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由弓自然也有个来历,这孔子成圣前曾授子路箭法之道,孔子曾问子路:
“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其实孔子乃传的是射箭之道,只是凡夫无法参透其中奥妙而已,子路自此射术更精,所以七十一弟子才为之做了这把养由弓。
子路生前便将箭道传于后人,卫国内乱。子路为了救主以身赴死后,其后人便一直在东莱修道,只是其后人虽得道缘却根骨不佳,难以修成。直到这太史慈,却是颇有道缘,对祖上的道法一目了然。如今道法已是虚境后期,只是还欠些功德便能再有突破。
此时正逢乱世,便出山修功德,恰巧孔家有难,七十二弟子特传太史慈去救。太史慈与其祖上子路却也颇有几分相似,子路勇而直率,而太史慈之勇,仅单骑敢入狼群,其勇可知,他接下来这句话,更是让人撑目,只听太史慈道:“某愿借兵一千,出城杀贼。”
这当真是豪言了,要知以千军破万军,单这份胆识,已是无人可及了。
太史慈虽勇,孔融却也怕这小将出事,忙道:“君虽英勇,然贼势浩荡,不可轻出啊。”
太史慈闻言道:“吾奉母亲之命特来解北海之危,如不能解北海之围,慈亦无脸见母亲大人,某愿与之决一死战以保北海,府君放心,慈自有良策出城。”
这番话更是道明其来意,并非小恩小惠,实是有大道之所在。
孔融闻言点了点头,苦思这破敌之计,思来想去,忽想起虎牢关前大战吕布之景,不由眼前一亮,便道:“昔年虎牢关前,吾曾记得有一位叫刘备的义士,此人乃当世英雄,如得此人相助,则北海之围必解。”
太史慈闻言急道:
“府君修书,某自闯将出去。”
孔融闻言急修书一封,交于太史慈,太史慈虽勇,但不是无谋之人,虽然本事了得,但毕竟多杀无辜,不但会损寿,还大不利于修道。自己这样硬闯,多造杀孽,自是不可取。于是太史慈连续两天于清晨时引领从人,备足弓箭及箭靶到北海城门之下,装作练习射箭然后回城。
黄巾军起初惊疑,每日严防,后来以为这是北海城中的习惯便习以为常,不再留意,太史慈便于第三天突击。独身一人,直跃过黄巾军近壕,贼兵来追,太史慈回枪便刺,连刺伤数人,这才突围而去。
管亥听闻有人出城,知此人必是去搬救兵了,心叫不妙,急引着自已的护卫千余骑围向太史慈。八面围定,直迫太史慈,勿要将此人赶回北海。
太史慈见状忙收了铁枪,取出养由弓。从箭囊中取出八支貂翎箭,拈弓搭箭,啪啪朝八面射去。一箭化作几道光芒而去,众人无不应声倒地。管亥大惊,这人能一弓八箭,这是何等箭术,知自己绝非此人对手,不敢应战,只得收兵归营。
却说太史慈马不停蹄,星夜向平原赶去。
却说太史慈星夜来见刘玄德,刘备听说是孔融所派,忙请进府内。
太史慈入府后,将黄巾军做乱围攻北海之事一一言明,并呈上孔融的亲笔书札。刘备望向太史慈,心中对太史慈的少年英雄甚为欣赏,虽然太史慈并没言明突围北海之事,但能之身来此已实不简单。只是这人来历却是不明,听口音也不似北海之人。刘备看罢书信问道:
“敢问足下是什么人?”
太史慈道:“在下太史慈,东莱人士。与孔融非亲非故,只因孔大人有恩于民,故为民请命。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危在旦夕。素闻公以仁义著称,救人于危难之间,故孔大人特令在下冒死突围,前来求救。”
刘备此时方信以为真,不禁心中大喜,想孔融是何人,圣人之后,名满天下,而自己是个什么人?名不见经传,想不到,孔融竟能知道自己,心中喜色难收道:
“想不到孔北海还知世间有刘玄德呢?”
太史慈微微一笑,心中却是不禁鄙夷,刘备如此说能有何本事?
