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魏将军叔孙建从滑台向西增援,与大将奚斤合兵一处,攻打虎牢城。虎牢被围困已有二百多天,没有一天不在作战,守城的精锐士卒几乎全部战死,而北魏围城军却越增越多。北魏军已摧毁了虎牢的外城。刘宋守将毛德祖又构筑了三层内城用来抵御,北魏再摧毁其中二城。毛德祖只保持最后一城,日夜奋战,守城的将士不能睡眠,眼睛都长疮。毛德祖与士卒们恩义相结,始终团结一心。这时,檀道济驻军湖陆,豫州刺史刘粹驻军项城,龙骧将军沈叔驻军高桥,都畏惧北魏兵强势盛,不敢前来救援。二十一日北魏军挖地道,宣泄虎牢城里的井水,井深四十丈,山势高峻陡峭,守军无法阻止魏军挖掘。城中开始缺水,人马干渴倦乏,受伤的人已流不出鲜血,再加上饥饿和瘟疫,守军难以坚持下去。北魏军仍然发动急迫的强攻。二十三日,城破。将士们想要保护毛德祖突围,毛德祖说:“我发誓与此城一同毁灭,大义所在,我不能使城陷而我仍然生存。”拓跋嗣传令攻城将士:“碰上毛德祖,必须生擒。”北魏将军、代郡人豆代田俘虏了毛德祖,呈献给拓跋嗣。毛祖德被俘之后宁死不屈,于公元729年死去,时年六十五岁。刘宋其他将领在虎牢城中的,也都被魏军生擒,唯独参军范道基率领二百人突围,返回江南。北魏南征士卒因伤战死,或是水土不服,死于瘟疫的,也有十分之二三。

奚斤等完全占领了刘宋的司州、兖州、豫州所属各郡县,设置地方官安抚治理。拓跋嗣命将军周几镇守河南,河南人安于北魏的统治。至此北魏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地区。

总之,这次南征,北魏的收效是巨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回来后,拓跋嗣一病不起。十一月初六,抢救无效,在平城去世,享年32岁。太子拓跋焘不再是代理皇帝,从国家副主席升格为主席,正式登基,大赦天下。

201401  17

@杯水观澜

拓跋嗣从17岁当上皇帝到公元423年驾崩,总共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了14年。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拓展疆土,励精图治,给儿子开创了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留下了一个良好运转的领导集团,当然崔浩同志更是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崔浩官至左光禄大夫(一种官制的级别),拓跋焘因为崔浩精通儒家经典,对于朝廷制度和各级机构的功能,尤其熟悉。因此,他下令,凡是朝廷礼仪典章、军国诏令,全由他负责,拓跋焘对于崔浩的倚重超过其他人,逐渐引起不满的声音。

子不语怪力乱神。崔浩作为儒学大家,对待个人信仰问题上,他处理有所欠缺,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你不喜欢,就不能干涉别人喜欢。他不喜欢老子、庄子的著作,说:“这些都是虚妄、矫情的学说,和人情世态不大切近。老聃研究礼仪,是孔丘尊为老师的人,怎么竟然写出败坏礼教的著作,而搞乱先古圣王的治世之道呢!”崔浩尤其不信佛教,说:“为什么要崇拜这个胡人的神!”

一朝天子一朝臣。拓跋焘即位后,崔浩还处于权力中枢,这就妨碍了别人的升迁。拓跋焘左右亲信大臣常常攻击崔浩;耳边风听多了,拓跋焘不得已,只好命崔浩保留公爵,返回私宅。保留他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因为他素知崔浩的贤明智慧,朝廷凡是发生争议,出现疑难问题,拓跋焘总是要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

从主要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后,有了闲暇崔浩又研究修身养性的方法,因为他有修身养性的先天优势,他肤洁白细腻,如同美妇,这么优越的条件不好好利用简直就是糟蹋了。当然得研究怎么好好保养了,否则,面皮黑得像泥鳅,粗的能磨刀,再有钱的女人也没兴趣精心修饰,没用的,爹娘给的,除非回炉另造。早年间,我没少吃猪大油和羊油,遇冷凝固后的猪油羊油就是凝脂,那个柔软,细腻,温润,洁白,非见过不能详述。真正肤如凝脂的皮肤其实少见。特别是大面积的让你看见,更别说有幸摸一把了。有一厨师,前些年夏天带着儿子来我单位,十一二的一个小胖墩,五官不必说,但就那个皮肤,还是让我震撼,全身洁白细腻,一点瑕疵都没有(当然人家穿着裤衩)。我摸着他的后背,开玩笑感叹着对他妈说,哎,这么好的皮肤长在你儿子身上,可惜了了....同时我有很邪恶地想,这要是一女孩,不说别的,单凭这凝脂般的肌肤,搁到天上人间,头牌也非他莫属....

