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斯大林并不知道他的工业是不靠谱的,因为他自己不清楚,也没有任何人敢把这个观点表达出来。

在苏联的工业化取得长足进步的时候,苏联原本的强项农业却在大踏步后退。我前面说过,斯大林搞工业化的时候,强力推行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推行的结果是农民生产不积极,粮食产量很低,但苏联政府还是按照理论上丰年的产量来征收粮食,这就导致农民手里的粮食仅仅只能糊口。

这种情况下,导致苏联农民手里普遍没有余粮。要是苏联风调雨顺,粮食产量足够多,苏联农民的生存不成问题。

可问题是,1933年,苏联西部,具体点说是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发生了旱灾,粮食进一步减产。

于是,饥荒如期而至。饥荒来了,自然就要赈灾。这件事,就算在万恶的中国旧社会,封建帝王们都会干的。

那么,斯大林同志他是否赈灾了呢?他当然有所表示,他调派粮食,运往俄罗斯西部地区和乌克兰。

不过,斯大林优先赈济的是俄罗斯人,至于乌克兰人嘛,他并不放在心上。这是因为斯大林是个“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向来认为俄罗斯人是苏联境内的第一等民族,应该得到更多照顾。

另外,为了惩罚乌克兰人抗拒“集体农庄”的推行,他给乌克兰的粮食远远少于给俄罗斯人的,这导致了历史上有名的“乌克兰大饥荒”。

斯大林如此虐待乌克兰人,试问他们怎能不讨厌斯大林和苏联,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苏德战争初期,乌克兰人会如此热烈地欢迎德国“解放军”。

就这样,苏联在斯大林的统治下,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不考虑质量的前提下,至少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前三,很是风光。

随着苏联实力的步步上升,斯大林的野心也像一个气球般越吹越大,当希特勒在欧洲四处点火的时候,他蛰伏在东欧,静静地观察着时局,随时准备出击,为苏联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1939年8月份,当时元首决心削平不听话的波兰。斯大林认识到机会来了,他立马授意莫洛托夫与德国人洽谈合作事宜,这为他带来了一张前往中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通行证。

斯大林在确定德国人不会向苏联下手的前提下,决定先收复祖宗的基业,曾经属于沙俄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罗马尼亚在一战后割占的比萨拉比亚和1920年被波兰割去的领土。

上述地皮,虽然在从前是沙俄的固有领土,但是现在所有权却是其它国家,斯大林的想法是,乘着希特勒无暇东顾的大好时机,赶紧用最小的代价把这些地皮给抢回来。

苏联人抢地皮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他们无外乎是派遣外交人员拿着最后通牒给波罗的海三国政府,并说在战争时期,为了保障苏联的国土安全以及上述国家的安全,上述三国最好允许苏联派兵驻扎。

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们当然不乐意了,不过,苏联人说的很明白,如果不答应他们的“合理”要求,他们就要采取“非常”手段。

当时德国正跟英法对战,没空搭理东欧,苏联一家独大,没有谁能够制约它。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苏军进驻。

罗马尼亚的遭遇也跟波罗的海三国差不多,苏联方面口气相当强硬的表示,罗马尼亚必须限期把比萨拉比亚地区交出来,不然就要它好看。

当时罗马尼亚的大靠山英国远在千里之外,对罗马尼亚爱莫能助。罗马尼亚人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忍痛把比萨拉比亚地区(今摩尔多瓦)交还给苏联。

以后,就是因为罗马尼亚跟苏联之间结下了这么一个大梁子,安东内斯库元帅才愿意派兵协助德国攻打苏联。

就这样,苏联人通过陈兵边境,并施加威胁,成功地把波罗的海三国和比萨拉比亚收入囊中,但他们在向芬兰提出驻军的要求时,却遭到断然的拒绝。

苏联人的品性芬兰人心里是有数的,如果同意苏军进入芬兰,那么要不了多久,芬兰***就会夺取政权,将芬兰变成苏联的又一个加盟共和国。

芬兰的实际统治者曼纳海姆元帅认为如果答应苏联的要求,芬兰必然尸骨无存。所以,他决定先集合队伍抵挡苏军的进攻,然后再借助其它仇视苏联的大国的力量来制约苏联,保障自身的安全。

苏联方面见芬兰人如此硬气,就决定给他们一点儿颜色瞧瞧。斯大林授意苏联军队在苏芬边境制造一点儿事端,为苏联方面找到入侵芬兰的合理借口。

军队方面对斯大林的指示心领神会,他们立即自导自演了一场边境炮击事件,并一口咬定芬兰人无端炮击苏联,致使苏军士兵遭受到伤亡。

苏联方面立即抓住这个借口,于1939年11月派遣20万大军,2000辆战车,1000多架飞机前去进攻芬兰。

当时,斯大林认为苏军进攻芬兰就像杀鸡使用屠龙刀,分分钟就能搞定。可现实却是,芬兰军队依托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茂密的森林和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硬是表演了一把小鸡搏老鹰,把诺大个苏联整的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这就么地,一场在苏联领导层看来只需几个星期就能搞定的战役,演变成一场古典式的攻坚战,苏军久攻不克。

不过,芬兰虽然可以取得短暂的胜利,却也无法跟苏联拼消耗战,曼纳海姆元帅不得不考虑向苏联求和。

斯大林见芬兰有些扎手,也就不再惦记着吞并芬兰,而是改为从芬兰割占一部分地皮,将苏联西北部的过境线向芬兰一侧推移,得到一部分拱卫列宁格勒的缓冲地带。

而芬兰方面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仅仅过了一年,芬兰就又在德国支持下和苏联爆发了持续的战争。

苏芬战争结束之后,斯大林开始把他的目光转向西欧。那里战云密布,德军和反德盟军在西线对峙,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斯大林打算借着这个有利时机,为自己的扩张行动做准备。

1940年3月期间,斯大林此时正在心里劈劈啪啪地打着小算盘,这位实用主义者在想着如何才能使用最小的代价,为苏联获取最大的利益。

斯大林这个时候的想法是这样的,前面他好心好意,想联合英法,还有波兰,在纳粹德国的威胁还不大的时候,一举荡平德国。

但是,波兰人不信任苏联,英法也希望德国与苏联火并,所以斯大林无奈之下,只好先跟希特勒握手言和,先得点儿彩头再说。

现在,形势不同了。斯大林万万没想到德军居然如此生猛,还不到3个星期,就底定波兰。而英法居然不再姑息德国,选择跟德国交战,而且是真刀真枪的开仗。

德国和盟军在挪威打得不可开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英法这次的确是态度相当端正地跟德国死磕。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1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