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信的开头部分,并无什么特色,赫斯无外乎是强调英德和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此,元首不以为意,真正是他大吃一惊的是接下来的几段话。

赫斯说:“我的元首,当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到了英国。”看到这里的时候,希特勒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失声大喊:“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他已经飞到英国去了!”

元首的声音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楼上楼下的人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他在大喊一声,先抒发一阵震惊之情之后,继续读信。

信中,赫斯表示,他此行的目的是推动元首与英国的联盟,而他之所以要秘密行事,是因为他明白希特勒一定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在最后,赫斯说:“我的元首,如果这项计划失败,我承认,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命运与我作对,此事也不至于为您和德国带来致命的后果,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否认一切责任。就说我疯了。”

希特勒完整地看完信之后,并没有考虑赫斯采取的这个步骤是否能收到效果。他首先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英国人就会知道堂堂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居然自己驾驶飞机飞到了英国。

也许赫斯自己认为他是一名和平使者,但是在普通的德国民众看来,他在英德两国交战之际飞往苏格兰,更像是一个叛逃者。

而德国的盟友意大利人和日本人,虽然未必会相信赫斯有意叛逃,却也会私下嘀咕,赫斯是否有可能身负希特勒的密令,与英国人单独媾和,撇下他们不管。

知道内情的德国官兵是否会因为“英德和谈”这件事,而丧失斗志,不愿意继续攻打苏联。还有,赫斯是否已经泄露“巴巴罗萨”计划?让德国的准备付之流水。

总之,赫斯飞往英国这件事,对德国百害而无一益,希特勒必须想出一个妥善的方案,来抵消赫斯出逃时间所带来的政治影响。

元首当即发布消息,把手下们召至他的别墅,共商对策。

待得大家陆续到齐,希特勒首先把事情的原委说出来,然后询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王牌飞行员、空军将军乌德特,赫斯驾驶Me——110飞机能否飞往苏格兰。

乌德特并不知道赫斯的飞机挂有副油箱,他根据经验,笃定道:“飞不到的,因为它(Me——110)的航程有限。”

听到这个答案,元首似乎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喃喃自语道:“真希望他掉入大海!”

元首与众人与众人商议一番,便根据赫斯掉入北海淹死这个假设,来对赫斯的行为进行定性。

他们发布的公告显示,德国副元首赫斯违反了元首的命令,驾驶飞机出走失踪,估计飞机已经坠毁。赫斯留下的一封信表明,他本人已经有神经错乱的迹象,所以他的行为是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

远在英国的赫斯并不知道他的行为给他的伙伴们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他此时正与汉密尔顿公爵谈判。

赫斯向英国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还顺势提出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提案,他对汉密尔顿公爵说,他是在执行一项“人道使命”,德国元首并不想打败英国,而是希望停止战斗”。

汉密尔顿随后把赫斯到来的消息告诉了丘吉尔。丘吉尔对赫斯的所谓和平使命毫无兴趣,他反而认为或许可以从这个级别比较高的纳粹分子身上搞到一些秘密情报。

丘吉尔派遣曾在英国驻柏林大使馆工作的艾冯.寇克派特里克爵士,会同汉密尔顿公爵一道,询问赫斯德国是否正在积极准备入侵苏联。

赫斯回复道:“现在流传的关于希特勒正在考虑早日向俄国发动进攻的谣言,是毫无根据的”。他强调说,希特勒所需要的是与英国媾和。

他扯谎说,他此行是获得希特勒的批准的,目的在于说服英国的相关人士,既然英国打不赢这场战争,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现在就讲和。

英国人深知在不能用刑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问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的。丘吉尔认为赫斯虽则身份尊崇,但毫无用处,他于是便下令将赫斯当做战俘关起来。

赫斯的奇幻英伦之旅就此结束,他的行为并未给英国和德国带来和平,反而给希特勒带来无穷的麻烦。

英国人在德国人发布赫斯失踪的文告几个小时以后,宣布赫斯已经抵达英格兰,但是赫斯在英格兰干了什么,却只字不提。丘吉尔的意思是,让德国人动动脑子,自己去猜。

这下,希特勒及其手下们心里总算是有底了,赫斯终究还是没死,居然顺利抵达英国。接下来,他们的任务是如何才能编造出一个有说服力的故事,来向民众解释德国副元首的荒诞行为。

经过讨论,新的对外公告被拟定出来。公告中,德国人首先承认副元首赫斯的确已经在英国着陆,另一方面,又花大力气对赫斯的行为进行解释。

德国所有的媒体,都开足火力揭露赫斯的精神问题。它们众口一词地说,赫斯是一个神志不清的、神经错乱的、头脑糊涂的理想主义者,他的脑海里一直充斥着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而造成的幻觉。

德国人民经过媒体的循循善诱,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副元首是个间歇性神经病患者,难怪做出的事情这么反常”

他们在感慨一番副元首居然是个疯子以后,又猛然醒悟到,既然元首早就看出赫斯是个疯子,为何还要让他当副元首?德国人民心中的疑问,显然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希特勒通过媒体的力量,总算是成功地把赫斯出走事件遮掩过去。据说,他起初对赫斯恨之入骨,他对手下下令:“如果赫斯被英国人释放回来,立即就将之枪毙掉。”

不过,过上一段时间,此事逐渐被人淡忘以后,他却又同自己的心腹说,赫斯甘愿冒着生命危险试图促成英德结盟这件事,其实细想起来,完全是为了实现他一直期盼的,与英国结盟的理想,这令他很受感动,他说赫斯是他真正喜爱的两个人中的一个。

他的心腹质疑说,既然如此,为何要如此贬低赫斯,说他是个神经病,而不说他是在为英德和平而奔走的英雄呢?

希特勒有苦难言,毕竟,这是政治问题,容不得他讲私情。

一腔热情,却身陷囹圄的赫斯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后悔,他认为他或许无力阻止英德之间的战争,但他为自己曾经产生过这样的念头,并且勇敢地付诸实施而自豪,他无怨无悔。

好,赫斯导演的这出戏就此告一段落吧,我们接着看苏德战争的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苏联人在大战之前干了什么?

第三节苏联,你准备好了吗?

提起苏德战争,我们一般就会认为,万恶的德国法西斯袭击了热爱和平的苏联,以至于苏联在猝不及防之下,被打得落花流水,一度处于亡国的边缘。

后来幸亏老天开眼,寒冬早降,斯大林同志坐镇莫斯科指挥全局,朱可夫同志统帅全军,伟大的苏联军民同仇敌忾,终于抵挡住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步伐,拯救了苏联。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1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1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