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作为皇帝,高演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他是个劳模,凡事事必躬亲,工作非常勤奋。
有大臣向他提意见:陛下管得太细了,不像天子,倒像个办事的小吏!
高演回答说:这个我也知道,但国家政事已经荒废很久了,我刚刚上任,不认真点怎么理得清呢?
在他的努力下,北齐的国势可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在军事上,高演也颇有建树。
他曾亲自率军征讨库莫奚,大获全胜,缴获牛羊七万头。
个人品德方面,高演的表现也令人称道——他对母亲娄昭君非常孝顺。
有一次,娄昭君生了病,他不顾皇帝的身份,衣不解带地在病榻前侍候,亲手端汤送药,直到四十几天后母亲痊愈为止,累得自己憔悴不堪,走路都走不稳。
高演也是个有抱负的人,他雄心勃勃,一心要消灭北周,统一北方,为此他特意向下属征求建议。
中庶子(太子属官)卢叔虎提出的策略是:凭借北齐的富强,和北周拼后勤,拼消耗。要以平阳(今山西临汾)为基地,逐步蚕食北周的河东之地,这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定能够取胜。
高演对这个建议极为赞赏。
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这个计划,高演就死了。
他的死与废帝高殷有关。
高殷退位后一直住在邺城。
有段时间,高演住在晋阳,有术士说邺城有天子气,这让高演很猜疑,这会不会应在高殷身上?
平秦王高归彦乘机劝他除掉高殷。
高归彦本是受高洋遗命辅佐高殷的四个顾命大臣之一,却反戈一击,帮助高演夺了高殷的帝位,毫无疑问,高殷最恨的就是他这个叛徒。万一高殷真的重新复位,自己一定没有好下场;即使高殷没有东山再起,如果他在皇帝或太后面前说自己的坏话,自己也没好果子吃。
总之,只要高殷不死,他就不放心。
听了高归彦的话,高演心里很矛盾。
在高演的眼里,高殷这个人,就好像掉在粪坑里的钱一样,留着呢,心里总是不舒服;扔掉呢,心里又有点不舍得。
但在高归彦的一再鼓动下,高演最终还是同意杀掉高殷,以绝后患。
高演随即下旨让留守邺城的高湛把高殷送到晋阳。
高殷刚到晋阳,高演就让使者给他赐了一杯毒酒,高殷向来胆小怕死,坚决不肯喝。
但到了这个地步,还想活命,当然是不可能的。
既然你不选择体面的死法,那就只能让你死得很难看。
于是,高殷就被活活掐死了。
高殷死后没多久,高演又后悔了——毕竟一年前高殷退位的时候,他曾对母亲娄昭君做出过承诺:绝对不会杀害高殷。
如果母亲问起来,该怎么回答呢?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从此他经常胡思乱想,有时甚至还产生了幻觉,恍惚中他似乎看到高洋带着杨愔、燕子献等人出现在面前,声称要找他报仇。
为了排遣自己胸中的郁闷,他去郊外打猎散心。
话说这一天呢,天气很好,万里无云,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
一只兔子在林中吃草,觉得味道很好,突然想到要好东西和老婆分享,便飞快地窜出草丛,跑回去报信。
正是这只兔子要了高演的命!
高演的坐骑被这只突然出现的兔子惊到了,一下子把他掀翻在地,导致他肋骨骨折。
儿子受了伤,母亲娄昭君当然要来探望。
交谈一番后,高演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问题:高殷现在怎么样了?
高演心中有愧,无言以对。
娄昭君连问几遍,高演都闪烁其词,不敢回答。
娄昭君一下子明白了怎么回事,不由得勃然大怒:肯定是被你杀掉了吧!你这个逆子,不听我的话,死了也活该!
随后她头也不回就走了。
也许是母亲娄昭君的责骂对他打击太大(《资治通鉴》的说法),也许是不断产生的幻觉对他折磨太狠(《北齐书》、《北史》的说法),也许是肋骨骨折后刺破了内脏导致内出血(我的说法,可能也是最科学的说法),也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高演的身体很快就不行了。
眼见自己时日无多,高演开始考虑后事。
由于太子高百年时年才6岁,生活都不能自理,朝政当然更不可能治理。为避免重蹈高殷的覆辙,他决定传位于弟弟长广王高湛,并且特意给高湛写了一封信:你要好好对待我儿子,千万不要学我!
几天后,高演去世,年仅27岁,死后谥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临死前,高演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
他在位时间太短,仅仅一年多,所以很难说他有多少文治武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个孝子,也是北齐几个成年的皇帝中唯一一个良心未泯的可以不被称为禽兽的人。
这里插播一下高演好友王晞的结局。
高演死后,高湛不喜欢王晞,经常训斥他,他却毫不在意,神态自若。此后他一直担任大鸿胪(主管礼仪)这一闲职,北齐灭亡后,周武帝任其为太子谏议大夫,后来他在隋朝开皇年间去世,享年71岁。
王晞的生平可以用这句“菜根谭”里的名言来概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