刘备见太史慈如此表情,知道自己失了态,正了正色。既然别人给面子,自己自然不能拨了面子,于是带着关羽张飞领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一路上,刘备对太史慈关照有加,言语中颇有招纳之意,只是这太史慈心中已看不起这刘备,故只是佯作不知。
另一面管亥知道有人出城求救,攻城愈紧,只是那孔融紧守城门只是不出,管亥军中又无攻城器械,哪敢强攻,只得带着手下围城叫骂。
这日正叫骂间,忽见身后尘土飞扬,一支队伍直杀过来,管亥起初以为是大队人马已到,心中正盘算着是否撤兵,却见对方人马只有不足三千兵马,顿时起了轻视之心,引着军马杀了过去。
管亥远远看到尘土飞扬处,一红脸大汉直杀了过来,直取管亥。管亥如何知道这人是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挥兵刃冲杀上去。管亥只是修得太平要术的十分之一,眼见前方这枣红大汉杀奔自己,手起刀落间,竟似看到一条青龙缠绕杀向自己,此时还有数丈之远,竟有如此之感,管亥心中不禁大骇:这人好厉害。
想及此处,来不及细想此人,忙从袖内取出符咒,赶紧吐了口唾沫,口中喃喃自语。这时却见关羽已离此不过五丈之远,管亥忙将符咒在面前一挥,岂知太过慌乱,符印却拿捏不稳,竟被刮到了地上。管亥大惊,忙又要从袖子里再拿一张,眼见关羽已只有三丈之远,这如何来得及,管亥忙拨转马头便要逃跑。
只听身后刀风响起,吓得管亥拿起符印朝后一招,哪还有效用?关羽手起刀落,管亥人头咕噜噜便落了地,自有黑白无常将其锁向阴间。
刘备人马虽少,但均是精兵强将,毕竟是正规军,而管亥手下人数虽多但都是一些杂牌军,此时主将被杀,眼见关羽、张飞、太史慈三将率着兵士如猛虎下山般杀了过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纷纷逃散开来,一队人马,往来冲杀,竟是无人敢挡。
城门上,孔融见此情状,心中大喜,忙引着一队军马冲下城头,杀出城外,两军内外夹击,杀得黄巾军哭爹叫娘,降者无数,余party尽散,直杀到黄昏方才收了兵马。
孔融引刘备入城,大排筵宴庆功自是不说。
宴席上又请出糜竺与刘备相见,具言曹操因张闿杀曹蒿而兵犯北海之事。糜竺早在城门上见了刘备的威力,心下佩服,暗想若是刘备能相助陶公则其危自可迎刃而解,不如先给刘备带些高帽,于是道:
“曹操恃强凌弱,引大军围住徐州,特来北海求救,却不想北海亦受此难,幸有将军前来,将军虎威必能远播。”
糜竺举起酒樽,与刘备干了一樽。
刘备见识自是不凡,早已听闻陶谦之名,叹了口气道:
“陶公素以仁义闻名,想不到竟受此不白之冤。”
陶谦是修佛的,自然仁义,但刘备自是清楚这种人远非争天下之人。可惜当世乱世,吃柿子都捡软的捏,陶谦必不能长久。
这是自然,西方传教是不可能立国传教的,陶谦自是不敢,而且,以须菩提的善也不可能做这种事。刘备虽不知他是佛门中人,但因陶谦素以君子仁爱而闻名,故不得不叹息一声陶谦生不逢时。
孔融看刘备神色有异,知道刘备有仁义之心,忙道:
“公乃汉室宗亲。今曹操残害百姓,恃强凌弱,何不与孔融一同前往徐州解陶公之危?”
北海虽然富庶,却无良将,刘备手下关羽、张飞何其彪悍,孔融自是看的出来,若有此人前来,比自已确实强上百倍。
刘备闻言,叹了口气道:“刘备怎敢推辞,奈何兵微将寡,不敢轻动。“
刘备不是傻子,曹操手下三十万青州兵不是吃素的,更何况当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曹操对刘备态度非常好,因此刘备迟疑不决。
孔融闻言道:“孔融欲解陶恭祖之围,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怎能没有匡扶正义之心?”
刘备闻言知道推却不得:“既然如此,请文举(孔融字文举)先行,容备先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至。”
孔融毕竟与刘备相处日少,只闻其名,但刘备既然已如此说,不好再说其他,只好道;“公切勿失信。”
刘备点头称是,孔融见刘备答应,忙叫糜竺速回徐州将此事转告陶谦,孔融这样也是怕刘备变卦。众人正杯酒交错间,太史慈前来拜辞。孔融知道这太史慈是虎将,着意婉留,太史慈却没有答应,太史慈虽然也属于儒家弟子,但是他是来修大功德的,孔融虽是孔门后人,不过成仙的几率太小,而且儒家思想太史慈是了解的,盛世此道可安天下,但在这乱世,指望以儒道立足,实在是儿戏,昔年孔圣人尚且无奈而周游列国,何况现在呢?
太史慈拜谢道:“慈奉家命前来相助,今幸保无虞,慈此地心事已了,尚有一心事未了,扬州刺史刘繇曾与慈有大恩,今书来唤,不得不去,若是有缘,以后定有面相见。”
孔融知道苦劝无用,便赠金帛以赠,谁知太史慈死不接受,就这样飘然而去,去了刘繇那里。刘繇书中曾言,只是说得简略,此人后被孙策葬于江东,其中自是大有说法。