之近年来在北朝的所作所为讲个明白,表明他绝无投靠北魏的企图,刘义隆这才释怀。虽说,毛大人还是惦念着南朝的家人,但是,男人终究还是男人。他在北朝也没闲着,畜养了好几个姬妾,所生男女甚多,所以各位不用担心他会郁郁寡欢。他于元嘉二十三年死于北魏。

在毛修之的故事之中,朱修之虽然是重要人物,但是对他的个人性格描写的不多。在他自己的列传之中,说他是个严于律己的清简之人,皇帝给的赏赐,只要是能推辞的就推辞,实在推不掉的,拿到手里也都分发给各个部下。你说这要是个当官的都是这副做派,皇帝陛下该有多高兴,每年节省多少赏赐啊,小金库满满的。

朱修之一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蛮族,凡是他去上任的地方,从来都是秋毫不犯,不仅是不侵占百姓的东西,他每次调任,都要把在任期间所花费的灯油、草料,一应消耗都折算成现银给百姓补偿。其实,我看他的为人和海瑞颇有几分相似,爱民如子,可惜对待自己的亲属就刻薄少恩。

这一类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少见的,而且也让人有几分害怕。他的姐姐,也住在乡里,饥寒交迫,生活的很不好。朱修之从来也不接济。当然他有的时候,也要去看望一下。他的姐姐真是憎恨他的这不闻不问的态度,于是就想出一个办法,想要刺激一下他,看他怎么办。

她看见弟弟来做客了,特意给他上了菜羹粗饭,想也知道肯定是比较寒酸的饭食。她心想,叫你也不管我,就让你看看我平时都吃些什么,哼,你看我都这样了,你还好意思不周济一下我吗。姐姐的脑内小剧场上演的很热闹,可是朱修之完全不为所动,他拿起碗筷,吧啦吧啦就把菜羹吃完了,末了,还甩下一句:“这就是贫家的好饭了!”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刘不其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南北朝奇葩小故事第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