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就这样,穆黄花成了高纬唯一的正牌皇后。

不得不说,陆令萱是真正的宫斗高手,不要说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爆的胡太后,就是传说中的甄嬛,也不一定是她的对手。

作为皇后的母亲(穆黄花是不认自己的生母的,其生母想见她都不肯见),之后陆令萱的权势更大了,其子穆提婆也更受重用,被加封为侍中、城阳王。

此外,恩幸集团的另两个头目高阿那肱和韩长鸾也分别担任了录尚书事和领军大将军这样的要职,他们两人和穆提婆被合称为三贵。

这三个人都是无德无能无耻之徒。详细点说就是:采花行,才华不行;品酒行,品德不行;打呼噜行,打仗不行;祸国殃民行,治国安民不行。

其中韩长鸾尤为仇视汉人,在和汉人大臣说话时往往瞪眼挥拳,像要吃人一样,动辄破口大骂:汉狗大不可耐,唯须杀之!

而皇帝高纬呢,除了对治国毫无兴趣外,对其他的很多东西都极有兴趣——文章诗词、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斗鸡走狗、吃喝玩乐,他全都十分在行。

他喜欢文学,于是祖珽投其所好,奏请设立了文林馆(相当于后世的翰林院),延揽了一大批文人才子,著名的有博陵人李德林(隋朝名臣,《北齐书》作者李百药之父)、琅琊人颜之推(《颜氏家训》作者)、河东人薛道衡、范阳人卢思道等。

他还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经自己作词作曲,创作了一首《无愁曲》,经常在宫中自弹自唱,并让数百人为其担任和声,场面极为宏大。百姓都称高纬为无愁天子。

但真的是无愁吗?

非也——此时的北齐帝国早已经是危机四伏了。

先看一下当时的周边局势。

北面的突厥正处在鼎盛时期,此时木杆可汗已死,其弟库头继承了汗位,是为佗钵可汗。当时北周与突厥交好,每年都要给突厥数万匹丝缎,而北齐也怕突厥人入侵,无数次送去大量礼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佗钵极为骄横,经常对下属说:有南面这两个孝顺的儿子,我怎么会贫穷呢!

不过,突厥人再怎么凶悍,要的也只是财物而已,但西面的北周和南面的陈朝要的可就远远不止于此。

北周武帝宇文邕志气高远,早有统一北方之意。

陈宣帝陈顼也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北伐,收复南朝原有的土地。

第十五章、兰陵王英雄末路

四十六、猛将萧摩诃

陈顼这个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不过有一件事倒是不得不提——他是中国历史上儿子最多的皇帝,总共生了四十二个儿子,一举扭转了陈家香火不旺、人口凋零的局面。

当然,作为一个有野心的男人,除了在生儿子上创造别人难以超越的记录,他更渴望在事业上创造别人难以超越的记录。

相比之前的梁朝,陈朝的版图要小很多——失去了西面的益州、荆州,北面的江淮地区,因此无论是陈蒨还是陈顼,都时刻想着要收复失地。

该西进还是北伐?

西进,陈顼也曾经做过努力——攻打过荆州,但最终无功而返。如今北周宇文邕刚亲政不久,政治清明,国势正盛,西进,显然难度很大。

北面呢,曾经强大的北齐,经过高湛、高纬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破坏,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当年高洋在的时候是可劲欺人,现在是人尽可欺;高洋在的时候,是别人根本不敢侵犯他,现在是他根本不敢冒犯别人。

陈顼开始谋划北伐。

正在这时,北周的使臣到了——宇文邕派大臣杜杲出使陈国,要求联合伐齐。

自负的陈顼要求北周割让樊(今湖北襄阳)、邓(河南邓州)二州,杜杲当然不肯答应,周陈联手的计划就此胎死腹中。

公元573年3月,陈顼出手了——他任命大将吴明彻为主帅,统兵十万,渡江北上,大举伐齐。

江淮一带原本就是南朝旧土,加之北齐在此地的赋税很高,很不得人心,因此陈朝大军进展顺利,连战连捷。

告急文书接连不断地传到北齐国都邺城。

高纬急忙召集群臣商议。

派谁去援救呢?

司空赵彦深和秘书监源文宗等人都认为应该委派王琳,理由很充足,王琳在南方作战多年,威名远扬,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而且他和陈氏向为死敌,绝对值得信任——王琳自从被陈文帝击败投奔北齐以来,只在寿阳短暂镇守了一段时间,就被召到邺城,一直赋闲在家。

但韩长鸾、高阿那肱等人却坚决不同意,他们一向反对汉人统兵,而王琳不仅是汉人,而且是外人,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让这样的人率军出征?

争论了整整十天,最后高纬总算作出了决策,派大将尉破胡、长孙洪略为主帅,率军救援淮南,王琳则作为顾问随军同行。

王琳认为陈军屡战屡胜,气势正盛,劝尉破胡不要急于出战,但尉破胡根本听不进去。

尉破胡的自信是有底气的,他手下有名为“苍头”、“犀角”、“大力”的多支特种部队,这些部队全都由体重九十公斤以上、抓举两百公斤以上、挺举两百五十公斤以上的大力士组成,战斗力极强。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云淡心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