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下面讲一下一部史书引发的血案,故事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北齐中书令魏收修撰《魏书》凭自己的喜好任意褒贬历史人物。

魏收从小机警敏捷,十五岁时就能写一手熟练的文章。后来魏收跟随父亲奔赴边疆,边疆的壮丽山河激发了魏收的豪情壮志,魏收一下子喜欢上了骑马射箭,他想练好武艺横刀跃马,建功立业。正当魏收兴致冲冲想要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时候,一个姓郑的老伯跟魏收调侃说:“小魏,你会耍几样兵器啊?”

老伯的一句玩笑话却让魏收陷入了沉思之中。是的,虽然自己现在整天梦想着上阵杀敌,但就凭自己那手无缚鸡之力的熊样根本不是驰骋沙场的料。魏收认真思考了很久,决定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从此狠下苦功夫读书。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不已,魏收并没有抗议没有空调,那个年代时候不要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魏收也不是达官贵人家的公子哥,看书的时候能有一群美女在旁边扇扇子,所以魏收只能利用自然风。

魏收选择在室外看书,把一张木板床放在树荫底下,他随着树荫的转移而不断改换位置读书。几年下来床板已经磨损,而魏收刻苦学习的精神却一点也没有减少。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人还是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所以既有班超投笔从戎,也有魏收弃武从文。魏收靠着文章的华丽优美开始逐渐展露头角,当时有人说:“曹植虽然有的七步成诗之才,也不能超过魏收。”这已经是至高的评价了,要知道曹植可是才高八斗啊。魏收与温子升、邢邵齐名,世人称他们为北地三才子。

北魏朝廷升魏收为散骑侍郎,不久又命他掌管天子起居注的记录,并参与修撰国史。很快魏收又兼中书侍郎,时年才二十六岁。

当年高欢曾经坚持辞让天柱大将军的职务,孝武帝元修命魏收起草诏书以顺从高欢的请求。后来元修想加封高欢为相国,问魏收相国的品秩有多高,魏收据实回答,元修觉得相国地位太高,就作罢了。

魏收敏锐地感觉到元修和高欢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便以有病为由辞去官职,想以此免祸。魏收的舅父对他辞官很为奇怪,问他原因,魏收回答道:“我惧怕有晋阳起兵时那样的事情发生。”不久以后高欢率军南上,元修被迫西逃入关。魏收果然有先见之明,既没有跟随元修去关中,也没有被高欢清算。

后来魏收兼任通直散骑常侍,作为王昕的副手出使梁国。王昕辞辩风流秀逸,魏收言词华美艳丽,梁武帝及其朝臣对他们都很敬服。

魏收得以重新为官,但他的个人品德却开始逐渐败坏。魏收在梁朝的使馆买来吴地的女子日夜**;他的部下有买婢女的,魏收也把她们全都唤来供自己玩弄,还因此害得梁朝的馆司因此获罪。当时人们虽然称赞魏收的才能,却鄙薄他的为人。

有一次司马子如利用宴会的机会对高欢开玩笑说:“魏收是天子的中书郎,国家杰出的人才,希望大王您能给他一些机会。”

魏收因此转为高欢府属的官员,然而高欢对他并不看重。

魏收本来依恃自己有文才,认为有一天必定能脱颖而出,不料官位一直不高,升官发财的愿望难以实现,所以他就请求去撰修国史。崔暹在高澄面前替魏收说话:“国史事关重大,你们父子二人建立的丰功伟业都需要有人记录下来,这件事非魏收不能胜任。”高澄便启奏朝廷命魏收为散骑常侍,负责修撰国史,魏收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高欢有一次宴集群臣,对司马子如说:“魏收任史官,写我的善与恶,我的是非荣辱都在他笔下。听说北伐的时候权贵们常常送给史官吃的东西,司马仆射你是否也曾宴请过史官呢?”两人因而一起大笑。

高欢又对魏收说:“你不要看到陈元康这些人整天在我面前奔走,我就会认为他们很重要。我今后的名誉地位都在你手里,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不久高欢加封魏收为著作郎。

