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英国人要把“纸质炸弹”改为“铁制炸弹”了,他们要让还陶醉在统治欧洲美梦中的柏林人清醒清醒。
25日晚上,柏林上空乌云密布,从天上往下看,一片模糊,目标若隐若现。最终只有半数的皇家空军轰炸机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尽管这样,轰炸机机组人员还是把所有的炸弹一股脑地丢了下去。
从天而降的炸弹无疑让毫无心理准备的柏林人目瞪口呆。尽管这次空袭造成的物质损失微乎其微,但是它对德国的士气造成了极大打击,因为这是柏林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到轰炸。
当柏林人遭到轰炸后,他们先是感到震惊,他们不能置信被德国飞机炸得一塌糊涂的英国人居然还敢派轰炸机到柏林来撒野;然后是愤怒,他们纷纷辱骂戈林是“农夫”,有这么强大的空军,居然还让英国空军进入了柏林;最后是恐慌,他们不知道英国人是否会再次前来轰炸,德国空军到底能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与柏林居民一样,希特勒也很想知道,戈林到底是怎么办事的,居然让德国首都挨了炸弹,还有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度重演?面对柏林居民和希特勒的质疑,戈林很是狼狈!
在大不列颠空战爆发之前,德国空军司令曾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向柏林居民和所有的德国人保证,英国人的飞机绝对不可能飞到柏林来,更不会把炸弹扔在柏林,为了充分显示他很有信心,他还开玩笑地说:“如果它们飞来了,你们就叫我农夫。”
元首和其他德国人见空军司令把话说的这么绝,也就信了,但戈林为了预防万一,还是对柏林的防空狠下了一番功夫。他在柏林的郊区布设了内外两层高射炮、数以百计的探照灯、以及最新研制出来的雷达。
当然,鉴于当时英国已经被炸得奄奄一息,戈林认为英国人绝对不可能派飞机来空袭柏林。
即然德国空军总司令都认为英国人不可能空袭柏林,下面的小兵们自然也是这么想的。如此情况下,柏林的防空系统实际上是外紧内松,空有摆设而已。
所以,25日晚上,知道英国轰炸机飞近柏林了,德军才如梦方醒,急忙利用探照灯和高射炮来截击英国轰炸机。而当德国防控人员打开探照灯指向天空时,他们才发现天上云层密布,英国轰炸机在云层上面飞,看不见。
无奈之下,德国的防空部队只好根据声音,朝着天上乱打一气。只见德国高射炮一齐开火,在天上绽放出了万朵礼花,看起来煞是热闹,但是战果却很差——就连一架英国轰炸机都没打下来。然后,柏林就挨了炸。
皇家空军对柏林的轰炸,使戈林丢尽了脸,甚至真的有人在背后叫他“农夫”。为了挽回面子,他向希特勒和柏林居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空袭。”
戈林的保证言犹在耳,英国皇家空军就用实际行动打了他的嘴巴,英国轰炸机利用夜色的掩护,又跑到柏林上空进行了3次空袭,加上8月25日晚上的那次,一共有4次。
这下希特勒就不乐意了,他觉得他一直非常克制,一直没有轰炸伦敦,就连仅有的一次空袭也仅仅是误炸而已,结果英国人小题大做,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地空袭柏林,这简直是没有王法了,他决定给英国人一点儿颜色瞧瞧,让英国人知道德国人绝对不是泥巴捏的。
9月4日,希特勒认为他很有必要对他的人民发表讲话,因为德国人民的情绪很不稳定,他们没有安全感!
德国人(主要是指柏林人)认为虽然德国军队在今年取得了迄今为止这个军国主义国家的辉煌军事史上也无与伦比的胜利。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甚至还算不上已经打赢。英国轰炸机还在威胁他们的安全,所以他们希望要么通过和解要么通过攻占英国来结束战争;或者,起码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让那些像“死神”一样的英国轰炸机消失。
希特勒通过他无处不在的盖世太保了解到了德国人民的所感所想,他认为他们必然是因为受到了英国轰炸机的威胁,才会表现的如此没有安全感。为了安定民心,他必须将德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告诉这些受到惊吓的人民,他需要一场演讲。
当天黄昏,希特勒在柏林体育场发表了演讲。按照惯例,那个体育场挤满了听众。
在演讲中,他先是提到了英德之间的战争,他说道:“现在,丘吉尔先生正在显示他想出的新主意——夜间空袭。丘吉尔先生进行这些空袭,并不是因为这些空袭很有效,而是因为他的空军不能够在白天飞临德国上空,而德国飞机则每天都飞临英国领土上空。在夜晚,哪怕看到一点点光亮,就扔下炸弹,扔在住宅区、农场和乡村里。”
接着,他对英国皇家空军空袭柏林的行动作出了回应,他说道:“我3个月没有回击,因为我认为这种疯狂行动会停止的。丘吉尔先生却把这一点当做是示弱。现在我们要以夜袭来回答夜袭。
当英国空军扔下2千、3千或者4千公斤炸弹时,我们将在一夜之间扔下15万、30万或者40万公斤炸弹。”
听到元首放出了如此的狠话,听众们一片欢腾,声震寰宇,希特勒只好停顿。
等了一会儿,等到听众们安静了下来,希特勒继续说道:“他们若宣布增加对我们城市的攻击,我们便把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我们一定要阻止这些空中强盗的所作所为,愿上帝帮助我们!”
听到这个话时,一些年轻的德国妇女激动地跳了起来,高喊他们赞成元首的报复行动。
希特勒最后说道:“总有一天,我们两个国家有一个会求饶,它绝不会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
听众们的回答是疯狂的喊声:“不会!不会!”
喊完了口号,接着就是付诸行动。希特勒召见戈林,告诉他不得空袭伦敦的禁令就此取消,他要求德国空军拿出可观的力量将伦敦炸成分子状态。
戈林欣然领命,并且趁机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他建议对德国空军的战略做一下修改,他希望停止分散攻击皇家空军战斗机机场、飞机制造厂和通讯指挥中心的行动(这给了皇家空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转而全力攻击一个具有政治意义、而皇家空军又不得不救的主要目标——英国首都伦敦。
对于为何更改战略目标,戈林给出的理由是,只有攻击伦敦,才能迫使英国战斗机离开它们的窝,被迫与德国空军公开交手,便于德国空军利用数量上的优势一举击垮它们。另外,更重要的是,轰炸伦敦可以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乱和瘫痪,使英国政府和人民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屈服于德国的意志。
戈林提出的新战略很合希特勒的胃口,他认为大规模全力空袭伦敦,不仅可以报柏林被炸的一箭之仇,还可以通过夷平英国首都的办法来摧毁英国人进行抵抗的意志。如果效果够好,可能不需要进攻英国,英国就会自己投降,那样的话,陆军就可以免于牺牲,被节省出来对付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