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高纬想通过悬赏来征募战士,但却不肯拿东西出来,到这个时候了还这么小家子气,半点帝王的气度都没有。

广宁王高孝珩建议:“皇上可以派任城王高湝率领幽州的士兵开进土门关,扬言进取并州,独孤永业率领洛州的士兵开进潼关,扬言进取长安,臣再率领京畿的士兵出滏口,击鼓前进迎战。敌人听到南北有兵,自然逃走溃散。”高孝珩还请求取出宫女和珍宝赏给将士,高纬很不高兴,心想敢情花的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不心疼。

斛律孝卿请高纬亲自激励将士,替高纬写了一篇演讲稿,说:“皇上把他背下来,说的时候应该慷慨激昂,以鼓舞人心。”高纬煞有介事地走出来准备面对大家发表皇帝的演讲,可是一上台就忘了斛律孝卿帮他写的稿子,愣了半天自己不好意思笑了起来,左右的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笑把将士们最后的斗志也笑没了,将士们愤怒地说:“他们自身还这样,我们何必替他们卖命!”就都没有了打仗的心思。

朔州行台高劢(高岳的儿子)带兵保护太后、太子从土门关回到邺城。当时宦官苟子溢等人一路上欺男霸女、鱼肉百姓,老百姓的鸡鸭猪羊被他们放出的猎鹰和猎狗咬死,然后又被抢走。高劢捉住这些人当众宣布要把他们处死,后来还是胡太后说情,这些人才得到赦免。有人对高劢说:“祸从口出,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能使人遭祸得福,你难道不担心后患吗?”高劢激动地说:“现在西面的敌寇已经占领了并州,大臣们都弃职叛逃。正是因为这帮家伙才把朝廷搞得污浊混乱,如果我能在今天把他们杀掉,即使自己明天被处死也没有什么遗憾!”可惜北齐像高劢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上梁不正下梁歪,靠一两个正直的官员也解决不了问题。

宇文邕取出北齐宫中的珍宝服用以及二千个宫女颁赐给将士们,对立功者按等级加以封官。不知道高纬如果知道宇文邕拿他的财宝和宫女赏赐部下会有什么感想,自己舍不得拿出来的东西宇文邕替他花了。

宇文邕向高延宗询问夺取邺城的计策,高延宗推辞说:“这不是亡国之臣所能回答的。”虽然高延宗对高纬彻底绝望,但他如论如何不能背叛自己的国家。宇文邕坚持让高延宗回答,高延宗这才不情愿地说:“如果是任城王高湝据守邺城,那么结果臣无法预料;如果是高纬自己据守,陛下就可以不经交锋就取得胜利。”这话直接就是无视高纬,只能说高纬实在是太失败了。

宇文邕以宇文宪为先锋,宇文纯为并州总管,指挥大军向邺城进发。

高纬领着大臣们进朱雀门,赐给他们酒食,询问抵御北周的计策。大臣们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致,高纬也不知听谁的好。其实这时人人自危,谁还有有打仗的心思,北齐的官员出城投降的接连不断。高劢对高纬说:“现在的叛逃周国的人大部分都是显贵,至于一般的士兵还没有离心。请皇上追回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安置在三台,并强迫官员参与战争,如果不能取胜,就焚烧他们家属所在的三台。这种人都顾惜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定会拼死作战。况且我们的军队频频败北,敌人一定轻视我们,现在背城决一死战,按理一定能打败他们。”这条计策可真够狠的,完全是孤注一掷,玉石俱焚,不过高纬没有采纳高劢的意见。

高劢后来被北周俘虏,宇文邕与他交谈,很是高兴,就问他北齐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高劢一开口就流眼泪,悲痛不已,宇文邕也为之动容,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杨坚当上北周丞相后对高劢说:“北齐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任用奸佞小人,你家父子忠良之名闻于邻国,应该好好自爱。”高劢再次拜谢说:“臣是亡齐的末枝,世世代代承蒙国家的恩典和宠幸,却不能扶助国家,以致齐国灭亡。既承宽宥,恩宠已多,臣却滥竽充数,冒领名位,以致加剧了百姓对官府的批评。”看到高劢如此谦虚,杨坚对高劢更加器重。

高劢这一支由于是高家旁支而幸存了下来的,高劢有一个儿子叫高士廉,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高士廉有一个外甥叫长孙无忌,另有一个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是为长孙皇后。

北齐掌管星象的官员说朝廷将会有变革发生,高纬叫来尚书令高元海等人商议,决定按照高湛禅位给他的做法,把皇位传给太子高恒。高恒在邺城即皇帝位,只有八岁,高纬现在也成了太上皇,胡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北齐的灭亡不是悲剧,完完全全是一出闹剧。

司徒莫多娄敬显、领军大将军尉相愿预谋在千秋门埋伏士兵杀死高阿那肱,拥立广宁王高孝珩当皇帝。也是高阿那肱命不该绝,那天他恰巧从另一条路入朝上殿,所以刺杀没有成功。高孝珩请求带兵抵抗北周军队,对高阿那肱等人说:“朝廷不派我去攻打敌人,不就是怕我高孝珩起来造反吗?我高孝珩如果打败宇文邕,就到了长安,即便造反也干预不了国家的事情!国家到了今天这样危急的地步,你们竟还如此猜忌!”高阿那肱、韩长鸾才不管这些大道理,他们怕高孝珩得势后自己会失去权力,派高孝珩出任沧州刺史。尉相愿气得拔出佩刀直砍柱子,叹息道:“大势已去,还有什么可说的?”

