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日,希特勒将执行镰割计划的时间定在了5月5日,但是过了48个小时,空军气象专家迪辛告知元首“天气非常不适合飞行器上天”,于是元首又将时间改到了5月7日,然后,再推迟到8日。
直到荷兰传来消息说,荷兰政府已经取消了休假,疏散了人口,并设置了路障之后,希特勒才最终下定了决心,他将时间定死在了5月10日。
当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听说元首将进攻日期定在5月10日的时候,他很不满意,因为对于空军来说,5月10日可不是个好日子,那一天,他的飞机极有可能无法在四处弥漫的大雾中起飞。
为了给空军争取到最好的出击时机,或者,为了再次拖延进攻西方盟国的日期,空军司令戈林反复哀求希特勒至少给他5个连续的好天气。对此,元首的答复始终这样一句话:“再多一天也不行。”
这样,德军进攻西方盟国的日子终于最终确定了!5月10 ,德军于盟军的大战即将开打。
在德军与盟军明面上的战争打响之前,双方情报部门的暗战早就开始了,与以往一样,希特勒的行动时间一早就被泄露,并被西方盟国所知道!
至于西方盟国是如何知道德军进攻时间的,这个嘛,有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个,德国内部的反战、反希特勒分子将消息传递给盟国;
第二个,盟军自己的情报机关破获了德军的通讯电码,获得了情报。
先说说第一个途径,我们知道在德国统帅部中隐藏着一些对希特勒不满的人,他们虽然不是约德尔、凯特尔那样的大腕儿,不能接触到”镰割计划“这样的绝密情报,但是足以探听到一部分希特勒的重要指示,比如进攻西方盟国的日期。
反希特勒人士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借着职务之便,获悉了西线进攻的日期,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自己的副手奥斯特上校。
5月9日,奥斯特上校当即约见荷兰驻德国武官沙斯,将这个进攻日期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后者,并着重强调这是最终日期,绝对不会再有更改。
荷兰武官相信了他的老友沙斯的话,他将这个消息告知了自己的比利时同事,接着,他通过电话,用暗语(电话已遭窃听),通知海牙的情报总部说:“明日拂晓,严守。”
这样,比利时和荷兰就初步确认德军即将入侵,但是当两国的情报部门将信息传递给英法两国参谋部时,已经被忽悠了多次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坚持认为,这必然又是德国人“狼来了”之类的伎俩,他们不相信。
好,以上就是盟国获取德国情报的第一个途径,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途径。
1935年以后,德国陆海空三军都采用了一种名叫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机器来传递情报和下达作战指令。
而早在二战爆发很久之前,英法和波兰就开始研究德军通用的这种恩尼格玛密码机,这其中又以波兰方面最有研究成果。
1931年,德国情报部门的一个名叫施密特的人将德军使用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相关数据卖给了法国的情报部门。借助这些数据,法国人完全可以复制出一台恩尼格玛密码机。但是,那个时候,法国人觉得就凭一台密码机复制品、而没有相配套的通讯密码是不可能破译德军电讯的,所以他们并没有把施密特提供的情报放在心上。
不过,波兰人却认为这些数据非常有用,于是法国人就把这些数据转给了波兰人。波兰人根据法国人提供的情报复制出了一些恩尼格玛密码机,并派出3名懂德语的数学家参与了德军通讯电码的破译工作,结果居然小有收获!
波兰人制作出了一台名叫“炸弹”的电码破译机,破译了德国的不少机密!1939年,在德军的兵锋践踏波兰之前,英法波已经结为反德同盟共同作战,波兰认为德国人迟早是要进攻波兰的,华沙极有可能保不住,所以他们决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就是“炸弹”密码破译机送到伦敦,帮助盟国提升其破译德军通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对德作战工作。
英国情报部门得到波兰人提供的先进研究成果之后,大喜过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炸弹”密码破译机的基础上又加以改进,终于制作出了更加有名的“超极机密”密码破译机。正是利用这一步机器,盟军摸清了德军的部分电码规律,并能够破译一小部分情报。
在盟军破译的情报中,就包括德军入侵挪威和丹麦的作战行动图这样的重量级情报,另外还有德军即将于5月10日入侵西方国家的情报。
不过,如我前面所说的,英法参谋总部被希特勒多次变换进攻日期给搞麻木了,还以为这又是德军在那里虚张声势,所以并未过于在意。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几乎也就是在德军陈兵数百万在其西部边界,打算给予西方盟国突然一击时,英国的内阁出现了信任危机!
说具体点儿就是,张伯伦的位子已然不保,很多人都希望这位将纳粹德国由“哈巴狗”养成了“饿狼”的首相自觉点,自己辞职闪人,把首相的位子空出来,让有能力的人去当。
张伯伦也知道自己实在是很对不起观众,以前可以遏制德国时,搞绥靖政策,结果把捷克斯洛伐克给搞没了,现在终于雄起了一把,向德国宣战,带着盟国跟德国打仗,结果又把波兰、丹麦和挪威给搞没了。
这样的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所以全面得势的主战派十分礼貌地劝告张伯伦,如果他老人家应付不了局面,就该早早地退位让贤,不要再杵在位子上丢人了。
张伯伦还算有几分自知之明,他写个辞呈给了英国国王,表示他要乞骸骨,回去抱孙子。国王见老人家要辞职,就按照程序,先是说了一大堆什么您老人家辛苦了,孤王对您的工作很满意之类的话,接着就问,大英帝国首相的位子老人家准备推荐哪个人?
老人家稍微想了想,就推荐了哈利法克斯勋爵,国王听了这个建议,点点头,表示他知道了,然后,张伯伦就此走人,撂下挑子不管了。
接替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的是主战派首脑人物前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而不是哈利法克斯勋爵,因为他是最早提醒人们注意希特勒和纳粹威胁的人,也是一直主张跟德国死战到底的人,所以嘛,丘吉尔当英国首相绝对是众望所归。
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终于坐到了英国首相的位子上,本来,他当上了英国首相应当是比较喜庆的事,但是偏偏就在这位胖哥才坐到首相的位子上没多久的当口,希特勒立马就给他送上了一个“大礼包”——德军终于全面发动了西线攻势。
当天刚刚破晓不久,比利时和荷兰驻德国大使就被召到了德国外交部。他们得到了里宾特洛甫的通知,通知上说德国军队即将开入他们的国家,以保卫他们的中立,抵御英法军队即将进行的攻击行动。
听完了这么个不知所云的理由之后,两个国家的大使又接到了一份最后通牒,要求两个国家老实点,不要进行任何抵抗。如有抵抗,一定会被德军无情地粉碎,而流血的责任,“完全要由比利时王国和荷兰王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