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护毒死明帝,使他在短短三年中完成了弑君帽子戏法(先后杀害了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三个皇帝),他也因此被称为“史上第一屠龙刀”。
对一个权臣来说,也许杀一个普通百姓并不难,难的是杀大臣,更难的是杀亲王,最难的是杀皇帝,最最难的是杀两个皇帝,最最最难的是杀三个皇帝,最最最最难的是要在三年内连杀三个皇帝!
但宇文护做到了。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只有他一个人做到。
这个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也永远不会被打破。
宇文毓死后的第二天,按照其遗诏,18岁的宇文邕登上了帝位,是为北周武帝。
宇文邕是宇文毓的四弟,年幼时就非常聪明,据说宇文泰曾夸赞他说:成吾志者,此儿也!
宇文毓对他的评价则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他这个人话不多,但只要一开口,就能说到点子上!
这样一个人当了皇帝,宇文护当然是不放心的。
其实他本想在宇文毓死后立他年幼的儿子继位的,以方便他继续把持朝政,万万没想到宇文毓居然会在死前搞了这么一个遗诏!
他打定了主意,如果宇文邕也和宇文毓一样不听自己的话,就毫不犹豫地干掉他!反正已经杀了三个皇帝了,也不在乎多杀一个!
但宇文邕登基后的表现却让人大感意外。
一上任,宇文邕就主动加封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把军国大事统统交给宇文护处理,自己从不过问。
宇文护自然乐得大包大揽,事无巨细,都由他决断,宇文邕只是负责签字盖章而已。
在宇文护面前,宇文邕的表现总是特别谦恭,诚惶诚恐的,仿佛憋着屁不敢放一样。
比如两人一起去见太后,宇文护每次都是坐着,宇文邕却总是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
不过宇文护对宇文邕依然怀有戒心,暗地里还是十分戒备——他这会不会是装出来的呢?
但有一件事的发生,却让他对宇文邕彻底放了心。
公元563年正月,宇文邕去原州(今宁夏固原)视察,当天晚上就因急事匆匆返回了长安。
随行的人们都十分不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梁国公侯莫陈崇悄悄对亲信说:我以前听算命的人说过,晋国公(宇文护)熬不过今年。这次皇上连夜回京,肯定是晋国公死了。
很快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
但这次侯莫陈崇显然判断错了犯了大错,宇文护身体健康得很,这次宇文邕只是有其他的紧急事务才连夜赶回长安。
该如何处理散布谣言的元老重臣侯莫陈崇?
宇文邕的选择是马上在大殿召集群臣,当面对侯莫陈崇严加斥责,侯莫陈崇惶恐不已,赶紧谢罪。
仅仅谢罪,当然是不够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宇文护:侯莫陈崇身为国家重臣,却妖言惑众,该如何处置?
宇文邕:他的生命轻于鸿毛,您的声名重于泰山。
宇文护笑了。
当天夜里,宇文护就派兵包围了侯莫陈崇的宅邸,逼令其自杀。
侯莫陈崇是北周开国元老,西魏八柱国之一,此时担任大司徒,位高权重,是北周国内仅次于大冢宰宇文护的二号人物,也是当时唯一可以与宇文护相抗衡的人。
但宇文邕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弃侯莫陈崇。
通过这件事,宇文护得出了一个定论:吸取了两个兄长的教训,宇文邕算是学乖了,他不敢和自己作对。这家伙是个软得不能再软的软蛋,孬得不能再孬的孬种,窝囊得不能再窝囊的窝囊废,听话得不能再听话的标准傀儡。
他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侯莫陈崇死了,宇文邕又这么听话,他感觉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已经没人可以撼动,可以玩弄朝政于指掌之中,现在他要的是决胜于千里之外。
于是他开始把眼光投向北齐。
三十、一只兔子引发的血案
北齐这两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前面说过,高演于公元560年8月废掉高殷登上帝位,即位后他封妻子元氏为皇后,嫡子高百年为太子。
高演能有今天,他的好友王晞功不可没。
没想到在高演当了皇帝后,两人的关系却变得日渐疏远——王晞故意和高演保持距离,他不想给人留下皇帝亲信的印象。
但对于高演来说,王晞已经是居家旅行必备,碰到任何问题,不管是生理心理地理物理推理伦理,他都希望听到王晞的建议。
看不到王晞,高演就像老烟鬼手里拿着烟却找不到打火机一样的难受。
不管王晞怎么避他躲他,他都要找到他缠住他。
因此,高演敕令王晞和另外两名大臣在每天公务结束后,到宫中和他一起讨论礼乐、官职、赋税等各种有关治国的问题。
后来他还想任命王晞为侍中,但一向淡泊名利的王晞坚决推辞不受,他很有自知之明:我性格懒散,难以承受繁重的工作。
最后高演只能授予他太子太傅的头衔——既然不肯当宰相,就做太子的老师吧,这样你必须经常入宫,我也能经常见到你。
王晞无奈只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