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十四章孤军奋战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第一节不自由!吾宁死!

西线战场上,当法国走向败亡时,很多人都认为英国肯定也撑不了多久,他们必然会向德国投降,这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此,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也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结束之际发表了一次极为著名的演讲,来表达英国人绝对不向纳粹主义妥协的决心!

丘吉尔这样说道:“欧洲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虽然已经陷入或者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政体等所有凶恶的统治工具的魔掌之中,但是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有多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街道和农田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绝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一大部分土地都已被征服,或者挨冻受饿——尽管我一点儿也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解放出来为止。”

当希特勒听到这个演讲时,他不以为意,他以为英国人还在指望法国能够阻击他的飞机和战车,于是,他决定先拿下法国,再跟英国人打嘴仗!

1940年6月22日,法国倒在了德国的枪口下,这时,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必然已经吓破了胆,并会很快求和,因为它的军队在挪威和法国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当然,鉴于希特勒一贯尊重大英帝国,为了不至于让英国人的尊严受损,元首宽宏大量,主动出击,向英国人提出了以下的和平条件:

1,大英帝国的领土(包括海外殖民地)和武装力量继续保持完整,德国不取分毫;

2,丘吉尔可以继续执政;

3,大英帝国必须给予德意志帝国在东方行动的自由。

希特勒认为英国人必然会对这些和平条件动心,因为英国应当看到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欧洲大陆霸权国家的武力围攻之中,这个国家虽然海军差了点儿,但是它的空军却可以轻松地飞跃海峡,将大英帝国的本土抛入一片火海之中。除此之外,元首还认为,英国人也应当看到他们即便投降,处境也会和同样战败的,诸如波兰和法国这样的国家的命运大不相同,没有一个德国兵会踏上英国国土,英国可以在不受损伤、完整无缺和保持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和平。有了如此宽松的条件,元首认为英国人没有再孤军奋战的理由!

诚然,从希特勒纯粹只看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英国人应该有无数个接受德国和平条件的理由,但是,英国人却拒不接受,因为高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不需要枪口下的和平,而且也不愿意面对纳粹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6月18日,当法国总理贝当元帅宣布跟德国进行停战谈判时,丘吉尔的决心的也未动摇,他在下议院再次重申英国“继续作战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他明言英国将和纳粹德国死磕到底,绝不屈服。

希特勒并未将丘吉尔的演讲看作是英国人的决心,相反,他只只将之看做一个还算厉害的演讲家向英国人说的打气话而已,其目的无外乎是维系大英帝国的尊严,以便得到对英国最有利的和平条件,所以希特勒没有放弃跟英国媾和的努力。

6月28日,热心的教皇给同时给希特勒、墨索尼里和丘吉尔各自发送了一份内容相同的电报,电报上说,他愿意为“公平而体面的和平”进行调解,并宣布在着手进行这一步骤之前,他希望私下了解一下这个建议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与此同时,瑞典国王也积极地向伦敦和柏林双方建议举行和平谈判。

除了请这些热心于和平事业的欧洲显贵们帮忙之外,希特勒还拍发了一份电报给了美国罗斯福总统。元首希望总统能够给丘吉尔打个电话,说服英国首相放弃他那种无谓的固执,让英德两国携手走向和平。

不得不说,为了跟英国人取得谅解,希特勒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他的诚意没有得到英国人响应,无论是教皇还是瑞典国王的和平呼吁都没有得到英国方面的回应,而且英国人还用实际行动直接否定了希特勒的建议。

1940年7月3日,英国皇家海军突然对停泊在阿尔及利亚港口奥兰港的法国舰队进行了炮击。战舰“不列颠”号在13分钟内沉没,近1千人丧生。另外3艘,包括“敦刻尔克”号在内,遭到重创,不少法国水兵丧生,伤者无数,其余舰只则狼狈地逃回了土伦港。

英国人这一行为,究其本质,是恐惧心理使然,他们担心德国人利用法国人的军舰去打英伦三岛登陆战。而事实上,希特勒从未有此想法,法国人也绝对不会配合,因为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已经公开发誓绝对不将军舰交给德国。但是,慌了神的英国人不相信法国人,更不相信希特勒,于是一场风波随之到来。

其实在当时的法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对英国心存不满,因为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当英法比3国的军队还在抵挡比利时境内抵挡博克的B集团军群时,英国远征军在根本没有跟法国人打招呼,就独自开溜,跑到了海边,打算坐船逃跑,把法国人丢在后面垫包。辛亏法国人也不傻,跟着英国人一起溜了,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些法国人就说英国人不地道,非常自私,居然为了自己活命而不顾盟友安危,着实可恶。所以,当法国最终投降时,有一部分心态不好的法国人就把法国战败的部分责任摊到了“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头上。

现在,本来就在法国人的心里捅了一刀的英国人又在伤口上撒了重重的一勺盐,一个愤怒的法国人阿尔弗雷德.法布尔.卢斯就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英国人在一天之内杀死的法国水兵比德国人一年内杀死的还多”。英国人这样的做派使法国人对英国人的反感指数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直接到了仇视的程度,接着就又带来了这样一些恶果。

首先,维希政府中的一些将官对英国人的行为甚为不满,他们请求贝当元帅向英国宣战,好好教训一下背信弃义、落井下石的英国人。对于这么个不切实际的请求,贝当元帅拒绝了,但是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仇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次,英国人的这一行为使不少法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法国刚战败那会儿,维希政府中的绝大多数法国人对德国人阳奉阴违,不肯卖力合作。但英国人几顿炮弹打将过去,把法国的船打沉了,也把法国人给惹怒了。从那以后,希特勒的法国合作伙伴,法国副总理赖伐尔在维希政府中寻找志同道合者的难度大大减小,法国人从此逐渐开始跟德国人合作起来了。

当然,鉴于法国其实已经在二战中出局了,所以法国人恨或者不恨英国人其实无关大局,真正影响大局的是希特勒终于意识到跟英国人耍嘴皮子是行不通的,必须用强有力的战争手段来使英国人清醒一下,等他们见识了德国的恐怖力量,再跟他们谈判也不迟,于是,希特勒终于不得不考虑怎样对英国下手了!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