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好,为了原料和市场,为了称霸全世界,老帝国主义和小帝国主义终于要掐架了。

当然,威廉二世上下嘴皮一碰就说要把德国打造成世界帝国,怎么打造呢?当然要打仗了,总不能下国际象棋定输赢。

既然迟早要打仗,那按照德国人的特点,肯定是要制定作战计划了,德军参谋本部早在1891年就开始研究如何与敌人作战了。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就如何对付法国和俄国的陆军这个问题绞尽脑汁,两线作战讲究一个力量分配问题,施利芬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拆东墙补西墙不行,两边平均分配力量更不行。

施利芬悲哀的发现,常规方法无法支撑两线作战!当然,这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施利芬不敢跟威廉二世说半个字。因为很明显,威廉二世一听到这个论调就会大发雷霆,施利芬的位子也只有让贤了。

施利芬想了又想,毅然决定打破常规思维,豪赌一把。他打算先让德军像普法战争那样砍瓜切菜料理掉法国,然后回过头来把慢吞吞的俄军给解决掉。

至于怎样快速解决法国,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普法战争结束以后,被德军的战力给搞怕了的法国沿着德法边境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这条防线虽然比马其洛防线差点儿,但是挡住普鲁士军队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从德法边境发兵进攻法国是不可能,那样达不到速战速决的效果。

既然不能从德法边境直接出兵进攻法国,那就只能走侧击的道路了。理论上,侧击法国有这几条路可以走!

1,取道瑞士,侧击法国!这个方案是不现实的,因为瑞士全境以山地居多,非常不利于行军,估计等德军爬完了瑞士的大小山峰,法军早就恭候多时了;

2,取道阿登地区,侧击法国!这个方案同样是不现实的,因为阿登地区山多林密,非常不适合大部队行进,且阿登山区外面就有一条马斯河,那是天然防线;

3,既然取道瑞士的山地去侧击法国同样是不现实的,越过阿登山区去进攻法国更不可能,那剩下的路就只有一条而已——取道铁路网和公路网密布的比利时去侧击法国。

施利芬选取比利时作为进攻道路当然是有原因的,比利时的荷兰这两个低地国家是欧洲几大强国一致认可的中立国。自1839年开始到1914年为止,75年来,欧洲的几大强国一直没有动过这两个中立国一指头,所以,从比利时进攻完全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奇袭效果。

在确定了从比利时出击给法国人来个大惊喜之后,施利芬又算了算,他认为俄国集结部队形成战力至少需要两个月,这两个月德国解决法国应该问题不大。

等施利芬想明白了初步的作战计划之后,就在参谋本部上好好讨论了一番,再经过推演和修改,终于在1905年提交了终极版的《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计划》要点:

1东西两线中,先集中兵力短时间内搞定西线法国,再回过头来搞定东线的俄国;

2集中最优势的精锐兵力从比利时方向进攻法国,绕至德法边境法军的背后,消灭法军主力,接着攻取巴黎;

3西线进攻时,东线采取守式,就算把东普鲁士丢了也无所谓;

4德法边境采取守式,法军打过来就节节防守,把法军引诱到德国境内,使其远离法国本土,这样他们既无法增援法比边境的法国部队,也更容易被消灭。

1906年,小毛奇接替施利芬出任德军参谋总长,他将施利芬计划研究了一下,发现了几个问题。

施利芬计划成立的前提是速胜法国,可法国的情形远非普法战争时可比,现在法国有帮手了,速胜法国是不现实的。丢掉东普鲁士更不可能,威廉二世好面子地球人都知道,要是俄国人占领了普鲁士的发祥地东普鲁士,威廉二世还不得活撕了德国的作战指挥人员。

可是推翻施立芬计划又是不现实的,一来小毛奇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二来找到了也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把参谋本部的人得罪了!既然不能推翻,那就修改,修改的最让德国人伤心的就是把原本用于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的部队调了一部分到东线,结果西线进攻兵力不够用了。

这场战争小毛奇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可他是军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许还有险中求胜的可能。

紧接着,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重机枪和速射炮的出现导致一战走向了堑壕战,接着是消耗战,接着是德国挂了!

关于堑壕战为何会导致德国战败,我前面详细地说过,这里我再做一个比喻:普法战争时,进攻手段强于防守手段,对战双方就像两个打着赤膊的人拿着西瓜刀互砍,谁的的武功高,谁就赢了;一战时,防御手段远远强于进攻手段,对战双方作战就向两个全身盔甲的人拿着水果刀互砍,结果谁也讨不着便宜!

好,“施利芬计划”就说到这里,我们重点来看看“黄色计划”与“施利芬计划”的异同点!

首先,相同点:

1,西线战场上,德国与英法联军交战,敌对双方一致;

2,一战之前,德国几乎是一家跟协约国打,而现在也一样,意大利那个“墙头草”又站在一边看热闹;

3,一战前,法国在德法边境沿着凡尔登—图勒—埃皮纳勒—贝尔福一线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让德军望而生畏,打消了取道德法边境直攻法国的念头。一战后,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接着,法国沿着新的德法边界修筑了更加坚固的超级防线——马其诺防线,德军也更加不敢碰,完全没有考虑过取道德法边境进攻法国;

4,两个计划都认为阿登森林不可穿越,没有考虑让德军从这里进攻法国;

5,两个计划都要破坏比利时的中立,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

然后,不同点:

1,德国单线作战,苏联在一边笑看帝国主义国家打生打死,德军可以集中兵力进攻法国;

2,1914年,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还有那么点儿突袭的意味儿,而到了1939年,英法方面非常清楚,德国要想进攻法国,只能取道比利时,所以完全可以提前设防,阻挡德军;

3,一战时,法军还算是有点儿血性,又是还会跃出既定防线,发起进攻,而现如今的法国军队,根本就不知道进攻为何物。可以肯定,战事发起时,法军一定会龟缩在马其诺防线里面,哪儿也不去,这就达不到将法军诱到德国境内,使其远离本土,不能增援法比边境的目的。

4,“施利芬计划”的主旨在于全面、彻底地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也就是说,德军将利用一次大规模的深远迂回,从北面将敌军包围,从而将法国北部的敌军一网打尽,之后经巴黎北部向前推进,最终将敌人的全部军队压缩到梅斯—孚日山脉—瑞士边界一线,迫其投降。

而“黄色计划”中,争取全面、彻底歼灭敌军的思想是分毫也没有的。德国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十分明确,仅仅在法国北部法比边界处取得对反德同盟国军队的局部胜利就够了,该计划最核心的意思是占领法国的海港,为发动潜艇战以应付随后的僵持局面打下基础。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修武兴国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德意志第三帝国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