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高演和高殷约定彼此不伤害,高殷一直住在邺城。后来一个会望气的人说:邺中有天子之气笼罩。高归彦自从反水后一直怕高殷将来会重新得势,对自己不利。叛徒是最可恨的,如果将来高殷重新掌权第一个要收拾的肯定是高归彦,所以他刚好趁这个机会劝高演除去高殷。高演也担心高殷将来会争夺帝位,便派高归彦去邺城征召高殷到晋阳来。
高湛因为违抗高演的任命,心里很不踏实,就向高元海询问计策。高元海说:“皇太后健康长寿、福泽绵长,当今皇上又异常孝顺友爱,殿下不必有什么异样的考虑。”高湛听了很不高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跟我打官腔。他对高元海说:“这难道就是我信任你,对你推诚相待的结果吗?”
高元海要求回到台省中用一晚上仔细考虑此事,高湛为了保密,不准高元海回去,把他留在自家后堂。高元海一夜都没有入睡,一直在绕着床缓缓踱步思考。
天还没有亮,高湛等不及了,就冲进去问高元海:“你神机妙算的怎么样了?”高元海回答说:“我有三条计策,只是恐怕不中用罢了。殿下效法汉朝梁孝王的故事,带着几个随从到晋阳去,先去拜见太后,求她哀怜,随后再去求见皇上,请皇上削去你的兵权,一直到死也不再干预朝政,这样必定能使殿下安如泰山,这是上策。如果上策不行,那就应该上表,申述因为自己威权太盛,恐怕遭到众口的毁谤,请求任命自己为青齐二州刺史,这样做必定不会招来议论,这是中策。”
高湛连忙问下策又如何呢,高元海回答说:“我怕说出来会遭到灭族的灾祸。”高湛再三逼他说出来,高元海这才说道:“高殷是先帝的嫡子,主上假托太后的命令夺了他的帝位。现在你不妨把文武大臣召集起来,把皇上征召高殷去晋阳的敕令拿出来让他们看,把高归彦斩首,尊立高殷为帝,号令天下,以顺讨逆,这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高湛听了这下策反而非常高兴,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高湛天生胆小,犹犹豫豫不能决断,他让术士占卜吉凶,术士们大多说:“举事是不利的,安安静静才是大吉。”有一个县令通晓占卜观察天象之术,他偷偷对高湛说:“皇帝很快会驾崩,殿下将会成为天下之主。”高湛把他抓来放在内庭,以验证他的预言。高湛又命令巫师占卜,大多数人都说:“不用举兵,自然会有喜事临头。”
既然大家都说会有好事来临,高湛就奉诏派数百名骑兵送高殷去晋阳。高演派人送毒酒给高殷喝,高殷不想死,死活不肯喝,使者就扼住高殷的咽喉将他掐死。
其实高殷不是一个无能的人,他性情温和开朗,很有国君的器度,不比高演差。高洋曾召集朝臣中有文学才能和礼学方面知识的官员在宫中举行宴会,让他们以经义相互质询。高殷亲自提问,在座的人无不赞叹不已。有一次高洋去晋阳,留高殷在京中监国,高殷便召集邺城所有儒者来讲述《孝经》。他让杨愔问国子助教许散愁说:“你是如何取得现在的成就的?”许散愁回答说:“散愁从年少时起就不登娈童之床,不进少女之室,一心一意读书,不知老之将至。平生心怀,如此而已。”高殷说道:“颜回居于陋屋而守贞,柳下惠坐怀而不乱,但都比不上这位老翁到白头仍不娶亲啊!”于是高殷赏赐给许散愁绸缎百匹。
高殷聪慧天成,宽厚而仁智,只是生错了时代而已。
杀死高殷后高演又后悔了,每天都生活在悔恨之中。高演身体一天天变差,经常出现幻觉,还梦见高洋和杨愔、燕子献等人西行,发誓要报仇。高演用了各种厌胜之术来镇伏,但都毫无用处。
有一次高演外出打猎时突然窜出一只兔子,把他骑的马给惊了,高演被掀翻掉在地上,摔断了肋骨。娄太后来探望高演的伤势,再三问起高殷在哪里,高演无法回答。娄太后勃然大怒,说:“被你杀了吧?你不听我的话,死了也是活该!”说完盛怒而去,头都不回。
也许高演觉得那只兔子是高殷变的,也许高演经常在梦里梦到高殷向他索命,从此之后高演经常匍匐在床枕上,叩头哀求。高演知道自己好不了了,下诏说因为皇太子年纪幼小,特传旨征召长广王高湛来继承皇位。他又直接写了封信给高湛,说:“高百年没有罪过,你要好好对待他,不要学前人的行为。”
没过多久高演死在晋阳宫里,离高殷被杀只有三十天。高演真是个傻瓜,他能杀侄子高殷,高湛就不能杀侄子高百年?难道高湛的品行他这个做个哥哥的还不知道?
高演临终时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不能为太后送终。也确实,娄氏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高演其实是个很好的人,除了杀害侄子高殷外没干过其他坏事。正因为他是好人,还有良心,所以高演才无法原谅自己,死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高洋的残忍千万倍于高演,可高洋却走得很安详,因为高洋压根就不觉得自己是坏人。
高演是高欢几个儿子中唯一一个德才兼备,有明君之象的。当时北齐国富兵强,高演正准备为父亲高欢一雪当年留下的遗恨,打算驻军平阳作进攻北周的准备。可惜上天并不想眷顾北齐,接下来北齐的皇位到了高欢最差劲的嫡子高湛手中,这一切似乎都是天意。天要亡齐!又有何奈!
赵郡王高睿派黄门侍郎王松年驰马到邺城宣布高演的遗命。高湛还疑心其中有诈,不敢相信真有这样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他派亲信到停放高演灵柩的地方打开棺木仔细查看,使者回来报告皇上是真的驾崩了,高湛这才心中大喜。他急忙驰马去晋阳,并派河南王高孝瑜(高澄的长子)先进宫去把宫中的侍卫全都撤换了。
北齐现在是高湛的天下了,高湛终于梦寐以求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