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个,且听下回分解。

外强中干的苏军

我们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之前,苏军在西部国境配属有430多万部队,飞机6200多架,坦克13000多辆。而苏军对面的德军,只拥有250多万人,飞机3600多架,坦克3400多辆。

单纯从数量上来看,苏军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已经多年不曾上过战场的斯大林想当然地认为,军队的战斗力=军队人数+部队人数。只要苏军的人数和装备数量比德军多,苏军一定赢,德军一定输。

很显然,总书记的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在现代化战争中,人数多,装备多的部队未必就强,要知道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因素多着呢。

在我看来,军队的战斗力=兵员人数+官兵知识水平+常规装备+技术装备+作训水平+高层战略战术+基层指挥+后勤支持+作战意志+作战经验。

下面,就让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对1941年6月22日之前的苏军和德军来一个对比,以便我们了解为什么数量远远少于苏军的德军,会把苏军打得落花流水。

首先,部队人数和装备数量上面,我们通过数字就可以直观地发现,苏军在这方面远远比德军强,这是苏联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决定的,这没啥好说的。

第二,官兵知识水平方面。

我前面说过,德国的前身普鲁士自从总是被拿破仑欺负之后,便痛下决心,厉行改革,在全普鲁士(后来是全德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这使得德国人的受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比如毛奇就曾经对普军为何能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军作过评价,他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已经奠定了!”

德国的优质教育,为德国军队输送了大量具有一定学识的兵员,这些德国官兵可以很快掌握技术兵器的特点,灵活的使用它们。

除此之外,德国官兵对战略战术的领悟能力相当强,这促使他们可以灵活地使用他们的兵器进行各种类型的协同作战。

反观苏联方面,苏联继承的是沙皇俄国的衣钵。沙俄时期,受教育是一少部分有钱又有闲的人才能享受的事情,占沙俄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上都是文盲。

苏俄(后来是苏联)建立以后,前3年打内战,没有精力搞教育,耽搁了。1920年代至1935年,虽然搞起了义务教育,但是提倡在劳动中学习,结果大家伙基本上都在搞劳动,学习没怎么搞,教育质量相当低下。

直到1935年以后,苏联的教育才算步入正轨,不过截止1941年为止,当时苏联社会上起中流砥柱作用的那拨人受教育程度还是不高。

既然苏联朋友们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掌握技术兵器的特点,灵活地使用这些兵器协同作战,以及领悟战略战术方面,自然就赶不上德军。

说到教育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说一下。在苏联这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是主体民族,俄语当然是官方语言,但除了俄罗斯人之外,其他民族基本上都学习自己本族的语言,而苏联政府也没有强制要求所有的民族学习俄语。

这就导致很多交流方面的问题,比如说,苏军在1940年组建机械化军之后,坦克数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大量的坦克兵。

好在苏联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当丰富,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一纸征召令,马上就把坦克兵给凑齐了。

这些新坦克兵进入部队学习如何操纵和使用坦克时,却遇到一些麻烦。当时,坦克兵们来自五湖四海,由多个民族组成,他们中的很多人只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不会讲俄语。

这下俄罗斯族的教官们就犯难了,他们无论多么努力地讲解,那些坦克兵学员们常常是一脸痴呆,不明所以。

如此情况下,俄罗斯族教官们吃不住了,他们纷纷打报告向上级申诉,他们说很多学员同志听不懂俄语,他们实在是没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教会他们使用坦克。

针对此种情况,红军摩托化与装甲车辆局负责人费得连科曾于1940年12月,在红军干部会议上指出:“我军坦克部队的人员来自24个民族,其中至少有15个民族的同志不懂俄语,我们很难在规定的限期内教会他们驾驶坦克。更不用说向他们讲解坦克结构和无限电台的操作技术。我并不是反对党的民族政策,但我认为有必要强化他们的俄语教学,至少要让他们具备读写俄语的能力。而且我建议,配属到坦克部队的成员,其民族成分应该尽量简化。”

费得连科说出了红军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红军高层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红军在扩张,各个地方都差人,无法单独满足坦克部队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族的坦克教员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使用一切手段,教那些不懂俄语的战士们学习如何开坦克,以及如何使用坦克进行作战。

结合苏联的情况,再看看我们中国,至少这一点儿上面,我们的教育部工作做得还不错,全国56个民族,至少都会说汉语。

第三,常规武器方面。

在常规武器上,我不想多说,我只想说苏军与德军相比,不落下风。

第四,技术装备方面。

技术装备在现代化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抗战初期,我国军民虽然众志成城,满怀抗日救国的壮志,却因为缺少飞机、坦克和大炮等技术装备,被鬼子打得很惨。

还好斯大林和苏军高层明白技术装备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在和平时期,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提高技术装备的产量,来武装红军。

鉴于苏军和德军都是陆军强国,所以我在介绍苏德两国技术装备时,就着重介绍一下他们的陆军和空军装备。

说起德国陆军,它的中流砥柱,破敌利器毫无疑问是装甲部队。在前面德军闪击西欧的时候,我介绍过德军的装甲部队,那个时候,德军拥有Ⅰ号、Ⅱ号、Ⅲ号、Ⅳ号、捷克造35t,以及捷克造38t等型号的坦克,除此之外还有与坦克的功能极为相似,但主要担负支援步兵进攻的突击炮。

在1941年6月22日之前,德军的装甲部队所拥有的坦克型号还是那几种,只是在数量上有些变化。

法兰西战役时,Ⅰ号和Ⅱ号坦克是数量最多的,Ⅲ号、Ⅳ号、捷克造35t和38t较少。

在进攻苏联时,防护力和火力更强的Ⅲ号和Ⅳ号坦克的数量大大增加,德军的装甲力量得到了加强。

1941年6月22日前德军坦克及突击炮一览表

型号可出勤修理中总计6月份新接收数量

Ⅰ号877 245 1112

Ⅱ号1074 45 1119 15

Ⅲ号喷火坦克85  85

Ⅲ号坦克(37毫米火炮)23581316

Ⅲ号坦克(50毫米火炮)1090231113133

Ⅳ号坦克5724161338

捷克造35t18711198

捷克造38t75425779

轻型指挥坦克141

中型指挥坦克189

突击炮(Ⅲ号A——E型)377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