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演命令高归彦把原来的侍卫都带到华林园去,另换京城一带的军士来宫中担任守卫。赤胆忠心的娥永乐和他的属下们在华林园全部被杀害,有他们在对高演始终是一个威胁。
娄氏亲自参加了杨愔的丧事,哭着说:“杨郎是因为忠君才获罪的呀!”她让人用金子给杨愔做了一只眼睛,亲自放到杨愔眼眶里去,以此来表达她痛惜的心意。人死不能复生,现在悲伤又有什么用!
高演也后悔杀了杨愔,他在下诏宣布杨愔等人的罪状时加上了这样一句:“这些人的罪由他们个人负责,家属不予问罪。”杨愔、可朱浑天和、燕子献、宋钦道、郑颐等五家的人口各抄斩一房。
是高洋造就了杨愔,还是杨愔成全了高洋?也许杨愔临死之前在想:我宁愿领导是高洋,也不要领导是高殷;我宁愿领导凶狂残暴,请别让领导软弱无能。
高演任命中书令赵彦深代替杨愔总理朝廷机要大事,赵彦深的能力比起杨愔来可是差远了。鸿胪少卿阳休之私下对人说:“这真是将要跋涉千里的时候却杀掉了骏马而换上跛足老驴呀,真是太可悲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他人水平更差,杨愔是几十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哪能指望人人都有他的水平呢。政治斗争最大的副产品就是人才折损。
不久朝廷封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封高湛为太傅、京亲畿大都督,平秦王高归彦为司徒。政变是一件高风险高收益的事,有付出才有回报,成功了自然可以收取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
高演对王晞说:“我当初不听你的话差点被人扳倒。现在君王身旁的坏人已经清除掉了,我到底应当怎样自处呢?”
王晞对他说:“殿下过去以自己的地位名望还可以以根据名教纲常进退,如今的形势已经是关系到天时天命,再也不是以人间常理可以处置的了。”高演也认为如此,任命高睿为长史,王晞为司马。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
不久高殷下诏说:“凡是军政大事,都要申报到晋阳去,禀告大丞相(高演)规划决策。”从此国家的权力完全落入高演手中。
不是只有北齐才有权力斗争,有政治的地方就有斗争。
当初江陵陷落的时候,陈霸先的儿子陈昌和另一个侄子陈顼都陷落在长安。陈霸先当上皇帝后多次请求北周把他们放回来,北周一直口头上答应,但就是不放人。陈霸先去世后侄子陈蒨继位,北周却主动把陈昌放回来了,想要干什么一目了然,真是坏得掉渣。
当时忠于梁朝的将领王琳占据长江中游,北周通往建康的道路受阻,陈昌只好暂住安陆。等到王琳兵败后陈昌才从安陆出发回国,他在将要渡江时写了一封信给陈蒨。信里言辞傲慢不逊,就差说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这纯属自己找死。
陈蒨看了信非常不爽,把侯安都叫来,假惺惺地对他说:“太子即将回来就位,看来我得另外求一块封国作为归老的地方了。”人家当初当皇帝是你逼的啦,你要对人家负责了啦。侯安都说:“自古以来哪有什么被代替的天子!臣下虽然愚昧,却也不敢接受这个诏令。”放心吧,我会负责到底的。
说完侯安都自告奋勇请求去迎接陈昌。当初陈蒨做皇帝是侯安都带头拥立的,他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群臣们知道陈昌要回来后,联名上表,请求陈蒨给陈昌封爵。陈蒨倒也大方,任命陈昌为骠骑将军、湘州牧,封他为衡阳王。只可惜陈昌无福消受,他在渡长江时就死了,使者报告说是淹死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这肯定不是生命的奇迹。
“元芳,你怎么看?”“大人,此事背后定有蹊跷。”
侯安都因为那啥的功劳被封为清远公。但功劳太大也不是好事,一来容易功高震主,二来自己也会志骄意满。
侯安都功勋卓著,又认为自己立有固国安邦的大功,就逐渐高傲放纵起来。侯安都手下的将帅很多都不遵守法度,遇到检查追究和拘捕就逃去依附侯安都。陈蒨对此颇有怨言,但念在侯安都立有大功,也就没跟他计较。
侯安都不仅不知悔改,反而越来越骄横。他在陪陈蒨宴饮喝到畅快时,经常两腿张开而坐,身体斜靠一旁,完全不把陈蒨当回事。
有一次侯安都陪陈蒨宴饮,他问陈蒨:“当皇帝比起当临川王滋味如何?”。陈蒨恨得不理他,但侯安都却再三逼问,陈蒨不得已才说:“我当皇帝虽然是天命,但也多亏了明公出力”。估计陈蒨这时恨不得一拳向侯安都脸上打过去。
宴饮完毕后侯安都又请求借用陈蒨的大帐一用,打算载着自己的妻妾在殿堂里聚会同欢。陈蒨虽然答应了侯安都的请求,但确是一肚子火。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的座位上,宾客们坐在臣僚的座位上,他们举杯恭祝侯安都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在我们所有人看来侯安都的行为都是大逆不道,但他自己肯定不这么认为。陈蒨的皇位都是我给的,我借他的座位坐坐怎么了。
侯安都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自取灭亡,于是又一个皇帝杀功臣的故事发生了。陈蒨以任命侯安都江州刺史为由,将他召进皇宫,隔离其部属,宣布他有谋反之罪,将其赐死。不是皇帝心狠手辣,实在是功臣太嚣张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