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乙弗凤等人见此情状越发害怕起来,他们的密谋策划也更加紧张和频繁了。最后他们确定一个日子趁召集群臣入宫饮宴的机会动手杀了宇文护,张光洛又把这一密谋报告了宇文护。乙弗凤他们也不分析以下当初是怎么泄了密,怎能不注定要失败。

宇文护召集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商量对策。贺兰祥、尉迟纲都是宇文泰的外甥,他们劝宇文护废了宇文觉另立皇帝。当时尉迟纲总领宫廷禁兵,宇文护派尉迟纲入宫召集乙弗凤等人商议国事。尉迟纲等乙弗凤等人来后挨个把他们抓住送到宇文护的宅第里,同时把皇宫宿卫全部彻换掉。

宇文觉察觉到事情突变,独自躲在内殿,令宫人们手执兵器守护自己。但就靠这些人能起什么作用,宇文护派贺兰祥进宫逼宇文觉退位,把他幽禁在过去做略阳公时的旧府中。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宇文护把全部公卿大臣们召集起来商议大事,他决定废宇文觉为略阳公,把宇文毓迎来立为皇帝。公卿大臣们都说:“这是大人的家事,我们岂敢不唯命是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公卿大臣们才不愿卷入到宇文家的内斗中去。

于是宇文护就把乙弗凤等人斩首于宫门之外,孙恒也伏法被诛。过了一个多月,宇文护又杀了宇文觉。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从岐州来到长安,登基即位,这恐怕是宇文泰绝对想不到的。

十七、高洋走向昏聩

同样废掉皇上的事情也发生在梁国,而且还更进一步。陈霸先先是被封为太傅,加赐黄钺,进见赞拜时不用称名等一套老把戏,后来又提升为相国,总领朝政,封为陈公,备九锡,陈国设置百官。

没过多久萧方智就把皇位“禅让”给了陈霸先,陈霸先也例行派人杀害了萧方智。陈霸先一开始硬要立萧方智为帝,为此还杀了老同事老朋友王僧辩,现在却又弄死了萧方智,也忒不厚道了。不知道萧方智是什么想法,“我说我不当,你偏让我当,现在又要杀我……”。不过这也没办法,杀了前朝废帝是南北朝的惯例,就算陈霸先不想杀萧方智也会有很多人劝他动手的。所以南北朝的末代皇帝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死亡率100%。

陈霸先当了两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南朝的四个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和陈霸先除了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多年外,其他三个都是当皇帝没几年就过世了。等于他们辛辛苦苦忙一场完全是为了子孙后代谋幸福。陈霸先最惨,死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只能由侄子继位。

陈霸先英勇善谋,常常独出心裁,每临军机大事都能找出破敌制胜之道。他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天性节俭朴素,平常膳食只有几样菜而已。后宫的妃子宫女连披金带翠的服饰都没有,也不设女乐。

南朝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人,其实以他们的“消费指数”根本不需要当皇帝,当个普通官员就绰绰有余。可他们为什么还要费劲心思谋朝篡位呢?这无非是为了获得权力,那种掌控天下的快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陈霸先死得突然,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当时陈霸先的儿子陈昌被俘在西魏,陈朝国内没有嫡亲的皇位继承人。而且陈国有经验的老将都带兵在外头,朝廷里也没有重臣,只有领军杜棱掌管宫廷宿卫军还在建康。陈霸先的章皇后召杜棱和中书侍郎蔡景历进入宫禁之中商量,决定先秘不发丧,赶紧从南皖召回临川王陈蒨。

蔡景历亲自和宦官、宫人一起秘密地办理装殓尸体的器具,他们因为担心斧子砍木头的声音传出宫外,就用蜡做成一装尸的棺材,朝廷的一应文书诏敕仍然按平时的样子宣布颁行。

侯安都的军队回朝正好经过南皖,听到消息后就和陈蒨一起回到朝廷,陈蒨到了建康入朝后住在中书省。幸亏还有一个侄子在,不然陈霸先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陈蒨运气好得出奇,陈家就他一根独苗在,宝贝啊!