虽然崔浩不喜欢老庄学说,但是既然研究修身养性,那黄老之术自然是少不了的,这时,一个叫寇谦之的老道引起的崔浩的兴趣——或者说老道故意让崔浩对自己有兴趣。

寇谦之,祖籍昌平,说起来还是北京人氏,后迁居陕西。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耐人寻味的是,寇谦之从小对升官发财不感兴趣,倒是经常琢磨怎样成仙得道,白日飞升。年纪不大,就在家鼓捣炼丹修道,边炼边吃,边吃边炼。倒腾了几年,白花花的银子花了不少,仙丹也吃了了几簸箕,一点没见成效。修仙闭门造车不成,名师指点才是正道。他决定外出寻仙访道,上哪去呢?天下名山僧占多,牛鼻子老道也占了不少,可能仙人大多躲在山上。寇谦之决定随家里的一个叫成公兴的仆人出门寻仙访道。他们先去了华山,没见到仙人,但采了不知什么高热量的水果,吃了长久不饿。光解决不饿的问题不行呀,他俩一商量,又去了嵩山,因为嵩山是皇帝祭祀之地,上天和人间交往的桥梁,总不能没有个把仙人吧?

也不知寇谦之到底见没见爱到仙人,反正他在嵩山一住就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修炼真没白忙活,不说道行多深,只是往人面前一站,那一副道貎岸然的气派,仙风飘然的神韵,就教人觉得膝盖就发软,恨不得立马趴下磕头。

有了好的产品,下一步就是开发市场,进一步打开销路了,最后让自己产品的市场最大化。寇谦之又和门人弟子做起了市场开发业务员。寇谦之先做了自我包装,自称曾经见过老子降临人世,老子命令他继承张道陵的法统,担任天师,并传授辟谷之术,即不进饮食和飞腾升空的法术,以及符咒《科戒》二十卷,命他重新清理整顿道教。后来,又遇见了神人李谱文,据说是老子的玄孙,授以《图真经》六十余卷,命他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又传授天宫静轮之法,其中有几篇还是出自李谱文的手笔。

早期的市场开发都挺难的,各种宗教的传播都是这样。天师道的传播有别于基督教先从下层平民甚至奴隶中传播,那个进度太慢,安全系数也低,闹不好就提前殉教了。再说,象天师道这种东东,在百姓中开发也有一定难度,它不仅需要有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信仰这个的成本太高。就像现在,家里要是不趁个几百上千万的都不好意思说信佛。猪蹄禳田,你只拿枣核那么大的苹果供养佛祖,他保佑你才怪呢。君不见国朝的王林大师,出入王府的非富即贵,普通人见上一面都难。

所以,开发市场得先从高层打开突破口。寇谦之把这本书呈献给北魏国主拓跋焘。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不信的,就有信的。但寇谦之的理论很符合崔浩的胃口,崔浩把寇谦之当作老师尊奉,追随他学习法术,并且上疏皇帝赞扬寇谦之,他说:“臣曾经听说,圣明的君王接受天命,上天必定有祥瑞相应。《河图》、《洛书》都是象虫子一样的古文字,不象今天,人神面对,手书笔迹十分清晰,辞意深奥奇妙,自古以来,无与伦比。怎么可以因世俗的顾虑,忽视上天的旨意!臣感到恐惧。”

听说自己受命于天,拓跋焘大喜,命令谒者携带璧玉、绸缎、猪牛羊祭祀嵩山,并迎接寇谦之在山中修炼的弟子到平城,表示崇奉天师,宣场道法,遍告天下周知。于是,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设坛,坛高五层,朝廷供经道士一百二十人衣股饮食,每月道场设置厨房,供给膳食,与会的有数千人。当时很多道士的待遇标准甚至超过国家公务员。寇谦之终于把自己和自己的产品成功地推销出去,自己当上了北魏的国师,甚至拓跋焘连年号也改成具有道教色彩的太平真君。寇谦之的成功离不开崔浩的助推,但也为崔浩后来的灾祸埋下隐患......

2014 01 17  (待续)

比诸葛亮,张良还神的谋略奇人——崔》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杯水观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比诸葛亮,张良还神的谋略奇人——崔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