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
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担纲主角儿的是博克麾下的中央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实力雄厚,下辖2个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群,共31个步兵师、7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3个警备师和9个装甲师。再加上补充给该集团军群的61个炮兵营,还有后方的陆军司令部预备队,总兵力就达到了150余万人。
德军的开路先锋装甲师拥有1925辆坦克,其中先进的三号坦克585辆(包括指挥塔克65辆),四号坦克259辆,实力相当不错。
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有以下一些:
1.以南、北两翼的强大集团实施突击,击溃驻防在白俄罗斯的苏军,接下来沿着明斯克南北两侧快速推进,一举占领斯摩棱斯克;
2.完成上述目标后,各快速兵团应与北方集团群协同,消灭在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地区的苏军。
中央集团军群的当面之敌是巴甫洛夫指挥的苏军西方方面军,该方面军下辖44个师,加上协防的西北方面军第11集团军的兵力,共有54个师,其中坦克师有12个,摩托化师有6个。总兵力80余万人。
苏军西方方面军的坦克师一共有坦克2201辆,加上其他部队支援过来的坦克,一共有290辆,乍一看苏军坦克的数量比德军还多,还是很强大的嘛!
可惜的是,这些坦克中保养良好、随时可以拉出来作战的仅有470辆,其它坦克的性能很不稳定。这个所谓的性能不稳定指的是,没有经过良好保养的坦克前往战场时,说不定半路上就会抛锚,当场罢工。
虽然苏军可以随时拉出来作战的坦克只有可怜巴巴的470辆,但是好在这些坦克中有383辆性能优异,火力和防护力远胜德军坦克的T—34坦克和KV坦克,所以苏军坦克部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说完陆军方面的对比,我还是交代一下空军方面的情况,我们知道苏联西部国境的空军遭到重创,整个苏联西部的天空暂时属于德国空军。
而高射炮防空部队方面,德军几乎不需要防空,苏军西方方面军的高射炮部队开战时正好在明斯克集训,没办法支援前线,这就意味着苏军西方方面军在作战时既不能指望空军的协助,也没办法依靠防空部队抵挡德国空军的袭击。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德军的主攻方向上,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占据着兵力和兵器上的优势,而除了这些优势之外,德军还占据着地形上的优势。
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出发地段,也就是德占波兰地区北部地区和东普鲁士南部地区对面,苏联的比亚韦斯托克地区正好嵌入德国的势力范围中,形成了一个长100公里、宽200公里的突出部。
这种地形实在是适合打两翼合围的包围战,德军的战略正是对防守在比亚韦斯托克的苏军重兵置之不理,沿着突出部的两翼进攻,切断突出部苏军的后路,打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6月22日凌晨3点45分,霍特麾下第3装甲集群在施特劳斯麾下第9集团军的协助下,自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以北的苏瓦乌基地区出击,直指明斯克。
不得不说,这支德军选的进攻地段非常不错,该地段正好处于苏军西北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结合部。
在如何抵挡德军部队的问题上,库兹涅佐夫认为,这个苏瓦乌基地区属于西方方面军的防区,用不着他管,而巴甫洛夫却认为,进攻苏瓦乌基地区的德军应该由西北方面军来对付,不该他管。
库兹涅佐夫和巴甫洛夫都认为正在苏瓦乌基进攻的德军应该由对方来管,而他们又并未就此问题进行讨论,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正在苏瓦乌基地区进攻的德军几乎没人搭理。
德军发起进攻时,防守苏瓦乌基地区的部队是莫洛佐夫麾下西北方面军第11集团军的3个师,总兵力只有区区3万人。而进攻他们的德军光兵力就有24万。
战壕里的苏军士兵们首先遭到对面德军炮兵的一顿猛炸,接着又看到密密麻麻的德军坦克和跟在后面的步兵。
一些苏军士兵看了看战场形势,算了算敌我力量的对比,毅然作出了明智的决定——马上逃跑。
突破苏德边境之后,德军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兵分两路,其中第3装甲集群在考纳斯以南60公里处渡过涅曼何,对苏军西方和西北方面军侧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德军第9集团军专线东南,向哥罗德诺发起了一个辅助攻势。该集团军进攻的时候,一路上没有遭到任何阻击,这让斯特劳斯感到莫名其妙,他觉得苏联人实在是态度不端正,他的部队已然打进了苏联境内,苏军竟然一点儿表示都没有,他不知道苏联人到底在搞什么鬼。
直到上午8点,梅茨麾下第9集团军第8军才碰上前来阻击的苏军西方方面军第3集团军第56师。
施特劳斯见苏联人终于来了,马上就命令部队展开攻击。战斗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什么重火力支持的苏军,被德军的炮兵、空军和步兵联合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