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太后最疼这个儿子,可是她也没有办法,只好终日以泪洗面。
高洋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母亲心情差。
看到太后这样悲伤,他只好让步,亲自去慰问高演,对他说:你别绝食了,我把王晞放出来还给你。
这招果然有用,看到好友王晞归来,高演喜不自胜,很快就恢复了进食。
没过多久,高演看高洋闹得实在不像话,又看不下去了,打算再次劝谏。
王晞竭力阻止: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懂得弯腰。殿下您千万不要硬来。别再去劝了,指望皇帝戒酒,就和指望沙漠里没有沙子、冰山上没有冰一样——绝无可能!
但强烈的责任心让高演怎么可能闭口?
后来他实在忍不住,又一次苦劝二哥戒酒,结果高洋恼羞成怒,命人把他按倒在地,自己亲手抄起木杖,对高演劈头盖脸地乱打了一通,幸亏他打了几十下后,酒劲上来醉倒了,高演这才免于一死。
也许高洋这次真的是对高演动了杀心——每次看到这个弟弟,因沉迷酒色而身体每况愈下的高洋总是会联想到太子高殷。
自己死后,柔弱的高殷能镇得住这个强悍的六叔吗?
高殷是高洋的长子,皇后李祖娥所生。他喜好儒学,举止斯文,高洋却很看不惯,经常对别人说:这个儿子的性格完全不像我,像个汉人!
为了培养儿子的胆量,有一次高洋递给儿子一把刀,要高殷亲手砍掉一个死囚的头。
高殷紧张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但迫于父亲的淫威,他只好闭着眼睛,一边默默地念叨着: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我神经比较大,不怕不怕不怕啦……
一边鼓起勇气拿起了刀。
然而他哆哆嗦嗦地连砍了几十次,却根本无法砍断犯人的头颅——头虽然没断,但我估计这个犯人此时早已经吓死了!
看见儿子这个怂样,高洋彻底失去了耐心,便用马鞭把儿子结结实实地揍了一顿。
没想到受了这次惊吓之后,高殷竟然落下了口吃的毛病,变成了结巴。
这下好了,别说是杀人,连骂人都不利索了。
高洋对儿子非常失望,这样一个懦弱的人在这样一个乱世怎么可能主宰天下,号令群雄!
有一次他甚至在宴会上公开说:太子软得像一块咀嚼很久的口香糖,恐怕无法承担社稷重任,看来我以后还得传位于常山王高演啊!
杨愔等人连忙规劝,他才止了口。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无节制的酒色掏空了高洋,刚到而立之年的他精尽力疲,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无法进食。
对自己身后的事,他非常担心,他觉得如果高演是老虎的话,那高殷就是宠物,根本就不是高演的对手。
他忧心忡忡地对李后说:人都有一死,我死不足惜。让我放心不下的是正道(高殷的字)年幼,我怕有人会夺去他的皇位!
临死前,他为儿子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叫来高演,对他说:如果你要夺皇位的话,随你便,但请不要杀我的儿子。
高演连忙不停地磕头,发誓自己一定会效忠高殷。
公元559年10月,年仅31岁的高洋离开了人世。
纵观高洋的一生,完全可以称为极品——少年时他把忍做到了极致,晚年时他把禽兽做到了极致。
他的皇帝生涯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的高洋锋芒毕露,晚期的高洋禽兽不如;
早期的高洋英明神武,晚期的高洋罄竹难书;
早期的高洋雄才大略,晚期的高洋荒唐暴虐;
早期的高洋神勇无比,晚期的高洋神志不清;
早期的高洋豪言壮语,晚期的高洋胡言乱语……
总而言之,晚期的高洋是早期的高洋的反义词。
同样的一个人身上居然有这么大的反差,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
为什么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史书上把它归结于酒精的危害。但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归结为理想的破灭,目标的失去。
没有目标指引的人,就像方向盘失灵的汽车一样,任你有再好的发动机,再大的马力,再先进的变速箱,再扎实的底盘,也只能是个失去控制、疯狂乱撞的祸害——就和高洋一样。
高洋死后谥文宣,庙号显祖。
发丧的时候,文武百官中除了杨愔一人痛哭流涕外,其他人几乎没有一个流泪的。
虽然他们嘴里似乎都在不停地干嚎:苍天没眼啊,英明的皇帝你怎么死得这么早!
但也许他们的心里却在不停地痛骂:苍天没眼啊,混账的畜生你怎么死得这么晚!
二十八、二王政变
根据高洋的遗诏,尚书令开封王杨愔、领军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颐四人担任辅政大臣,辅佐15岁的太子高殷即位。
这四人都是高洋的亲信,高归彦掌握禁军,杨愔等三人控制朝政。
高演则被排除在外。
他威望很高,又是皇叔,杨愔将其视为对皇帝高殷的最大威胁——因为他知道,让美女嫉妒的女人一定是极有魅力的女人,让高洋忌惮的男人一定是极度危险的男人。
在高殷即位后不久,他就把高演晋升为太傅,高湛晋升为太尉,这两个职位虽然尊崇却都是虚职,就和黄金做的菜刀一样——高贵却不实用,只能做个摆设。
高演从此不能再过问政事,但他的内心自然很是不甘。
有一次,他对好友王晞说:其实我真的不在乎什么权力,现在这样也挺好。
这当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人往往言不由衷,说自己清廉的往往很贪财,说自己不在乎的往往很在乎,说自己不担心的往往很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