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续上文

应该说,张良在稳定韩信这股当时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力量中费了很大的心力。接着,张良等高参为刘邦出谋,韩信、刘邦、英布、彭越四股力量都向楚军施压,项羽虽力能扛鼎,也应付不了,只得向刘邦求和,以鸿沟为界,西边归汉,东边归楚。汉王刘邦终于赢得了与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平起平坐的地位。

楚汉签订和平协定后,刘邦松了口气,心想被项羽扣押的父亲和妻子也放回来了,这下可以不折腾了。当得知项羽引兵东去时,就准备下令汉军西撤。张良一看事情要遭,认为现在只是自己出面阻止,逐渐有些骄矜的刘邦很难听进去,就拉了另一谋臣陈平一起去劝谏刘邦。陈平曾成功使用反间计让项羽与亚父范增闹掰,又用重金扰乱了楚军军心,把楚军搞成内伤,深得刘邦器重。

刘邦弄了一点小酒款待二位高参,说:二位这些年辛苦,也该好好休整一下了。陈平说:大王曾忘了鸿门之辱、彭城之败了吗?项羽何曾真的敬佩大王?他是没办法才撤军。如今大王不斩草除根,等着他回去收拾军马再来算账吗?刘邦为难地说:子房一直教我讲信义,我与项羽既然订了和约,怎么可以反悔呢?子房,你说对吧?张良平静地说:主公讲信义是对的,但要看跟谁讲。项羽虎狼之性,是迫于情势才不得不媾和,岂能咽下这口恶气?现在大王已经拥有天下多半的土地,诸侯也都依附于汉,而楚军自英布降汉、龙且被韩信所杀后锋锐不再,疲弱之势已显,正是将其歼灭的最好时机。若错过这千载良机,项家军必借江东富庶之地卷土重来,这就是常说的养虎遗患了。创大业者不拘小节,只要能将项羽灭掉,还百姓清平世界,谁还会说您背信弃约呢?

刘邦觉得有理,积极备战,率大军追击项羽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南),派人传令韩信和彭越共击项羽。然而当刘邦按期抵达固陵(今河南太康县西)时,韩信、彭越的兵一个都没来。楚军反攻,汉军大败,只好深沟高垒严守。

刘邦坐在大帐中骂韩信和彭越小人。见张良走进来,怒道:子房,是你让我追击的,现在遭此大败,让我颜面何存?张良说:主公,追击项羽是对的,咱们打不过项羽也是真的,韩、彭二人不来更能说明问题。主公不试,怎么能准确判断呢?很多事情,想法再好,也得亲自去试才知道结果。

刘邦气道:现在结果知道了,该当如何?张良说:先前臣给主公讲过,天下能打败项羽的只有三个人,即韩信、英布和彭越。如今大王给英布封了淮南王,让其拥有大片土地,只须下令英布即可派兵前来助战。但是,韩信和彭越只封了空头王,没有获得主公分封的土地,他们自然就不会来了。刘邦问怎么办?张良建议,自陈地(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直到海边,都分封给韩信;自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以北,直到毂城(今山东平阳县西南),都分给彭越。土地分给了他们,他们就会为自己的土地而战,项羽就容易被打败了。

刘邦想好久才说,好!就按你的意思办。不过,等灭了项羽,再找这两个小人算账。于是颁发了制书,明确了韩、彭二人的封地。二人接信,很爽快地答应出兵。

公元前202年,九江王英布得令,诱降楚国大司马周殷,合军北上;刘邦拔营东进,项羽被迫退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十二月,韩信、彭越、刘邦、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四十余万人与项羽的十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项羽兵败自杀。

解决了项羽,刘邦最担心的事就是韩信手握重兵,而且占有齐地,楚地又是以他为首打下来的,可以说分给他半壁江山都不为过。这种事,公开不能说,只得私下问张良咋办。张良建议:把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对外称考虑这些年韩信劳苦功高,应当回到老家楚地享受民众的爱戴。古人有衣锦还乡的情结,韩信曾受胯下之辱,小情人也在故地,确实想回淮阴看看,就同意了。没料到这一计策,巧妙地将打下大半个天下的韩信限制在东南一隅,隔开了他与部下的血肉联系。

刘邦称帝后,对在哪里建都十分犹豫。张良帮他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建都关中是明智选择,因为从地理上讲,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之固,还可利用黄河、渭水运输物资,攻守兼备,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于是刘邦迁都长安。

统一天下后,刘邦论功行赏。在刘大老板的心中,张良虽然未杀过一人,但每每在关键时候为他策划,而且不像韩信、彭越和一手带出来参加革命的兄弟们那样自恃功高、贪得无厌,特别想厚赏他。在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刘邦说:子房先生运筹于帷帐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有大功于国,朕准你在齐国境内选择三万户食邑作为封地,如何?中央委员们都有些吃惊,因为若论战功,当然是韩信最高,然后是刘邦的铁杆兄弟曹参,而曹参得到的封邑也不过一万余户。张良赶紧推辞:谢陛下隆恩!当初臣在留地与陛下相遇,承蒙陛下不嫌臣浅陋,常常问臣一些看法。臣能遇明主是一生的福分,陛下能用臣的建议是臣的荣宠,并不能算臣的功能,万万不敢受三万户食邑。为纪念与陛下在留地的知遇,恳请陛下将留地封赏给臣,臣就心满意足了。

刘邦叹道:天下初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很多人就想着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但你们看看子房,功高而不自恃,令朕感动。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食邑一万户;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封樊哙为武阳侯,食邑五千户。

张良回到家,长子张不疑对父亲说,听说您推辞了齐地的三万户食邑。现在朝中的人都恨不得把自己哪怕一丁点儿功劳搬出来向陛下求赏,您是陛下最器重的大臣,言必听计必从,又是陛下主动提出来的,何必推辞呢?

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怀旧船长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智谋观止:史上高参那些招儿第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