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一天,谢氏家族集体出游,马车队伍浩浩荡荡的行进之中,正是分配谢灵运和谢瞻同乘一辆车子,这种事情不会这么巧,肯定是家人很有可能就是谢混亲自安排的。谢灵运刚一上车就开始老生常谈,滔滔不绝,颇有拳打镇关西,脚踩南霸天的气势。谢瞻就静静的看着他在那里唾沫横飞,等他说够了,就阴阴的来了一句:“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这一句话,就把咱们的灵运兄的话茬截住了,不仅是让谢灵运当场说不出话来,自此之后,谢大人再也不随便评论人物了。
那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之前说过,谢灵运的父亲谢瑍头脑不灵光,还早逝了,但是由于是世家子弟,也捞了一个秘书监的闲职。这时咱们之前就讲过的。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谢大人你的父亲也早亡了,别人还不知道在背后议论什么呢。这人哪,哪怕有一丁点的推己及人的习惯,也别总是随意议论他人才好啊。
他的小妾和人私通,他把*夫杀掉,尸体扔到河里了。为了给他隐瞒这件祸事,很多官员都被免官。而谢大人自己呢,反正他也不怎么上班,就当是废了吧。不过皇帝爱惜他的才华,倒是也没有诛杀他。在会稽郡,他也同样有一批自己的追随者,他们的行动常常是扰乱了地方的正常秩序。后来谢灵运就和会稽太守孟顗(yǐ)结了仇。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孟顗笃信佛法,勤勤恳恳,可是谢灵运却觉得他这样真是没用,所以很是瞧不起他。他出言讽刺孟顗:“得道还需有慧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我看你啊升天肯定在灵运之前,成佛估计要在灵运之后了。”人家又没招他,你说他是不是吃饱了撑的,这一下孟顗算是记恨上他了。谢灵运为人放荡不羁,想找他的麻烦还不容易嘛。
大家都是文人雅士,打架也不是要真刀真枪的,谢灵运起奏朝廷,想把会稽郡内的回中湖填了,变成自己的田地。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要求地方自行商议。这分田地的事情下派到了地方,地方上是谁说了算呢,自然是孟顗。孟顗怎么可能给他分田地呢,上表朝廷说谢灵运侵占百姓的良田,坚决不肯让步。谢灵运一看,回中湖不行,那就换一块地方,改要始宁县内的一个湖。可是始宁也是孟顗的管辖范围,换汤不换药,孟顗还是不肯,而且他来了一招更狠的。在城里加强了守备,向朝廷进言说谢灵运有异心。
这一下可是把谢大人惹急了,他呢为人虽然蛮横,但是确实没有谋反的心,他也赶紧给宋文帝写了一封信,详细陈述他的想法,表明自己绝对没有二心。宋文帝知道他不是造反的人,所以就把这件事按下了。既然你在会稽郡混不下去,那就给你调个别的地方。让他去了临川,更是给他加秩中两千石。你说这一下他钱也够花了,讨厌的人也看不见了,该老实了吧。
可是,谢大人恃才放旷,他在永嘉时是什么样,在临川就还是什么样。于是又被有司纠察,谢灵运眼见自己仕途不顺,还三番五次被人弹劾,心中不平,干脆把来抓他归案的郑望生抓了起来。还真的召集人马,造了反。这一下,没人栽赃他了,有司议论他按律当斩。宋文帝爱惜他的才华,只把他罪降一等,发配到广州了。
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觉得,到了今时今日一定是有人要致谢灵运于死地了。起因是有个秦郡将军叫宗齐受的,来到涂口这个地方。他发现路上有七个人聚在一起,胡言乱语,看起来就不是一般人。于是让人打好埋伏,把几个人一网打尽。
其中一个人名叫赵钦,据他供认,他同村有个叫薛道双的,曾经跟随谢灵运做事,去年九月听说谢大人因为犯事被徙往广州了。谢大人出钱让薛道双购买兵器铠甲,回乡召集健儿。等在谢灵运去广州的路上有个叫三江口的地方,劫取谢大人,然后共谋大业。小的们就按照薛道双的指示,聚集到一起,没想到没有追上谢大人。我们是又饿又累,只能是先沿路抢劫,再行计议。
有司将小民的供词呈到朝堂上,这次就是宋文帝也保不了谢大人了,他在广州被弃市。其实,我认为这件事情的证据并不是很可靠,毕竟没有正式缴获到兵器刀盾,而且也没有同谋者,只凭几个路人作证,怎么看起来都像是做的一个假案。不过,鉴于谢大人在朝中的人缘实在不怎么样,而且他也杀过人,最后有这样的下场也怨不得谁。
117.在刘劭弑父的事件中,当时宋文帝刘义隆的要臣江湛也不幸殒命,他的事迹也可以讲一讲。江湛是个清素之人,那时他已经是吏部尚书,相当于正部级干部,可是家里还是一贫如洗。其实他作为当朝大官,又是文帝的红人,有的是人迎来送往,赶着巴结他,可是他一概拒绝。可是他家本来也不是什么家境殷实的乡绅,所以是穷的叮当响,以至于发生了一件乐事。
既然是文帝重用的人才,必须要出席各种宫廷宴会活动,可是江大人穷啊。文帝来传召他参加某某宴会,他总是要推辞,称病不去。这不是他不愿意参加,而是他没办法出席。因为他老人家作为当朝大员,只有几件在家穿的澣衣,也就是浣衣,常服而已,根本没有合适的参加聚会的正式衣服,只能托病在家。借着称病的功夫,赶紧吩咐下人给他做一件合适的衣服,等到做好了,再出席宴会,江大人的官做的也是不容易。
更可笑的还在后面,江大人自己吃苦还不要紧,都是个人意愿不是,你们看像他穷成这个样子,是没有钱骑马了对吧,不过古代骑牛上朝的官员也是有不少的,江大人就是其中之一。可是人家当牛做马,每天驮着你上下班也挺不容易的,您好歹赏顿饱饭不是。可怜牛儿每天也是饥肠辘辘,两腿打晃的驮着江大人上班。这赶牛的看不下去了,就找大人要草料喂牛,你猜江大人迟疑片刻怎么回答,他捋了捋胡须,慷慨的说:“可与饮。”那意思就是说,这个草料我也没有啊,要不喝点水得了,这是要灌个水饱啊,太残忍了。
江大人和文帝长子也就是刘劭先前就有矛盾,文帝元嘉年间,想大举北伐,不过军事实力实在是不如北方,这失地没有收复,反倒是让人家打到了瓜步,瓜步是当时南北分界线上面的重要据点。北魏占了瓜步,也就有了谈判的筹码,他们要求刘宋出人和亲。
宋文帝想要成就一番宏图大业的企图破灭了,人也慌了手脚,北魏大使过来,他召集刘劭和各个大臣开会,商议对策,刘劭建议同意和亲,江湛执意,夷狄无信,去了也是白去。其实江湛的意见是正确的,这种逼和,刘宋占了下风,就是公主过去和亲,也是抢了你的人,地方也不会还给你。刘劭一听江湛的话,登时就火冒三丈,骂道:“我们的人都让他们俘虏了,你今天还有心情讲这种废话!”等到散了会,大家都走了,刘劭就让自己的侍卫,推搡江湛,左拉右拽之间,江大人几次都要摔倒。所以可见,刘劭本来就是个下手没有轻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