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时正赶上连日大雨,平地雨水积有一丈多深,北齐将士白天黑夜全都泡在泥水中,脚指头都烂了,做饭得把锅悬挂起来才行。梁国阵地皇城一带却没有积水,而且军队总是能换班作战。

不过陈霸先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当时四方通往都城的道路都堵塞隔断了,粮食也运不进来。建康一带百姓东流西散,也无法征收粮食。

天稍稍放晴陈霸先就准备开战,他向商人征调了一些麦子,做成麦饭分给士兵,但杯水车薪,士兵们还是饥饿不堪。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陈霸先的侄子陈蒨送来大米三千斛,鸭子一千只。陈霸先大喜过望,立即下令蒸米饭煮鸭子。将士们个个用荷叶包米饭,饭上盖上几片鸭肉,吃了一顿美味,一下子士气就上来了。

陈蒨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通过这件事情陈蒨在军中树起了威信,也为他日后登基奠定了基础。

等到天一亮陈霸先就率领将士们兵发幕府山。侯安都对他的部将萧摩诃说:“你一向英勇善战,远近闻名,这回可是百闻不如一见,就看你的了。”萧摩诃回答说:“今天就让你看看!”

交战时侯安都不慎从马上摔下,北齐士兵立刻围了过来。萧摩诃单枪匹马大声呼啸冲,直向北齐军士冲来,北齐士兵纷纷避开,侯安都这才保住了生命。

陈霸先自己与吴明彻、沈泰等众军一齐冲锋,指挥将士全面出击,猛打猛冲,侯安都又从白下带领一支军队切断了北齐军的后路。这一仗北齐军队大败,被杀被俘的有几千人,互相蹂踏而死的人不可胜计,徐嗣徽和他弟弟徐嗣宗都被活捉后砍头示众。

梁军追杀败逃的北齐兵,一直追到临沂。梁国在江乘、摄山、钟山等地的军队也相继获胜,俘虏了北齐萧轨、东方老、王敬宝等将帅共四十六人。北齐士兵有逃窜到长江边的,用芦苇扎成筏子想渡江,但到江中心后苇筏就被水冲散,士兵纷纷落入水中。淹死士兵的尸体随江水一直流到京口一带,浮尸堆满了江岸。

梁国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家卫国吗?未必!萧绎也是自卫战争,最后却城破人亡。梁国能取胜是因为主将指挥有方,将士们又都士气高涨。

北齐的将领萧轨、李希光、东方老等人当初都是高敖曹的小弟,他们名位相当,各有主意,互不买账。反观梁军,陈霸先说一不二,号令手下,莫敢不从。双方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不知道高洋为什么不亲自带兵攻打梁国,可能他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也可能是他不擅长南方的城市攻坚战。再加上陈霸先也是一代名将,手下又人才济济,所以北齐占不了梁国的便宜,高洋只能认命。

陈霸先杀了王僧辩,梁国损失了一员大将,但却多次打退了北齐的进攻。所以有时候内讧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在内讧中胜出的那个人有足够的能力,手下又有一定数量的人才,这样一来内讧反而可以让凝聚力和执行力都得到增强,战斗力也自然可以大大提升。

十六、疯狂的高洋

高洋是幸运的,没有经历什么“九龙夺嫡”之类的继位之争,大哥高澄死了高家的继承人自然就是他。高洋刚刚立国的时候很注意研究治国之术,一切政务力求简便稳定,对朝臣的任命也是坦诚待人,所以大臣们也都尽其所能为国服务。高洋又能严格以法律为准绳来驾驭部下,不管是谁犯了法即使是元勋贵戚也绝不宽容,所以一时间朝廷内外秩序井然。军事方略、国家大政方针也都是高洋自己拿出决断,一时间高洋颇有明君的气象。

高洋带兵打仗时总是亲自冒着箭石纷飞的危险冲在最前面,所到之处都是大获全胜。几年以后高洋渐渐认为自己建立了大功业,就骄傲自满起来,开始贪杯纵酒、淫逸无度,滥行狂暴之事。

下面就是高洋经常干的荒唐事,请各位瞪大眼睛看清楚了:

有时高洋自己亲自参与歌舞,又唱又跳,按道理这也没什么,关键他是从早到晚,没日没夜。有时高洋披散头发,穿上胡服;有时却又裸露着身体,涂脂抹粉。有时高洋骑着驴、牛、骆驼甚至大象等各种奇怪的坐骑招摇过市;有时高洋又让崔季舒、刘桃枝背着他走,自己挎着胡鼓用手拍得彭彭响。

元勋和贵戚之家高洋常常不分朝夕地驾临,有时三更半夜去,有时又天还没亮去。高洋经常在集市上穿游而行,对他来说露宿街头是家常便饭。有时高洋大夏天在太阳底下晒身子,有时大冬天又脱去衣服死命地跑步。跟从他的人都受不了这么折腾,但高洋却全不当一回事。

三台的梁柱高达二十七尺,两柱之间相距二百多尺,工匠上去都感到危险畏惧,必须在身上系绳子防止出意外。但高洋爬上三台的梁柱快步小跑竟然一点也不害怕,跑着跑着高洋还不时来点雅致的舞蹈动作,又折身子又打旋,居然还很符合节奏。只不过旁边看的人吓得汗毛直竖,没有不心惊胆战的。

高洋的行为在我们今天看来绝对是属于行为艺术,也许高洋是想告诉大家他出众的不只是治国才能,其实还有艺术天赋。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清泉流石2013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北齐高家的荒唐史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