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德国人的到来改变了反对斯大林的各色人物的观点。一些抱有幻想的苏联人认为他们是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斗士,他们愿意加入德国人一方去摧毁斯大林政权。
德国人却认为,不论苏联境内的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鞑靼人以及其他民族如何反对斯大林,他们始终都是“低等”种族,不配当德国人的伙伴,所以他们都要被当做敌人消灭掉。
纳粹的这种做派带来的后果是,苏联境内的各族人民就此放下争执,团结在一起,共同反抗德国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希特勒其实帮了斯大林一个大忙,他算是狠狠地坑了前线德军一把。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苏联国土上层出不穷的游击队就是这种政策逼出来的。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说一下!
1944年10月份,苏军攻入德国本土的东普鲁士地区。据说,苏军士兵血洗了每一个德国城镇,而这些行为是得到斯大林首肯的。
斯大林了解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苏联人的。德国人蓄意饿死苏联战俘,或者让营养不良的战俘们从事过于繁重的工作,很多战俘因此死于非命。
而苏联平民的处境更加不堪,据说苏联平民动辄死于非命,他们死亡的理由,仅仅是德国人看他们不顺眼而已。
令斯大林分外不能忍受的是,德军占领的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地区,这种行为很少发生。
德国人的这种区别对待,让斯大林怒火中烧,他决心报复德国人。当苏军有可能攻入德国本土的时候,斯大林授意前线的将官们,对待德国人不能仁慈,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斯大林的命令得到了充分贯彻的执行,1944年底至1945年5月,甚至一直到1945年8月份,占领德国的苏军带给德国人的都是最可怕的恶梦。这一点儿,就连德国总理科尔都不否认。
不过,这个时候,还能怎么说呢!我只能说,德国人,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
好,关于纳粹对苏联即将在苏联执行的政策就说到这里,德国人在苏联的反人类行为,我会在后面详细叙述。
希特勒无疑对他的手下们炮制的对苏政策相当满意,他在毁灭苏联这件事情上毫无思想负担。他在4月30日发布了新的攻击苏联的时间,新的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
随后,正当元首期盼着进攻苏联的日期提早到来,以便给全世界来个大惊喜之际,他万万没想到,他会先受到一个大惊吓。
1941年5月10日夜,希特勒收到一个令他极为震惊的消息。这个消息迫使他不得不把对苏战争抛在脑后,转而想尽一切办法来处理这个消息所带来的后果。
这个令希特勒万分震惊的消息是这样的,他最亲近的心腹、仅次于戈林的第二号接班人、自从1921年加入纳粹党以来一直对忠心耿耿的的纳粹党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居然驾驶一架一架飞机,飞到英国去了,他的目的是去和英国人谈判!
鲁道夫.赫斯的奇幻英伦之旅
不可否认,第三帝国是个庞大的组织,他几乎占有了整个欧洲,但是它的核心领导层却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分别是,领袖希特勒,以及他的亲信戈林、希姆莱、戈培尔,还有一个鲁道夫.赫斯。
相对来说,希特勒、戈林、希姆莱和戈培尔出境率比较高,而且特点都相当的鲜明。
比如,我个人认为(请注意这个表达方式),元首的特点是,看问题非常长远,说话总是能切中要害,善于笼络他人,意志极为坚定,且极心无二虑,为公不顾私,还有非常讲义气。
戈林的特点是,爱慕虚荣,善于吹嘘拍马,不过也还是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把空军经营的有声有色。希姆莱的特点是,面善心狠,擅长搞政治工作和特务工作。戈培尔的特点是,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善于宣传,能将谎言说的比真理还真,演讲能力仅次于希特勒。
鲁道夫.赫斯虽然贵为纳粹党的副元首,跟希特勒的关系一度好到无极限,但是他的出镜率并不高,而且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和才能。
我的意思是说,赫斯智商够用,情商及格,面相憨厚,一看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他看待问题直来直去,没有心眼儿,为人属于那种乐天派,把问题想的相当简单,他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唯一的优点就是对希特勒忠心不二,赫斯甚至随时都可以为希特勒献出生命。
可是,忠心也不能当饭吃啊!由于赫斯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希特勒无论在文治,还是在武功方面,都无法给赫斯找到合适的岗位,就只好让赫斯当纳粹党的副元首,来主管党务工作。
在希特勒夺取政权之前,赫斯主管党务工作还算是比较有前途的,至少他能经常跟希特勒碰面,但是,随着希特勒掌握政权,将注意力放到外交和扩张上面,赫斯的重要性就不免急剧下降。
赫斯甚至不能常常跟希特勒碰面,围绕在希特勒身边的通常是戈林、希姆莱、里宾特洛甫、戈培尔、约德尔和凯特尔等军政要员。赫斯在军事和外交上面插不上嘴,他逐渐被排挤在希特勒的核心交往圈之外。
这种被希特勒忽视的感觉令赫斯十分不爽,因为赫斯对希特勒的情感与其他人都不同。戈林和希姆莱把希特勒当做靠山,他们想通过元首的提携,获得崇高的地位和生杀大权。戈培尔把希特勒当做偶像,他对希特勒充满崇敬之情。
唯有赫斯,是把希特勒当做朋友和哥们儿来看待的。赫斯对权位并无太大的追求,他多少也知道因为他的才干有限,如果戈林不出什么意外,他的职位只能止步于副元首,所以他更大的兴趣在于帮助他的好哥们儿实现梦想。
比如,赫斯完全赞成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的理论,他希望德军能够成功夺下乌克兰和高加索,但是他同时又反对在英德战争尚未结束之时进攻苏联。
赫斯知道,希特勒虽然下令与英国交战,但其实元首的内心深处并不愿意与英国为敌,而且元首也担心同时与英国和苏联开战,会带来两线作战的问题。
基于希特勒的上述心理,赫斯决定努力促成英国与德国之间的和谈,以便为元首解决英国问题和两线作战的问题。
赫斯认为,只要他能够促成英德和谈,那么他在元首的眼中就不再一无是处,元首必然会再次重视他,认识到他的价值,他或许可以借此得到更多的机会,为希特勒的事业添砖加瓦。
想明白这一点儿,赫斯便开始行动。1940年夏天,他在格洛纳瓦尔德会见了政治地理学家卡尔.豪斯霍费教授,决心解决如何与英国媾和的问题。
两人就举行和谈的最好方式问题进行讨论,最终,他们敲定的方案是与一个在英国朝野中有分量的高层人士进行秘密会晤。
赫斯觉得这个方案完全可行,他立马就把这个计划告知希特勒,希望得到元首的同意。
希特勒通过这件事,更加怀疑赫斯的情商是否合格。要知道,英国与德国现在打的不可开交,德国空军把整个英国本土炸得稀巴烂,连白金汉宫都遭了毒手,而英国空军则时常在晚上光临德国首都柏林,炸得德国人民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