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很久,看见敌军开始骚动,段韶下令,打开城门,精锐尽出,扑向城外的周突联军。
北齐军刚出城,突厥人就望风而逃,逃到了西山(今太原西山)。
杨忠气得眼睛都绿了,把皇帝宝贵的贞操都献出去了,花了这么昂贵的天价出场费,请来的寄以厚望的明星外援,却不肯上场比赛而坐在了看台上?
无奈,他只得指挥自己的部下迎战。
然而此时的北周军早已饥寒交迫,冻得手脚都僵硬了,饿得手脚都不听使唤了,怎么可能敌得过士气正盛的北齐军?
很快,北周军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眼见大势已去,杨忠只得下令撤兵,率残部经夏州(今陕西靖边)逃回北周国内。
突厥人也仓皇向北逃窜。
段韶则率军乘胜追击。
这一战,突厥人损失惨重,由于天气寒冷,大雪封山,缺乏草料,其战马大多冻病而死,最后突厥人只能把长矛截短作为拐杖,勉强撑着逃到了长城以北。
而北齐虽然获胜,损失也不小,晋阳以北七百余里,都被野蛮的突厥人洗劫一空,人畜无遗。
看到这里,各位一定和回军路上的杨忠一样,心里有个难解的疑问:南路的达奚武为什么没有能如期赶到晋阳呢?
因为达奚武在平阳受到了北齐大将斛律光的顽强阻击,根本无法前进一步。
当时电话网络都没有,通讯基本都靠走,所以信息不灵,对于杨忠败退的消息,达奚武毫不知情。
于是,斛律光写了一封信给达奚武:鸿鹤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于沮泽——鸿雁已经在高空翱翔,张网的还在观察着沼泽地的动静!
达奚武见信后心领神会,立即撤兵。
斛律光在后面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北周境内,俘获两千余人,凯旋而归。
随后他回到晋阳,面见皇帝。
高湛和斛律光是儿女亲家(斛律光的二女儿嫁给了太子高纬),因此两人关系颇为亲密,见到斛律光归来,高湛就好像在婆家受到欺负的小媳妇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忍不住抱着他的头痛哭不已,眼泪哗哗地流个不停——足可以浇五亩地或者冲二十五个厕所。
虽然此次凭借段韶和斛律光两大名将击退了北周军,但此次北周的入侵还是给高湛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北周军队竟然攻到了晋阳城下,这是东西分裂三十年来从来没发生的事!
之前每年冬天,作为天然国境线的黄河结冰,北周生怕北齐军过河攻击,就专门派人凿冰;从现在开始,情况开始反了过来,轮到北齐军在每年冬天凿冰了。
斛律光对国家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前人栽树,后人砍树。以前我们常有吞并关陇的志向,如今到了这样的地步,皇帝却依然沉迷于声色犬马!
三十三、窝里横窝外怂
不过高湛虽然沉迷声色,贪图享乐,但不得不说,他多少还是做了一点正事的。
比如齐律的制定。
这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高洋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决定以东魏的“麟趾格”为基础,重新制定更为规范完备的法律。只不过由于当时国家多事,没有来得及完成,后期高洋又变得喜怒无常,杀人无度,皇帝自己都带头不守法度,制定法律的事当然也就无法进行,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了。
高湛即位后,命赵郡王高睿领衔,负责组织人手把此事继续下去,在公元564年3月终于全部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这部齐律包括《律》十二篇,《令》四十卷,刑名则分为五种,死、流、刑、鞭、杖,每种又根据犯罪的轻重划分为不同的档次。
齐律在中国法律史上意义十分重大,它后来成为隋唐法律的蓝本,其中所列的重罪十条,又被称为十恶,因规定绝不赦免,便演变成了后来“十恶不赦”这一说法。
除此以外,高湛还对北魏孝文帝时就实行的均田制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当时的国情,也更加完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过,瑜不掩瑕,正如猪八戒的皮肤再白也掩盖不了面孔的猥琐,潘金莲的长相再美也洗白不了她远扬的臭名,高湛的这些功绩再大也抵消不了他犯下的错误。
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高湛还在做着另一件事——杀自己人,清除异己。
最先倒霉的是彭城王高浟(读yōu)。
他死得非常离奇,可以说超出了所有奇幻玄幻魔幻科幻小说的想象。
高浟是高欢的第五子,大尔朱氏所生,从小就聪明过人,成年后外放沧州、定州等地担任刺史,政绩斐然,尤其善于断案,因此威望极高,很得民心。
后来他调入京城,先后担任司空、尚书令、太师、录尚书事等要职。
按照史书的记载,高浟是这么死的:
大盗白子礼诈称是皇帝的使者,跑到高浟的住处,把他劫持,用刀逼着他去皇宫称帝,高浟不愧是国家的好领导,他坚贞不屈,宁死不从,于是被白子礼残忍地杀害。
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一个强盗,不远万里只身来到京城,毫无利己的动机,毫无职业的操守,不去抢劫钱财,而要莫名其妙地拥戴别人做皇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精神。
或者说,白子礼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