高澄遇害身死后高洋到晋阳,命魏收与黄门郎崔季舒、高德正、吏部郎中尉瑾在北边的相王府参与机密大事。魏收又转任秘书监,这时北齐将受魏禅让,杨愔奏请把魏收置于别的馆舍,命他撰写受禅的诏书典册。

北齐天保元年(550),魏收任中书令,朝廷命魏收撰写《魏史》,给予他优厚的俸禄,让他专门在史馆著述,不参与其他事务。高洋曾让群臣各自陈述自己的志向,魏收说:“我愿在东观秉笔直书,早日写出《魏书》。”所以高洋就让魏收专任其职,又下诏命平原王高隆之负责监修史书,但只是挂名而已。

高洋对魏收说:“你好好地直笔写史,我肯定不会像魏太武帝拓跋焘那样诛杀史官。”

崔浩奉命编写北魏的国史,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历史。鲜卑贵族看到后,愤怒不已,纷纷到拓跋焘面前告状,指控崔浩污蔑先人,拓跋焘就杀了崔浩。

魏收常常对人说:“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魏收搭架子摆脸色!我在写史书,抬举你能让你的先人升天,贬低你能叫你先人入地。”用这种方式来威胁人倒也是空前绝后、独树一帜。

《魏书》写成以后,舆论一片哗然。中书舍人卢潜启奏高洋说:“魏收的史书诬蔑了很多人,他罪该处死。”尚书左丞卢斐、李庶也都说《魏史》写得不公正。魏收反咬一口,启奏高洋说:“我因修史书得罪了豪门大族,恐怕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

高洋听后勃然大怒,因为修《魏书》也是高洋的旨意,对《魏书》不满就是对高洋不满。于是卢斐、李庶和尚书郎中王松年等人都因诽谤史书而获罪,每人被鞭打二百下,然后发配在甲坊里制造兵器,后来他们都死在监狱之中。

高洋倒是没杀写书的人,而是杀了发表评论的人。

高洋如此狂暴,他手下的大臣们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当初高洋还没有取代高澄手握大权的时候,高隆之常常看不起高洋。后来高洋接受东魏禅让时高隆之又坚决反对,高洋因此一直怀恨在心。跟魔兽结下这样的梁子还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果高隆之识相的话他就应该思想有多远他就滚多远,能当个地方官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高隆之这人没有思想,所以他一直呆在京城不走。

当领导对下属有想法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人来落井下石。早些年高澄一直重用崔暹、崔季舒等人,高隆之心怀嫉妒,高澄死后高隆之向高洋进言,请他将他们处死,但高洋没有同意。自己都要完蛋了还想着要害人,也难怪高隆之要大祸临头。

大家同朝为官,智商都差不了多少。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

崔季舒他们当然不是好惹的,他们知道高洋和高隆之的矛盾,向高洋进谗言说:“高隆之每次见到吃官司的人都会同情怜悯,以此来表示这不是他自己裁断的,企图把怨恨引向陛下您。”高洋本来就对高隆之一肚子火,这一来更是火上浇油,就下令把高隆之软禁在尚书省。

高隆之死到临头却依然不知检点,口无遮拦。有一次他和北魏宗室元旭一块儿喝酒,喝道高兴地时候对元旭说:“我和你的交情那是生死之交,我们永不相负!”有人把这话密告给高洋,高洋气得暴跳如雷。高隆之居然敢说和元氏永不相负,不负元氏那肯定就是要负高氏了。高洋命令侍卫把高隆之打了一百多拳,然后扔在一旁,想当年“四贵”之一的高隆之就这样死在路边。

事情还没有结束,高洋这人喜欢翻旧账。过了一段时间高洋对高隆之越想越生气,又把他的家眷二十人抓到自己面前。高洋下令砍下这二十人的头,然后把尸体一起扔到漳水里去。高洋又把高隆之的坟墓挖开,把尸体刨出来,砍为好几段烧掉,把骨灰也入漳水之中。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泉流石2013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第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