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毫不疲倦、面无表情的苏联外交委员把什么都说了出来,一个问题也不漏。里宾特洛甫猛然间觉得他身边的这位外交委员比头顶上的英国轰炸机还要危险,他被这一堆问题弄的毫无招架之力,因为这些问题恐怕只能由希特勒来做主。
里宾特洛甫只能先避开这些问题,极力邀请苏联一起瓜分英国的殖民地财产,因为英国已经战败。对此,莫洛托夫深表怀疑,他问里宾特洛甫:“若英国真的已经战败,我们为何还要蹲防空洞?扔在附近、到处在爆炸的炸弹究竟是谁的?”里宾特洛甫无言以对,谈判就此结束。
这次防空洞里面的激烈交锋很快就被整理成文送呈希特勒一览。毫无疑问,当元首读到莫洛托夫所提的要求时,他有多么的愤怒,斯大林的胃口是越来越大了,甚至连为德国提供铁矿石的瑞典也想染指,这已超出他的忍受极限。他坚信,斯大林对“四国条约”毫无诚意。
于是,希特勒便干脆放弃与苏联和平相处的微弱希望,决心去做自1928年以来便发誓要做的事情,即消灭布尔什维克和该死的东方犹太人。
元首私下里对他秘书长鲍曼说,莫洛托夫的来访使他相信“斯大林迟早会抛弃我们,投靠敌人”。在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等问题上,他不会在苏联的讹诈面前屈服。
他特别强调说:“作为欧洲守护者的第三帝国,绝不会让这些友邦白白牺牲在共产主义的祭坛上。这种行径是无耻,若这样做,我们必将遭到惩罚。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战略上,这都是一招臭棋。不管做了什么,与苏联交战势在必行。拖延开战的时间,便意味着在不利的多的条件下作战。因此,我决定,莫洛托夫一走,只要天气允许,我便开始找苏联算账。”
当然,元首的这番话并未公开发表,而鲍曼也不是个大嘴巴,所以德国的三军将领们依然以为目标还是英国,他们正在为一个新的行动计划而劳心。
在莫洛托夫来到柏林的当天,希特勒曾经发布一道命令,命令中他提出了一个无需跨过英吉利海峡的条件下,迫使英国投降的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德国将采取一系列联合行动,完成意大利在埃及和希腊(1940年11月3日,希腊军队在英国人的主动帮助下击败意大利军队,并攻入阿尔巴尼亚)的未竟之业。这些打击,加上夺取直布罗陀、卡纳利群岛、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以及摩洛哥的一部分,势必将切断英国与其海外殖民帝国的联系,迫使它投降。这个计划被命名为“菲利克斯”计划。
为了实现这一联合行动计划,需要西班牙的协助,所以希特勒继续敲打佛朗哥。西班牙独裁者派出他的妹夫——西班牙外交部长塞拉诺.苏涅尔到柏林去应付希特勒。
面见希特勒时,苏涅尔将西班牙的参战条件重提一遍,他要求得到足够的粮食,最好是立刻发运,而且还有法属摩洛哥这块儿地皮。希特勒拒绝为西班牙提供粮食和地皮,并发出了战争威胁,对此,苏涅尔丝毫不惧,他首先提到拿破仑在西班牙的遭遇,接着又说西班牙也许会考虑倒向西方。这令希特勒发了火,他开始怀疑佛朗哥是不是因为受到苏涅尔这个家伙的教唆才拒绝参战的。
为了说服佛朗哥,希特勒决定派遣一个得力的将领去马德里。他选择的说客,从技术上来讲,完全是失败的,他选择的是从1938年以来就一直反对他的卡纳里斯海军上将。这位使者到马德里去的目的根本不是劝佛朗哥参战,而是在私下的场合里劝他不要参战,因为这场战争轴心国是输定了。
希特勒派出如此“出色”的使者去马德里,佛朗哥当然不会参战。于是,心满意足的卡纳里斯回禀希特勒说,只有在“英国接近崩溃”时,佛朗哥才愿意参战。希特勒只好放弃“菲利克斯”计划,把他的精力放到了东征上。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佛朗哥始终不同意加入轴心国作战可能也与他的血统有关,他是半个犹太人。关于这一点,欧洲的外交界都知道,德国的外交界也不例外,不过,正如德国外交人员没有告知希特勒莫洛托夫的妻子是犹太人一样,他们也没说佛朗哥其实就是个犹太人。不知道,当咒骂佛朗哥活像个讨价还价的犹太人的元首知道了佛朗哥居然还真是个犹太人,会作何感想。
1940年11月26日,莫洛托夫回到莫斯科后两个星期不到,斯大林便通知德国驻苏联大使,苏联愿意加入轴心国——也就是“四国条约”,但是必须根据以下条件:
1,德军要立即从芬兰撤退,芬兰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不容其他势力染指;
2,苏联在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中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办法是与保加利亚签订一个互助条约,并且在土耳其和希腊获得租借陆海军基地的权力;
3,承认在波斯湾的总方向内,巴统和巴库以南的地区是苏联的领土要求的中心;
4,日本必须放弃它在库页岛北部开采煤炭和石油的权力。
附注:如果土耳其在关于苏联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基地方面进行刁难,苏德意日四国应对它采取军事措施。
斯大林开出的价码远远超过希特勒的预期。元首一直将欧洲看作德国的自留地,除了波罗的海三国是在无可奈何之下才让于苏联之外,他不会再放弃其它欧洲国家,让它们落入布尔什维克之手。
苏联人过于难看的吃相让元首心生警惕,他很怕苏联给德国来个突然袭击,所以他决心暂时将英国问题放在一旁,在苏联对德国造成现实威胁之前,先袭击苏联,把这个红色帝国完全赶出欧洲,让布尔什维克和犹太人到西伯利亚去喝风。所以,他连讨价还价的兴趣都欠奉,干脆鸟都不鸟苏联人,一个答复也不给莫斯科。
11月底,希特勒的各战场指挥官进行了一系列模拟战争演习,包括对俄国的模拟进攻。12月5日,将要参与对苏进攻的3个集团军群参谋总长来到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晋见希特勒、布劳希奇和哈尔德,他们将一起开个会研究如何开展对苏作战行动。
这次会议的核心任务是讨论和完善德国陆军参谋总部制定的对苏作战计划,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奥托计划”,它的要点如下:在对英战役结束之前,运用强大的兵力对苏联进行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快速战役。这次战役将从自最北面的芬兰开始,到最南端的罗马尼亚为止,先以突袭的防线消灭苏联西部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强大的德国装甲兵团将会在空军的有力支援下,沿着广阔的战线,兵分3路,以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涅茨克为目标发起突击,其中主攻方向是中路的莫斯科。
元首批准了哈尔德进攻计划的要点,但是反对向莫斯科进军,更不用说把这个城市列为主攻方向。他对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大讲一通政治和战争经济问题。他表示,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和斯大林格勒是布尔什维克的摇篮,这两个巢穴一旦被毁,布尔什维克主义也就会死亡。他的奋斗目标就在于此。而占领列宁格勒还可以建立与芬兰的联系和控制波罗的海,占领原料产地乌克兰和装备生产基地顿涅茨克地区可以使苏联的战争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