侯安都与各位大臣商量决定拥戴陈蒨继承皇帝位,陈蒨当然得表示谦让不敢接受。章皇后因为儿子陈昌还活着的原故也不愿下这个命令。大臣们议论纷纷,一时犹豫着不能做出决定。侯安都说:“现在四方都不安定,哪有功夫想那么远!临川王平定东土,为国家立有大功,我们必须共同拥立他为国主。今天之事,迟疑不决的人一律斩首。”说完侯安都手执利剑走上宫殿,要求皇后拿出玉玺,又推陈蒨站到了丧事中皇位继承人应该站的位置上,并把棺材迁到太极殿西阶,隆重地为陈霸先发丧。

章皇后见大局已定,再不下令恐怕就会对自己不利,不得已只能发布诏令让陈蒨继承皇位。当天陈蒨就即位,是为陈文帝。侯安都当然也没有白忙,被封为司空。

当初陈霸先追谥哥哥陈道谭为始兴昭烈王,让他的第二个儿子陈顼继承封号。陈蒨即位时陈顼被西魏掳走在外,陈蒨因为他自己继承了皇位,本宗缺乏主祭的人,于是下诏改封陈顼为安成王,封自己的儿子陈伯茂为始兴王,让他供奉父亲的祭祀。

北齐有一个术士说:“将来灭亡高姓的人是穿黑衣的。”高欢因此每次外出都不愿碰见和尚,这是因为当时的和尚都穿着黑衣。高洋也对这事耿耿于怀,他问身边的人:“什么东西最黑?”身边的人回答说:“没有比漆更黑的了。”

高洋因为上党王高涣在兄弟中排行第七,七漆同音,就想除掉他。这想象力可够丰富的,估计是高洋早就对高涣起了杀心,这才顺势联想过来。

高涣从小就姿容雄俊,洒脱不拘。高欢经常夸奖他,也很喜欢他,说:“这个儿子像我。”高涣长大后力大无比,才能超群。

高澄死时高涣年纪还小,当时正在读书,突然听到宫中喧哗,高涣吃了一惊,立即意识到:“大哥遇难了!”只见小高涣背上弓箭立马就冲出门去。高涣很有预见性,从宫中喧哗就推测出高澄遇难。后来高涣任冀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

高洋派人去邺城征召高涣,高涣走到紫陌桥时,越想越不对劲,就杀了使者逃走了。他坐船向南渡过黄河想往南方逃,去陈国就安全了。高涣的预见性依旧很好,只可惜预见性救不了他。由于路途太遥远,高涣逃到济州时被人抓获,送到了邺城。

高欢的第三个儿子高浚为人豪爽慷慨,善于骑马射箭,高澄很喜欢这个三弟。高洋还是太原公的时候,与高浚一起去见高澄,高洋有时鼻涕流出来,高浚假装责备高洋身边的人说:“为什么还不替二哥擦鼻涕?”

其实只是开玩笑而已,但高洋因此深深地记恨高浚。

待到高洋登上皇帝之位后,高浚出任青州刺史,他为人聪明严肃,上下对他既敬畏又喜欢。

高洋后来嗜酒如命,高浚对身边的人说:“二哥过去做事糊里糊涂,登基以后见解大有长进。但现在又因为嗜酒而道德败坏,朝臣之中没有人敢劝阻的。目前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我很为他感到担忧。我想骑马到邺城当面进谏,不知道他能否听从我的意见?”哪知道身边的人也不可靠,有人秘密地把这些话报告给高洋。高洋也不管高浚是出于好意,反而因此更加仇视高浚了。

高浚果真到邺城朝拜高洋,他们一起到东山游玩。这一次高浚大开眼界,高洋让他好好见识了什么叫做“帝王风范”。高洋经常光着身子四处晃荡,而且公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与妇人交媾。这样的行为让高浚无法接受,高浚对高洋说这不是国家的君主所应该做的。高洋自然很不高兴,已经很久没人敢扫他的信了,高浚偏偏如此不知好歹

高浚又在隐蔽处叫来杨愔,批评他不向皇帝劝谏。杨愔一肚子委屈。让我去劝高洋,还不如让我直接自杀来得痛快一点,我容易么我!高浚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在邺城不知道邺城大臣的痛苦。向高洋进谏,还想不想活命了!到时候死都不知道会怎么死。

高洋当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大臣与藩王相结交,杨愔感到很害怕,为了自保就把高浚召见他的事奏报给高洋。高洋大为恼怒,说道:“我对高浚这个小人从来就难于忍受!”说完高洋便罢去酒宴回到宫中。

高浚回到青州后依然非常执着,再次上书恳切劝谏。高洋终于忍无可忍,下诏征调高浚进京。高浚终于醒悟过来,意识到情况不妙,他畏惧祸患,以有病为由辞谢不朝。但高洋已经动怒,哪里是装病就能躲过去的,高洋派人飞驰青州将高浚收押。

高浚在青州很得民心,青州男女老幼哭泣着为高浚送行的有数千人。到京城后高洋用铁笼将高浚关押,他和高涣都被放置在北城的地牢里,吃饭和大小便都在一起,惨无人道。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泉流石2013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