高纬派长乐王尉世辩率领一千多骑兵侦查北周军队的情况。尉世辩登上土山向西面眺望,远远地看见一群乌鸦腾空而起,以为是北周军队的旗帜,吓得立即驰马往回奔,一路都不敢回。尉世辩是高欢姐夫尉景的孙子,他们家是一代不如一代。尉景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却也重情重义,颇有豪侠之气。尉景的儿子尉粲性格粗暴,年轻时就担任要职。高洋建国后封厍狄干等功臣为王,厍狄干是高欢的妹夫,妹夫封了王姐夫不封王好像是有些说不过去,可问题的姐夫的功劳确实不如妹夫。尉粲因为父亲没有得到王爵,十分气愤,以后见了厍狄干的儿子厍狄士文还怎么打招呼啊,他闭门十多天不去上朝。

高洋很奇怪,派人到尉粲家里询问。尉粲隔着门对使者说:“天子不封尉粲的父亲为王,尉粲不如死了算了。”使者说:“你先开门接受敕令再说。”尉粲竟然隔着门用箭射使者。使者把情况向高洋作了报告,高洋派段韶去传达意旨。官二代见官二代,两眼泪汪汪。尉粲见到段韶后只是拍胸大哭,一句话也不说。后来高洋亲自到尉粲的家里去慰问,尉粲才开始上朝。果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久高洋追封尉景为长乐王,尉粲继承父爵,自然也成了王。尉粲成功封王三要素:一是坚持,二是不要脸,三是坚持不要脸

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都劝高纬到黄河以南一带招募士兵再作打算,如果不成功就向南投奔陈国。高纬同意他们的意见,估计是冯小怜愿意去陈国,南方的气候很宜人。不过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北周军队已经到了邺城城外的紫陌桥。

高纬派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慕容绍宗的儿子)守卫邺城的宫室,自己带着上百名骑兵向东出走。北周军队攻入邺城,北齐的王公以下的官员都向北周投降,慕容三藏还在继续抵抗,宇文邕召见了他,待之以礼,拜为仪同大将军。

领军大将军鲜于世荣是高欢时的老将,他经历了整个北齐时期。虽然眼看高家一代不如一代,鲜于世荣恨铁不成钢,但他还是对高家忠心耿耿。宇文邕送给他玛瑙酒杯示好,鲜于世荣得到后立即将杯子砸碎。北周军队进入邺城时鲜于世荣在皇宫前不断地击鼓助威,北周军队将他抓住。鲜于世荣不肯屈服,最后被宇文邕杀死。北齐还是有忠臣的,可惜高纬身边的都是一群小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手下有三万士兵,他听到晋州陷落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发兵攻击北周,但奏章被压下没有上报。这时候大家都忙着投降北周,谁还有空处理奏章。独孤永业很愤慨,在听到并州陷落后便派儿子独须孤达向北周请求投降,北周任命独孤永业为上柱国。

北周现在已经攻下北齐都城,大局已定。宇文邕准备换一种宣传方式,开始赏善罚恶,彰显正义了,之前北齐叛逃的官员将领们开始要倒霉了。宇文邕捉到莫多娄敬显后责备他说:“你有三条死罪:以前你从晋阳去邺城,携带小妾同行而抛弃母亲,这是不孝;表面替齐国效力,实际上从内部向朕送情报,这是不忠;向我们表示诚意以后却还在两者之间动摇不定,这是不信。这样的用心不死还等侍什么!”说完便下令将他杀死。

北齐的国子博士熊安生精通《五经》,他听到宇文邕到了邺城后马上叫人打扫门庭。家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熊安生说:“周帝重道尊儒,一定会来看我。”没过多久宇文邕果然亲临熊家,他不让熊安生叩拜,亲自握住他的手,叫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宇文邕赏赐给熊安生很多东西,还送给他车辆和马匹供他乘用。

宇文邕又派人去北齐中书侍郎李德林的住处宣读圣旨加以慰问,说:“朕讨平齐国后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得到你。”唐朝时李世民曾对薛仁贵说:“朕高兴的不是得到辽东,而是得到你。”看来他这是模仿宇文邕。多学历史果然很与好处,可以活学活用。

李德林被带进行宫,宇文邕向他请教北齐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善恶。他们谈得很尽兴,宇文邕让李德林留在门下省,住了三个晚上才让他回家。

宇文邕确实是一代英主,仗还没打完就开始考虑接下来该如何治理北齐。不过不久之后他的儿子继位,跟高纬是一路货色,大好的江山送给了杨坚。这真是富不过三代,世袭制度害死人!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泉流石2013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第1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