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季式不仅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表示自己真的不怕朝廷处罚,他让左右随从给司马消难上了枷锁,自己也上了一副,都是索脖子的那种。然后接着把酒斟满,让司马消难继续喝。他的这一番表现可是把司马消难吓坏了,你是喝酒呀还是玩儿命啊。我可惹不起,不就是喝酒吗,我接着喝好了,可别要我的命啊。于是,司马消难也换上了笑脸,继续喝下去了。高季式看见司马消难终于识趣了,命人将两人的枷锁除掉,又留了他一天。
当朝左仆射之子,高欢的女婿,黄门侍郎司马消难同志,居然毫无音信的失踪了两天两夜。一时之间,京城里是谣言四起,大家纷纷猜测,司马同志的去向。是遇害了,还是带着他老爹的小妾私奔了,这司马家就更是着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两天过后,酒足饭饱的高季式终于放了司马消难出城,大家这才知道了司马氏这两天的去处。
你们以为扣押朝廷重臣,会有什么惩罚,太天真了。高澄不仅没处罚他,估计还认为他的行为很有创意。他起奏了当时的名义魏帝,特地赏赐了他美酒数石,珍馐十车。不仅如此,为了让高季式玩儿的开心,他还特地叫上了朝廷中和高季式交好的大臣,一起到高家聚会,玩了个痛快。你说这上哪里说理去。
110.安德王高延宗是个大胖子,他在历史上的外形可是不怎么样,他是文襄皇帝高澄的第五个儿子,母亲为陈氏,曾经是魏广阳王家的**。由此可知,这位文襄皇帝也是个底线极其低下的人物。高延宗其实和他的父亲感情应该是比较淡薄的,他从小就是跟着高洋长大的。
这高洋可是相当喜爱他,高延宗已经十二岁了,高洋还让他骑在自己的肚子上,玩儿骑大马的游戏。高延宗玩儿够了,就抱起他,感叹道,可惜只有这么一个啊。这么一看,高洋应该还是很喜欢小孩的。也许他那个时候,脑子还是正常的吧。高洋又问他:“你想做个什么大王啊?”高延宗想了想回答,我要做卫天王。这高洋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封号,就询问了杨愔。杨愔捋了捋胡子,答道:“微臣也从没听过有这样的郡名,如果要给他个封号,可以使他安于德。”所以就取了安字和德字,封为安德王。
安德王小的时候可是个相当顽劣的孩子,甚至是和他的封号十分不符,他是很缺德的。他当了定州刺史,在城中的高楼上面大便,让下人在楼下面张嘴接着。你说他这干的都是什么事儿。这还只是一件,他呢还有奇招,曾经将蒸好的猪肉掺着人的粪便,让左右随从吃,谁要是迟疑,就抽他几鞭子。以至于我真是怀疑他们高家真的是有遗传性的精神疾病,他们发作的时间不同,但是脑子或多或少都是有点毛病的。
高洋宠溺他,不会责罚他的,可是其他人就不能放任不管了。高演是个老实人,他听说高延宗在地方就净干这些事,真是气的不行。派了酷吏赵道德到他的封地教育他。赵道德也不客气,见到高延宗,就打了他一百大板。后来又因为高延宗在受罚的时候,态度不端正,追加了三十板。可是即使这样,高延宗听话了吗,没有,这记吃不记打说的就是他,即使是酷吏拿他也没办法。
他在郡上的监狱,放出囚犯,然后用囚犯以身试刀,看看他的宝刀是不是锋利。眼看着他的行为就要偏离轨道,成为和高洋一样的残酷分子。居然就有人把他给制住了,你们猜这人是谁,居然是也不靠谱的高湛。高湛当了皇帝之后,虽然自己也是残忍不堪,但是侄子暴虐成这样,也是要管上一管的。高湛找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把他宠信的九个奸邪小人都杀了,眼看着没人和自己狼狈为奸了,高延宗居然改邪归正了。难道真是恶人尚需恶人磨吗。
111.我们今天看古代的官僚之间好像都是谦谦君子,风度翩翩,其实这古人的生活和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区别,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是处处都透着争斗的,有些争斗十分阴险,有些又十分可笑。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位既阴险又可笑的人物吧。
刘瑀,从小就很有才气,被宋文帝刘义隆所看重。派他到自己喜爱的皇子始兴王刘濬手下干活。本来这也是个大大的美差了,但是就是在始兴王手下,刘瑀心里仍旧不痛快。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件事情还真就怨不得别人,刘瑀有个心病,他就不喜欢别人比他强。你说这在朝为官的哪个不是有点能力的,高手如云,真是人外有人,在这种环境下,你还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病受。刘瑀谁也看不起,尤其是和他同在始兴王手下干活的顾迈。顾迈这个人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为人轻薄,可是很有才华,刘濬非常喜欢他,有什么事情都找他商量,可以说是亲王眼中的大红人了。
刘瑀心里看不起他,可是面子上还是尽心竭力的巴结他,不仅是他们两个人,就是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那都是蜜里调油。两家女眷之间的话,也毫无顾忌相互诉说。眼看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顾迈对刘瑀的信任也是越来越强。他就经常把刘濬和他说的一些私事,也说给刘瑀。知道的秘密多了,刘瑀也知道他的筹码是越来越沉了。
你们以为他这么悭吝的一个人是为了什么向顾迈频献殷勤的。且看他后来是怎么做的。
一日,始兴王大搞射猎活动,邀请了手下的大臣一起参加,因为是打猎,这大臣们也要换上射猎的专用服装,以便于自己也能上手打上两围。大家都齐聚之后,刘瑀忽然就看了看周围的随从,让他们把自己上朝的朝服送来。这顾迈看见他的行为,就奇怪了。“卿,你这是要做什么呀。”可怜他到现在还是蒙在鼓里。
刘瑀整了整衣服,正色说道:“你说主上以家人之礼待你,什么事情都和你说,你呢,居然毫不顾忌的向外泄露,这满朝文武还有谁不知道,我可是公家的人,这件事怎么能不禀告主上!”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什么正义的化身呢,这下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强忍着恶心,也要和顾迈搞好关系了吧。人家那是卧薪尝胆呢。都是为了今天的反戈一击能够正中要害啊。
这顾迈估计还没缓过神来呢,刘瑀就把这些事一五一十的和刘濬说了。刘宋家族的人,脾气大多不太好,听说自己的私话都被大臣传播了出来,当时就勃然大怒。这时候,什么感情好啊,亲如一家呀,都指不上了。他马上禀报了宋文帝刘义隆,把顾迈徙到广州去了。
他对邢子才说:“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儿不得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据说西周之前,我国的王位继承没有父死子继的这么个传统。在蒙昧的殷商统治时期,大多数的王位交接是兄终弟及,辅之以父死子继。高洋说的正是高殷恐怕是做不长皇帝之位,而且也无法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后人。
后来,刘大人来到了中央做官,依然是不改本色,左弹右压,只要是他能够找出毛病来的大臣被他弹劾了一个遍,这人无完人,哪有挑不出毛病的,鸡蛋里挑骨头吗。真是好不威风,一时之间,朝中人都很是惧怕他的笔杆子。真是笔杆子一摇,地动山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