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苏联如果想要免于德国的侵略,或者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抵挡住德国的攻势以后,还能反攻德国,他就必须让苏联快速武装起来,至少得让苏军的兵力和装备在数量上超越德国。

斯大林打定主意之后,马上就命令手下们展开行动!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辖的红军总参谋部于1941年2月12日着手制定一项动员计划,该计划名为“第23号动员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要点是征募新的兵员,扩充红军人数,并且给这些部队配属足够的技术兵器,使之能与德军抗衡。根据新计划,红军的动员计划将分为公开和秘密两个渠道。

其中公开动员工作将由最高苏维埃直接组织实施,根据国防人民委员令,红军将在动员令发布之日起30日内完成预备役动员、民用汽车、牵引器材和马屁的征用工作。

而保密工作则以各军区为单位,根据苏联政府下达的特别命令,以“大规模集中培训”的代号秘密实施。

整个苏联国土上最重要的西部国境卫戍部队的动员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包括114个师,西部国境所有的要塞地区,85%的防空兵力,75%以上的航空兵力,所有空降兵部队和最高统帅部下辖的34个炮兵团。

所有这些部队将在德军发动入侵后2——6个小时内进入战斗状态,处于和平时期缩编状态的步兵师、坦克师和机械化师将根据动员令接受25%——30%的补充兵力和器材,从而快速转化为战时编制。

第二阶段的动员工作,对应的是战略预备队在动员令发布的之日起2——3日内完成战斗准备工作,以便随时驰援前线。

在苏联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努力下,截至1941年6月,红军共编有303个师,其中包括198个步兵师、61个坦克师、31个机械化师和13个骑兵师。

这些部队一共拥有兵员520多万人,飞机6200多架,坦克13000多辆。乍一看这些数字,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军事力量比德国人强的多,他认为德国人此时必然不敢招惹苏联。

斯大林还在想着,等希特勒打完英国,回头一看,苏联已经强大到令他无法想象的地步,到时候,只要他斯大林一声令下,苏军甚至可以将红旗一直插到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

就这样,斯大林一边积蓄力量,一边继续应付希特勒,让苏联保持中立。但一些小道消息却令斯大林感到不安,这些消息有鼻子有眼的显示:德军极有可能在苏联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本来按照常理来讲,希特勒的确不应该在还没有跟英国分出胜负之前去招惹苏联,但是,来自四面八法,各种渠道的,关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却不但汇入克林姆林宫,面对着这些消息,斯大林又作何反应呢?

第五节“鸵鸟”斯大林

1941春季,纳粹德国将百万大军陆续调往苏德边境、芬兰、罗马尼亚和巴尔干半岛。

种种迹象显示,希特勒似乎要对苏联采取军事行动,但克里姆林宫的主人斯大林,却并不认为德国的做派是发动进攻的前奏。

斯大林始终认为希特勒没有胆子在解决英国之前对苏联发动进攻,因为他猜想希特勒理应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失败,就是因为两线作战。

1941年春季,尽管纳粹德国在北非和巴尔干连连获胜,英国人节节败退,但是斯大林并不认为希特勒已经赢得了战争。

150多年以来,俄国人一直将大英帝国视作魔鬼。它运用高超的外交技巧,以及世界第一的海军困死了拿破仑,联合法国和日本,将沙俄吃的死死的。

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人总是能够笑到最后,除了美国独立战争之外,英国没有打输过任何一场重要的战争。

斯大林认为,英国本土虽然被德军飞机炸得一片狼藉,但是英国的海军还在,工业基础还在,其资源是纳粹德国无法比拟的,而且英国还可以得到美国的支持。

正是因为斯大林有这样的判断,他才决定如果条件允许,就与英国和美国联手,一起荡平德国,甚至更夸张一点儿,还有日本。

斯大林认为,既然英国如此强大,德国在结束对英战争之前,希特勒肯定会多多依仗苏联,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有英国这个强敌在牵制德国,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英国海军封锁德国之后,德国不得不在经济上依靠苏联来输血。

在德国发动西线战役,以及与英国在大西洋、北非、地中海和巴尔干鏖战的时候,苏联将大量的石油、粮食、木材等资源运往德国。

有的时候,苏联甚至还要充当代理人的角色,将从外国购买的橡胶等德国极度稀缺、而苏联也不出产的资源卖给德国。

斯大林由此判断,希特勒有求于苏联,他必然不敢得罪苏联,所以他决定趁着德国无暇东顾的机会,赶紧得点儿好处。

本来,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规定,苏联的势力范围是芬兰、波罗的海三国和巴尔干半岛,这个势力范围的意思是,苏联可以把这些国家变成保护国,但是不能把这些国家变成苏联的省份。

但斯大林却认为,保护国还是赶不上直接占领那么顺心,所以他趁着德军在西线跟英法打生打死的机会,打算直接发兵进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罗马尼亚的比萨利比亚。后来,斯大林本来还打算把芬兰也捏进手里,却因为芬兰人太扎手而作罢。

再后来,斯大林为了控制住黑海和爱琴海,还打算染指土耳其,并且联合保加利亚来占领希腊。

最终,斯大林由于担心英国出面干预而不得不放弃他对土耳其和希腊的领土要求,不过斯大林的胃口由此可见一斑。

1940年3月份,苏芬战争刚刚结束,斯大林连忙就把部队调往其西部国境,他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镇住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让它们乖乖地把领土交出来;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恰当的时机攻击德国。

到了1940年6月份,法国眼看着就要失败的时候,斯大林急忙派人前往波罗的海三国和比萨利比亚,将上述地区完全改造成苏维埃。

此时,布置在苏德边境地区苏军的任务就不再是进攻德国,而是保持存在,吓唬德国,以便斯大林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希特勒在收拾完法国后,回过头来才发现斯大林相当不地道,他没跟德国打招呼就擅自把波罗第三国给占领了,要知道,立陶宛这个国家里面还有一部分地皮原则上是要划给德国的呢?

德国外交部当然会对此提出抗议,斯大林却根本就不予理睬,他认为苏联的谈判地位比德国强得多,他不需要理会德国人无聊的聒噪。

斯大林授意莫洛托夫在访问柏林时重点谈谈芬兰、土耳其、巴尔干半岛的问题,他对上述地区显然非常有兴趣,而且他信心满满地认为德国人现在有求于他,必然会慎重考虑他的要求。

结果,斯大林显然打错了算盘,希特勒根本就不吃斯大林这一套。我们知道元首是出了名的硬汉,向来吃软不吃硬,而且他自出道以来,一直都是他用武力威胁别人,现在斯大林居然敢在元首面前玩儿这一套,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1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