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苏联人说来说去,无非是想表达:“关于德国想要进攻苏联的谣言,完全是无稽之谈。”他们甚至还自我安慰说,德军将部队从巴尔干调往苏联边界这件事“同苏德关系无关”。
舒伦堡还是按照柏林的指示,一个劲儿说那当然,苏德之间的盟友关系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是柏林一再强调过的。
尽管德国政府反复要求舒伦堡尽力维系苏德关系,但是他们自己却根本没有用心来做这件事。这不,苏联塔斯社在6月14日晚上发表声明后,柏林方面没有任何回应,他们选择了沉默。
斯大林见德国人没有对苏联的声明作出任何回答,他意识到德国人可能真的要跟苏联翻脸了,他满含忧虑地对手下说道:“看来,我们与希特勒的战争无法避免了。”
到了这个地步,斯大林终于认识到苏德之间终有一战,不过他始终还是固执地认为,希特勒在没有解决英国之前,绝对不敢全力进攻苏联。
所以,斯大林判断德国人所谓的进攻,只不过是一种显示力量的策略而已,目的无外乎是警告苏联不要染指芬兰、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半岛。我的意思是说,斯大林认为德国人指挥派遣少量兵力搞军事摩擦,不会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有鉴于此,斯大林决心采取以下步骤,首先他授意国防人民委员会先对苏军进行动员。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接到斯大林的指示后,当即于6月14日晚间下发训令,要求西部国境各军区在6月25日以前必须将指挥机关转入野战指挥所。
6月19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又下令对机场等重要军事设施进行伪装。至6月21日,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苏军已经在东线部署了300多万一线兵力。
所有这些苏军部队,只需斯大林一声令下,就可以领取弹药、燃料和补给,从集结地域开往预设工事,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与苏联的防御举措相对应的是,希特勒也在搞最后的动员行动。
6月14日,希特勒把经过精心挑选的,即将参加东线战役的军官们召集到德国总理府来开会。
会上,元首给他的手下们打气,并再次强调这场战争的意义,他说,他必须进攻苏联,因为苏联的沦亡会迫使英国“屈服”。
除此之外,元首还特别强调,对苏联人绝对不能仁慈,要残酷地镇压他们。这些信奉上帝的基督徒们尽管觉得希特勒对付苏联人的手段过于惨无人道,不过,他们并未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因为这么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元首似乎并不认为苏联是一个棘手的敌人,他将苏联视为一个一击就倒国家。德国的将领们结合苏芬战争中苏联的“优异”表现,也非常乐观地相信胜利将会很快到来。
众将领一致认为,至多3个月,苏联便会屈膝投降。但布劳希奇却对此表示高度怀疑,陆军总司令预计,在“最多经过四星期”的主要战役之后,战争将会演变成扫荡战。
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难得与布劳希奇的意见保持了一致,他表示,他完全同意总司令的观点。
曾经受命制定对苏作战计划的瓦尔利蒙更大胆地预计,苏联人根本就无法抵抗4个星期,只要德军进攻苏联,俄国巨人就会像一个猪小肚一样,“一捅就破”。
6月17日,希特勒发出了最后一个信号,再次确定攻击苏联的日期是6月22日。处于东线漫长战线上的德军,以及德国仆从军的部队,当即开始做最后的准备。
6月18日,德军145个师已在东线展开。
6月21日,苏联西部国境的部队发现对面的德军拆除了铁丝网,有时甚至不时听到坦克的轰鸣声。
到了这个地步,斯大林在积极布置防务的同时,还是没有放弃通过外交努力,来避免苏德冲突。
由于斯大林实在是不清楚希特勒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进攻苏联,所以他决定派遣莫洛托夫去会见舒伦堡,他交给莫洛托夫的任务是,无论如何要搞清楚德国人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决定攻打苏联。
如果莫洛托夫能够从舒伦堡那里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斯大林或许会很愿意跟德国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他可以放弃对芬兰和巴尔干的任何要求,甚至还可以放弃波罗的海三国。反正这些地皮在德国被击败之后,肯定还是会被苏联揣进荷包嘛!
莫洛托夫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9点半钟将舒伦堡召至克林姆林宫,他对德国大使说,德国飞机最近频频侵犯边境,他已经指示苏联驻柏林大使提请里宾特洛甫注意这些行动。
在这之后,他又转而谈到他最关心的问题,他说:“有若干迹象表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不满。甚至有谣言说,德苏之间即将发生战争。苏联政府不能了解德国不满的原因,如果您能够把造成德苏关系紧张的原因告诉我,我将不胜感激!”
舒伦堡当然不知道德军将要进攻苏联,而且即便舒伦堡知道元首进攻苏联的核心意图,他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毕竟元首是想将苏联人统统赶到乌拉尔山以东去,这种要求苏联人肯定不会接受。
所以,德国大使只能回复称:“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相关的情报。”莫洛托夫见舒伦堡不肯说出实情,还以为他有意敷衍,也就不再强求。
1941年6月22日零点30分,有个德国下士,因为打死了一名军官,害怕被处决,便越过前线向苏军投降。这名德国士兵透露,德军将于22日拂晓发动进攻。
边境上的苏军得到这个情报后,不敢怠慢,他们马上就把这个情报至莫斯科,且看领导们作何处置。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在接到前线的情报后,立即向斯大林做了汇报。斯大林觉得此事事关重大,便下令将苏联政治局全体委员、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以及苏联第一副参谋长杜瓦丁等军政高层人员召至克林姆林宫开会。
会上,铁木辛哥向斯大林详细介绍了西部地区的种种征召,他非常笃定的说那个德国士兵所言非虚,德国人即将对苏联发动进攻。
斯大林沉思许久之后,终于命令朱可夫起草“第1号总军事委员令”,他要求苏联西部各军区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根据这个命令,苏军各支部队将隐蔽占领早已构筑好的防御阵地,飞机将从贮存机场转移到野战机场并进行伪装,城市和重要目标进行灯火管制。
此时距离德军最后发起进攻的时间,已经不足2个小时了,由于红军的通讯联络系统极为糟糕,除了已经有所准备的红军海军之外,各军区根本来不及执行,或者干脆根本就没有收到这个命令。
毫无疑问,红军即将遭到当时综合排名世界第一的德国军队的打击,尽管斯大林也不得不承认德军的确很强,但他还是认为苏军完全可以应付德军。这我们从他在6月22日当天一再发布命令,让苏军对来犯德军发动反击就可以看得出来。
那么,斯大林所寄予厚望的那支有500多万之众的苏军部队,是否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样,能够应付强大的德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